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与分析案例

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与分析案例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钢框架-支撑结构设计,不考虑楼板用钢量,模型计算考虑节点板后的钢结构的用钢量约为59.73 kg/m2。图6-5钢框架-支撑结构布置方案一表6-8振型及周期表6-9结构底部地震剪力、地震倾覆力矩和刚重比表6-10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角和位移比钢框架-支撑结构方案二工程中因纵向门窗洞口较多,纵向中心支撑布置困难时,布置纵向偏心支撑是一种选择,但当柱网跨度较大时,布置偏心支撑可能导致耗能梁段较长,耗能梁段弯曲耗能不经济。

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与分析案例

1)平面布置与功能要求

1#楼标准层平面布置及效果图见图6-2和图6-3所示。

图6-2 1#楼标准层平面布置图

图6-3 1#楼效果图

1#楼公租房的平面布置主要有一室(35 m2)和二室(50~60 m2)两种户型,每户均设有厨房、卫生间、阳台,功能完备,每个单元设有两部电梯,一部剪刀楼梯。带有一层地下室,地下室层高3.9 m,地上每层层高均为2.9 m,房屋总高度为52.5 m。

2)方案比选及指标控制

本项目所处蚌埠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分组为第一组,地震加速度为0.1g,基本风压0.35 KN/m2,房屋总高度52.5 m,钢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场地土类别为Ⅱ类,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为了满足住宅结构低用钢量,高抗震性要求,结合工程建筑高度和建筑平面布置特点,在结构方案选择分析时,主要考虑了钢框架结构和钢框架-支撑结构两种体系进行比选,为提高框架柱的抗压承载力和防火性能,框架柱采用了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为方便梁的截面选择,梁采用焊接H型钢梁。结构方案比选分析时,主要参考的规范以及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如表6-1所示:

表6-1 参考规范及相关位移角限值

本工程是公租房住宅项目,考虑建筑在风荷载作用下舒适度以及维护墙体的变形,设计时从严将地震作用下的位移角限值取1/300,风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角限值取1/400。另外,《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2015)规定纯钢框架结构的刚重比限值为5,纯钢框架-支撑的刚重比限值为0.7;混凝土结构考虑混凝土开裂其弹性刚度折减5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规定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刚重比限值为10,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刚重比限值为1.4。本工程柱子采用钢管混凝土柱,《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159:2004)中考虑混凝土开裂及徐变影响而将其弹性刚度折减80%,因此本工程方案比选时,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稳定性验算的刚重比限值取7;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支撑结构的刚重比限值取1.0。

钢框架结构体系布置时,结构柱网布置见图6-4所示,选择两种布置方案进行分析。

(1)钢框架结构方案一

图6-4 钢框架结构布置方案

综合考虑框架柱的轴压比、应力比、稳定系数、结构的刚度中心以及用钢经济性,底层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主要采用(mm×mm×mm)400×400×12、350×350×8两种,上部分截面逐渐变为(mm×mm)350×10,350×8,300×8几种形式,电梯间的框架柱底层采用200 mm×200 mm×10 mm的方钢管柱,上部变为200 mm×200 mm×8 mm的方钢管柱;考虑经济性和砌墙后不露梁,框架梁尺寸选取同跨度相关,截面高度范围从300~500 mm,截面宽度为150 mm左右,节点处框梁高度未统一,但控制高差在150 mm范围内。不考虑楼板用钢量,模型计算考虑节点板后的钢结构的用钢量约为66 kg/m2。模型计算结果如表6-2~表6-4所示:

表6-2 振型及周期(钢框架方案一)

表6-3 结构底部地震剪力、地震倾覆力矩和刚重比(钢框架方案一)

表6-4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角和位移比(钢框架方案一)

(2)钢框架结构方案二

考虑框架柱加工安装的方便性,框架柱选择统一截面,均采用350 mm×350 mm的钢管混凝土柱,通过改变柱厚满足柱承载力及刚度要求,框柱截面厚度从下至上变化范围为16~8 mm;框架梁的布置及截面同方案一。不考虑楼板用钢量,模型计算考虑节点板后的钢结构的用钢量约为68 kg/m2,用钢量略有增加。模型计算结果如表6-5~表6-7所示:

表6-5 振型及周期(钢框架方案二)

表6-6 结构底部地震剪力、地震倾覆力矩和刚重比(钢框架方案二)(www.xing528.com)

表6-7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角和位移比(钢框架方案二)

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在两种方案结构整体刚度相当的前提下,从节省用钢量的角度,根据实际受力大小,框架柱在竖向选择变截面的方式较为有效;但从工厂加工制作、现场安装以及后期装修的角度,框架柱竖向选择同一截面,仅变化厚度更为方便。方案二框架柱截面统一,虽然用钢量略有增加,但由于钢结构构件的加工安装成本较低,综合效益明显。因此,当框架柱沿楼层变化较小时,建议钢柱从下至上采用统一截面。

在钢框架方案比较的基础上,钢框架-支撑体系中框架柱竖向选择同一截面,仅变化截面厚度来满足承载力和刚度要求,主要考虑支撑的布置方式,选择两种支撑布置方案进行比选。

(1)钢框架-支撑体系方案一

沿建筑的两个方向均布置了支撑,因公租房建筑平面纵向门窗洞口较多,限制了支撑的布置,方案一的纵向支撑结合电梯间、楼梯间墙布置在建筑平面的一侧(北侧),为避免结构刚度中心偏置,横向支撑布置偏向于建筑平面的另一侧(南侧),支撑结构的形式主要采用人字形和单斜杆中心支撑,具体布置见图6-5所示。柱网布置同钢框架结构方案二,均采用350 mm×350 mm的钢管混凝土柱,因设置了支撑,底层框架柱的截面厚度可减小,框柱截面厚度从下至上变化范围为14~8 mm;框架梁和电梯间框架柱的截面亦同钢框架结构方案二,支撑采用的是180 mm×180 mm×10 mm方钢管支撑。按钢框架-支撑结构设计,不考虑楼板用钢量,模型计算考虑节点板后的钢结构的用钢量约为59.73 kg/m2。模型计算结果见表6-8~表6-10所示。

图6-5 钢框架-支撑结构布置方案一

表6-8 振型及周期(钢框架-支撑方案一)

表6-9 结构底部地震剪力、地震倾覆力矩和刚重比(钢框架-支撑方案一)

表6-10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角和位移比(钢框架-支撑方案一)

(2)钢框架-支撑结构方案二

工程中因纵向门窗洞口较多,纵向中心支撑布置困难时,布置纵向偏心支撑是一种选择,但当柱网跨度较大时,布置偏心支撑可能导致耗能梁段较长,耗能梁段弯曲耗能不经济。因此,方案二依然布置纵向中心支撑,且结合建筑平面,将纵向支撑近似布置在平面的中部,但借鉴规范中拉链柱的概念,在支撑与梁节点位置主梁下增设摇摆柱,因此种布置纵向支撑的刚度偏置小,相对于方案一,调节刚度的横向单斜杆支撑取消,同时底部几层纵向支撑因刚度要求为交叉支撑,摇摆柱的设置使得上部支撑的形式可改为单斜杆支撑,具体布置见图6-6所示。在此布置方案中,钢框架梁柱截面尺寸的选择基本同框架-支撑方案一,支撑与摇摆柱均为180 mm×180 mm×10 mm方钢管。不考虑楼板用钢量,模型计算考虑节点板后的钢结构的用钢量约为59.5 kg/m2。模型计算结果见表6-11~表6-13所示。

图6-6 钢框架-支撑结构布置方案二

表6-11 振型及周期(钢框架-支撑方案二)

表6-12 结构底部地震剪力、地震倾覆力矩和刚重比(钢框架-支撑方案二)

表6-13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角和位移比(钢框架-支撑方案二)

钢框架-支撑结构两种方案的数据分析可知,方案二的布置方案的结构总体刚度及总用钢量与钢框架-支撑方案一相差不大,摇摆柱的设置是解决纵向支撑布置困难非常具有可行性的方案。

综合分析两种结构体系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对设防烈度为7度的18层钢结构住宅,无论采用钢框架结构体系还是采用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模型计算的各项计算参数均能满足设计要求,但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由于支撑的设置,能提供较大的抗侧移刚度,更为经济合理。本工程最终选择采用框架-支撑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