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清战争及抚清之战的影响

明清战争及抚清之战的影响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清朝兴起和明朝灭亡的过程中,明清之间发生的多次战争。这两次战争也称“抚清之战”。明朝的战略是分兵合击,后金则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在这次战争中,明朝调集了全国的兵力物力,期望通过犁庭扫穴,摧毁后金,阻止其入犯内地。后金从此完全走上与明朝争夺统治权的道路。因广宁失守,明朝逮捕王化贞,罢免熊廷弼。

明清战争及抚清之战的影响

清朝兴起和明朝灭亡的过程中,明清之间发生的多次战争。从明万历四十四年(后金天命元年,1616)大金(后金)建立,到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大战小战连续不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次:

抚顺之战

明清间一系列战争中的首次大战。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四月十三日,经过认真准备后,努尔哈赤(即清太祖努尔哈赤)亲自率领两万八旗劲旅,以“七大恨”誓师征明。分兵为二,左四旗攻取东州、马根单;努尔哈赤与满族诸王率右四旗精锐部队取抚顺。此前,努尔哈赤令大批部下假扮商人,混入城内以里应外合。包围抚顺城后,边攻城,边招降。城破,明游击李永芳率守军五百余人投降,后金得胜而归。在归途,后金兵与明援军大战于抚顺城外,明军陷伏,总兵张承胤、副总兵颇廷相战死,一军皆溃。抚顺之战,后金大胜,连下东州、马根单、抚顺三城,俘获人畜三十余万。七月,努尔哈赤又亲领大军从鸦鹘关入明,攻破了清河城,副总兵邹储贤所部明军被歼。这两次战争也称“抚清之战”。

萨尔浒之战

抚顺之战,明廷震惊,决心北征后金。以消除对明朝的威胁。万历四十六年冬,明朝调募福建、浙江、四川、陕西、甘肃等地主客兵共约九万人,集于辽东。次年二月,军分四路,围攻后金都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老城村)。北路由总兵马林等率领,联合叶赫兵自开原出靖安堡;中路由总兵杜松等率领,从沈阳出抚顺关;南路由总兵李如柏等率领,从清河出鸦鹘关;东路由总兵刘綎等率领,朝鲜援军配合,从凉马佃出趋宽甸。明辽东经略杨镐坐镇沈阳指挥。明朝师期早已泄漏,后金作了应战准备。明朝的战略是分兵合击,后金则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努尔哈赤集八旗精锐首先指向杜松主力部队。三月一日,中路明军到达萨尔浒。杜松以两万人驻守萨尔浒本营,以一万人攻吉林崖(铁背山上界凡城)。努尔哈赤便分二旗兵援界凡,亲率六旗兵冲向萨尔浒,大溃明军。随即回师夹击界凡明军,阵斩杜松,大败明军主力。二日,北路明军与乘胜北上的后金兵在尚间崖和斐芬山接战。明军再次败北,马林只身得脱。东路明军亦于二日经深河至阿布达里冈,朝鲜援军到达富察旷野,距赫图阿拉仅五六十里,沿途明军颇有所获,但是努尔哈赤把在中、北两路已取胜的援军调来之后,刘珽陷入围困,力战而死,全军尽没,朝鲜援军投降。杨镐闻三路丧师,急檄李如柏撤军。萨尔浒之战,明朝文武将吏死三百余人,军士死四万五千八百余人。在这次战争中,明朝调集了全国的兵力物力,期望通过犁庭扫穴,摧毁后金,阻止其入犯内地。结果因为号令不一,兵力分散,上下相蒙,军无斗志而彻底失败。而后金既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也看清了明朝的虚弱本质,从而更积极准备发动新的攻势。

开铁之战

万历四十七年六月,后金兵万骑从静安堡入,乘开原疏于防守之机,一举而下,明总兵马林战死,来自铁岭的援兵也被击败。后金从这里掠回的人畜财物运了三日犹未尽。七月,努尔哈赤亲自领兵攻占铁岭。明辽东经略熊廷弼说:“开原,河东根柢也”。他把开原、辽沈和京师视作一条不可分割的防守链条。而且开原城大民众,是明朝联络女真和蒙古一些部落的重镇。后金占了开原,既形成了进取辽沈的有利态势,也消除了满族进一步统一的障碍,还有了牵制蒙古的条件,在军事上和政治上都有深远的意义。

辽沈之战

天启元年(后金天命六年,1621)三月十日,后金在有利形势下,开始向沈阳进军。努尔哈赤亲率大军顺浑河而下,水陆并进,十二日抵沈阳城下。明总兵贺世贤、副将尤世功等分兵守城。努尔哈赤遣侦骑挑战,贺世贤率部出城迎击,中伏败亡。尤世功出兵相救,亦战死。十三日后金占领沈阳城。此时,明援军行至浑河,其中川兵欲营桥北,浙兵营桥南。但结营未就,后金兵至。先战败桥北明军,后在桥南展开激战,明军以万余人当后金数万人,终因寡不敌众,弹尽援绝,大多英勇战死。辽阳是东北的首府,沈阳是它的屏蔽,沈阳一失,辽阳岌岌可危。明朝为保住辽阳,调集了附近营堡的兵将,挖了三四层城濠,引太子河水注濠,环城列炮把守。三月十八日后金发兵攻辽阳。明辽东经略袁应泰督催总兵官侯世禄、李秉诚等出城扎营与后金兵对垒,本人也宿营中。二十日后金兵分两路攻城,右翼攻东门,左翼攻小西门闸口。努尔哈赤在右翼指挥。他们堵塞入水口,城濠开始干涸,遂布列楯车攻城。明朝步兵在前,骑兵在后,骑兵先动摇,步兵力战不支,向城内败退,人马拥挤、践踏及堕水而死者极为惨重。攻小西门的后金兵欲挖开闸口,为明军炮火所阻,又冒着炮火夺桥而入并登上城墙。二十一日后金发起更猛烈的攻势,袁应泰督诸军应战失利。傍晚,城内起火,守军大乱,袁应泰知城已陷,遂自焚。巡按御史张铨被俘,劝降不服,自缢死。沈阳、辽阳既被攻占,辽河以东大小七十余城都迅速降服。后金从此完全走上与明朝争夺统治权的道路。当年后金迁都辽阳。天启五年迁都沈阳。辽沈成了清朝统一东北和夺取全国最高统治权的中心和根据地

广宁之战

辽沈被后金攻占后,广宁(今辽宁北镇)成为明在关外的最大基地。为了挽救残局,明朝再次起用熊廷弼为兵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驻山海关经略辽东军务,又用王化贞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广宁。熊廷弼议用“三方布置策”,集马步兵于广宁,缀敌全力;天津、登莱各置舟师,乘虚入南卫,动摇其人心;登莱设巡抚如天津制,经略驻山海关节制三方。王化贞却部置诸将沿三岔河设营,画地分守,企图利用辽人对后金的反抗、西部蒙古的援助和降将李永芳为内应,以不战取胜,对一切防守俱置不问。而熊廷弼认为“河窄难恃,堡小难容”,要求调集二十万兵马和充足的武器粮草加强防御。但是明朝内阁和兵部都支持王化贞的主张。其时广宁有兵十四万,熊廷弼仅有四千,徒具经略虚名。经抚不和,直接危害了广宁的防守。天启二年正月,后金开始向广宁进军,二十日渡过辽河,包围西平堡,守将罗一贯城破被杀。镇武堡、闾阳驿兵皆溃,王化贞弃广宁,踉跄而走,至大凌河遇熊廷弼,王化贞痛哭流涕,议守宁远及前屯。熊廷弼说:“已晚,惟护溃民入关可耳!”二十三日后金下广宁,并占辽西四十余城。因广宁失守,明朝逮捕王化贞,罢免熊廷弼。时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于天启五年八月逮斩熊廷弼,传首九边,王化贞缓刑至崇祯五年(1632)处死。广宁之战使后金得以巩固其在辽沈地区的统治,而明朝实际上是丧失了整个辽东。

宁远之战

广宁之战后明朝任命孙承宗以兵部尚书督理山海关及蓟辽天津登莱等处军务。孙承宗与升为按察司佥事监军关外的袁崇焕等积极加强防守。提出坚守关外以保关内的战略,通过定军制、建营舍、炼火器、治军储、筑炮台、买马匹、救难民、练骑卒等措施,巩固了山海关城。由于宁远(今辽宁兴城)是山海关前卫,在袁崇焕的经营下,屹然成为重镇。孙承宗又同袁崇焕计议,收复锦州、松山、杏山、右屯、大凌河等地,并在这些地区修筑城堡,派兵驻守,宁锦一带又形成一条防线。努尔哈赤无隙可乘,两军相安达四年之久。但是,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非常忌恨孙承宗功高望重,天启五年借口孙部将马世龙作战失利,将其罢官,代之以阉党兵部尚书高第经略辽东。怯懦无能的高第一上任就尽撤锦州、松山、杏山等地防御工事,驱屯民入关。袁崇焕坚决反对弃城逃跑,抗令不撤。他说:“我宁前道也,官此当死此,我必不去。”努尔哈赤乘机于六年正月亲率十三万大军,渡过辽河,进攻宁远。袁崇焕与大将满桂、副将左辅、朱梅及参将祖大寿、何可刚等组织军民抵御。袁崇焕刺血为书,激励将士,誓与宁远共存亡。二十四日后金军发起进攻,“戴楯穴城”,明兵反击,矢石雨下,后金军不退,袁崇焕下令发西洋大炮,轰坏营垒,后金军开始撤退。次日再度攻城,又被击败。努尔哈赤负伤,忿恨收军返回,宁远解围。这次战争,是明清战争以来明朝第一次获得巨大胜利,后金损失惨重。(www.xing528.com)

宁远战后,袁崇焕升为辽东巡抚,山海关内外皆归所属。他锐意恢复,借努尔哈赤之死,遣使吊丧以刺探后金虚实,又利用后金新汗皇太极(即清太宗皇太极)遣来使之机,提出议和作为缓兵计,从而加紧修复锦州、中左、大凌河等城。天启七年(后金天聪元年)五月,皇太极亲率四旗兵先攻大凌河,城工未竣,守兵皆逃。又攻锦州,明将赵率教督兵守城,后金兵不能克。又分兵攻宁远,袁崇焕等督军守城内,而大将满桂、尤世禄等背城据濠列车营火器与战。后金兵将伤亡很多,济尔哈朗等受创。皇太极回攻锦州,仍不克,毁大小凌河二城而去,时称“宁锦大捷”。

入口之战

宁锦大捷以后,阉党借口袁崇焕不救锦州,迫使他一度辞职。崇祯元后(后金天聪二年,1628)阉党事败,袁崇焕升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他的用兵方略是:“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守为正着,战为奇着,和为旁着。”袁崇焕到宁远整顿兵马,训练骑卒,加强战守,皇太极决心同明朝争夺全国统治权,因有袁崇焕在宁远坚守,直接进兵北京的道路受阻,便改从长城各口入塞,长驱南下,于是明清间发生了多次“入口之战”。

明崇祯二年十月,后金十余万大军以蒙古兵为先锋,绕道喀喇沁部落,攻破长城线上的大安口、龙井关。明朝重兵皆在宁前、锦右,山海关以西军伍废弛。后金大军来攻,明总兵赵率教、督师袁崇焕、总兵满桂等相继率兵入援。十一月,后金军围遵化,赵率教战死,后金兵进迫北京城下,袁崇焕亲自领兵大战于广渠门外。皇太极最戄恨袁崇焕,扬言与袁崇焕有密约,设反间计以陷袁。明朝内部有人借此攻击袁崇焕纵敌入侵,袁被逮下狱,次年八月含冤被杀。后金兵转而东去,连克永平、迁安、滦州。不久明朝援军赶到,同督师大学士孙承宗军联合,陆续收复了滦州、永平、遵化、迁安四城。三年六月,后金兵还至沈阳。

崇祯七年七月,后金再次发动入口之战。兵分四路向明朝腹地进攻,以宣府、大同为主要攻击目标,影响所及至于北京戒严。这次入塞,蹂躏逾五旬,杀掠无计其数。

崇祯九年四月,后金改国号为大清,皇太极称帝,改元崇德。当年六月,清军由武英郡王阿济格等率领,分路入独石口,进抵居庸关,攻克昌平,直逼北京。明兵部尚书张凤翼、宣大总督梁廷栋皆按兵不敢战。清军遍蹂畿内,攻略城堡,掠夺人畜十八万。九月清军从建昌冷口出边。

崇祯十一年九月,皇太极令睿亲王多尔衮、克勤郡王岳托等率领清军分两路,一入墙子岭,一入青山关,至通州会师,到涿州分为八道,一路沿太行山,一路沿运河,山河之间六路并进。明督师卢象昇十二月在巨鹿贾庄被清军包围,突围奋战,马蹶遇害。次年初,清军攻下济南,明德王被执,全城焚毁一空。二月清退兵。入口共五个月,转掠二千里,攻下七十余州县,俘获人口四十六万余,金银百余万两。

清军入关前的最后一次深入腹地是崇祯十五年,在贝勒阿巴泰率领下,分路从墙子岭入,会于蓟州,然后分道,一趋通州,一趋天津。十一月,北京戒严,明勋臣分守九门。清军铁骑继续南进,直入山东,连克三府、十八州、六十七县。俘获人口三十六万余,牲畜五十五万头。次年四月北还。明朝将帅拥兵观望,无一敢战。

松山之战

皇太极以大军屡次入口而不能占据明朝尺寸之地,都因为山海关在明朝控制下,受到阻隔,而要攻取山海关,必先夺下关外锦州等城。崇祯十四年正月,命睿亲王多尔衮等领兵攻锦州,未能攻克,改派郑亲王济尔哈朗等继续进兵并包围锦州。明将祖大寿奋力拒守,围不解,告急于明廷。为援救锦州,明蓟辽总督洪承畴、巡抚邱民仰调集王朴、唐通、曹变蛟、吴三桂、白广恩、马科、王廷臣、杨国柱八总兵,十三万士兵、四万匹马及足支一年的粮草聚于宁远。洪承畴拟用持久战,建立一条从宁远到锦州的粮道,大兵步步为营,以守为战。而兵部尚书陈新甲恐师久饷匮,趣兵速战。崇祯帝也密敕刻期进兵。洪承畴不得已于七月二十六日誓师援锦州。明兵仓卒出发,二十八日抵松山,留饷于宁远、杏山及塔山外之笔架山。大军扎营于乳峰山之西,其山之东即为清军。明军的阵营和初期的交战都占优势。八月,皇太极率军来援,形势急转直下。清军自山至海,横截明兵饷道,使锦州受困,松山也被包围。洪承畴欲倾全军孤注一战,八总兵各持异议,兵部职方郎中张若鹿又鼓动回宁远支粮,以致无法整军再战。王朴怯懦无能,首先逃走。吴三桂等更番殿后,各军跟着向杏山奔去。清军早有埋伏,前面迎击,后面追击,明军一败涂地。曹变蛟、王廷臣突入松山城。与洪承畴坚持困守。洪承畴、邱民仰组织将士五次突围,均未成功,伤亡极大。皇太极又预料明杏山兵必弃宁远,便在中途设伏于高桥,袭击明军,王朴、吴三桂等仅以身免。此役明兵被歼五万余人,驼马器械损失数十万。从此松山城中饷援皆绝,清军又掘濠围困。崇祯十五年三月十八日,副将夏成德等缚洪承畴,以城降清。清军入城,邱民仰、曹变蛟、王廷臣等被杀,洪承畴降清。祖大寿守锦州一年多,力竭亦以城降。接着杏山、塔山相继被清军攻克,山海关外仅余宁远孤城。松锦之战使清朝取得了进占辽西的决定性胜利,为攻取北京进一步扫除了障碍。但在清军入关之前,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农民军已于崇祯十七年三月攻入北京,推翻了明朝。清入关后便转入同农民军及南明作战了。

山海关之战

大顺农民军同清军之间的一次重要战役。顺治元年(明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初,明廷特封辽东总兵官吴三桂为平西伯,命他放弃宁远(今辽宁兴城),率边兵入关守卫北京。吴三桂统领数十万军民向关内进发,十六日入关,二十日至丰润,得知北京已被李自成大顺农民军攻占,便犹豫不前。李自成令吴三桂父吴襄写信劝降,吴三桂拒降,遂在滦州击败了降将唐通、白广恩率领的大顺先遣部队,急归山海关。李自成于四月十二日亲率大军经密云、永平,东攻山海关。又派唐通别领轻兵从一片石(今河北山海关北)越关外,以阻截吴三桂与清军联合。李自成大顺军列阵关内,北自山南至海,对吴三桂形成包围态势,吴三桂又惧又恨,竟向清朝乞师。清廷对关内蓄意已久,只因山海关被明军据守,始终未达目的。时摄政王多尔衮正领兵略取关外地,行至翁后(辽宁省阜新附近),得吴三桂请求,立即应允。以英王阿济格、豫王多铎为前锋,几万清军星夜赶赴山海关。清军未到之前,吴三桂所部明军及地主武装已同大顺军进行了数十回合血战。四月二十二日清军进抵山海关外十五里处,先在一片石打败了唐通的边外兵。军至关门,吴三桂领亲信等到多尔衮面前称臣迎降。时大顺军与吴三桂军酣战正急,清军两翼铁骑同时驰入,万马奔跃,矢石如雨,大顺军阵中坚动摇。李自成登高岗观战,见清军已与吴三桂合,势难抵御,策马下岗而走。众军随之崩溃。清军乘胜追击,大顺军战死及自相践踏而死者数万人。李自成经永平退回北京。山海关之战是明朝地主阶级与清朝统治者联合镇压农民起义军的一次大战,其结果为清朝长驱直入北京并建立对全国的统治扫清了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