人口疏散计划应根据上级意图、敌情判断、本级决心和本地区实际情况,经过全面分析和综合计算后拟制。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疏散对象
确定疏散对象时,应保证城市坚持作战、坚持生产、坚持工作的需要,按照早期疏散、临战疏散、紧急疏散这三种情况,分别加以确定。
(二)疏散数量
应分别明确所属地区或单位早期、临战、紧急疏散时的人口数量和比例、完成疏散工作的时间。针对现代空袭特点,通常情况下,城市应以临战疏散、紧急疏散为主,以早期疏散为辅,沿海边防地区或敌人进攻主要方向上的大、中城市,人口疏散比例一般不少于内地城市人口疏散比例,具体疏散比例应根据本市城市建设特点、重要经济目标分布规律、人防工程数量、质量及“三坚持”的需要而定。
(三)疏散场所
按照各城区应疏散人口的数量、类型和各疏散地域、疏散基地、疏散点的具体情况,分别确定相应的疏散工作计划要点,做到一有情况就能知道“往什么地方去”。
(四)疏散路线
应选择若干通行、隐蔽条件好的主、支干线作为疏散路线和备用疏散路线,尽可能地利用公路、铁路、水路等多种疏散方式。要明确人员集结地域、换乘点,上、下车船和途经的主要地点,以及调整哨、中转站、服务站、救护站的位置。疏散路线应成辐射状,各城区或单位的疏散路线在同一时间内使用时应避免交叉。
(五)疏散编组
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分期分批的原则,以行政区划进行编组。一般情况下由区、街道统一编组,在特殊情况下也可按系统进行编组。集体疏散人员应编成疏散队。
以行政区划编组时,一个街道可编成一个大队,一个居委会可编为一个中队,一个居民小组可编为一个小队。以系统编组时,可根据生产、工作组织结构和人数情况进行。
(六)组织指挥
在城市人防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市、区两级应分别成立人口疏散指挥部,街道和企事业单位分别建立组织指挥机构。疏散地区的县、乡(镇)、村分别成立接收机构。应明确指挥以及指挥机构组成人员、主要任务、开设时间和位置。在重要的车站、码头等交通枢纽应开设现场指挥所,必要时还可设立移动指挥所。
(七)保障措施
搞好城市人口疏散,落实各种保障措施十分重要。具体有:(www.xing528.com)
1.通信保障
主要包括指挥机构与疏散单位,接收单位以及主要的集结地域、换乘点、服务站的通信联络,运动通信保障,通信工具器材的配备等。
2.交通运输保障
主要包括疏散人员所需交通工具的数量、编队、调配、使用、修理,集结地域、收容站的确定,沿途转送站、服务站的建立,疏散道路的维护管理,破坏后的抢修等。
3.空情观察报知保障
主要包括集结地域和疏散道路沿线防空哨的建立,警报信号的传递方法,防空和防护措施等。
4.治安保障
主要包括人员疏散时的城市、沿途以及接收地区的治安保卫工作。
5.生活保障
主要包括疏散人员的吃、穿、用及其商品的储备与供应。
6.医疗卫生保障
主要包括治疗疏散人员病伤的医疗网点及医务人员的设置和配备。
7.教育保障
主要指人员进入疏散地域后,学生的学习及其他教育工作的安排。
上述各项,应根据城乡的实际情况及疏散人口状况,统筹考虑、合理设定,分别由各业务主管部门拟制计划,予以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