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膜拜了《免胄图》中处于人生高光时刻的郭子仪后,问题来了:唐朝中兴第一名将郭子仪,肯定武功了得。那么,他在亲自骑马上阵杀敌时,用的是什么兵器?
有人说,关注这个问题纯属多余。郭子仪是千军万马的统帅,还用得着他老人家亲自砍人吗?可是,郭子仪在年轻时,还不是千军万马的统帅时,总要亲自砍人吧?
要知道,史料显示,他年轻时的武艺可是相当高超的。按照今天的网络说法,他曾是大唐帝国的“武状元”,但《旧唐书》《新唐书》中,他的列传里只是说“武举高等”“武举异等”,也就是武艺超出一般人的意思。饶是如此,仍然表明郭子仪年轻时是具备亲自砍人的能力的。
那他在年轻时,是用什么兵器亲自砍人的?总不会是烧火棍吧。
带着这个问题,我查遍有关郭子仪的史料,就是找不到直接记录。又有人说,正史一般不会记录这样的小细节。那可不一定。就在唐朝,就有名将被正史记录了他所用的兵器。
在我国民间大名鼎鼎的程咬金,传说其所用的兵器是板斧,因为一直有着“程咬金三板斧”的说法。然而,正史里面关于程咬金所用兵器的记载却是,他“善用马槊”。唐初名将中,传说中左手虎头金枪、右手瓦面金锏的秦叔宝,还有传说中左手竹节钢鞭、右手丈八蛇矛的尉迟恭,他们在史上所用的真实兵器,其实也是程咬金同款,也是马槊。这都是在《旧唐书》《新唐书》中有着明确记录的。
遗憾的是,也许是史官失载,也许是史官忽略,反正正史没有记录郭子仪所用的兵器。不过不要紧,正史没记录,《免胄图》记录了。
看到《免胄图》中那个和郭子仪同处C位、人在郭子仪左后方、旁边有匹战马的小军官了吗?他挺胸腆肚,一脸嘚瑟,左手拿着甲胄,右手拄着一件长兵器长枪。虽然这个小军官肚子挺大,长得还挺像个领导,但其实看得出来,他就是负责给郭子仪牵马的。他手中的甲胄、兵器,以及身后的战马,全都是郭子仪的!
所以,郭子仪在战场上,所用的兵器是:长枪。
枪,是一种以直刺杀伤敌人的兵器。早在原始社会,先民们把木或竹的一端或两端削尖,做成了最早的枪。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战争的升级,枪在军队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逐渐成为主要兵器之一。唐朝骑兵用枪,官方称作“漆枪”,其实也就是程咬金所用的马槊。宋朝骑兵用枪,则在枪头之侧加单钩或双钩,分为单钩枪、双钩枪、环子枪等三种。
遗憾的是,我睁着昏花的老眼,无数次地扫描《免胄图》,也没有看出李公麟所画的郭子仪所用的长枪,到底是唐朝的马槊,还是北宋的单钩枪、双钩枪、环子枪。而我必须要指出的是,无论李公麟所画的是哪个朝代的哪一种枪,这个枪杆都太细了。这样细长且易折的枪杆,是无法适应骑兵冲锋的巨大惯性的。
当然,《免胄图》的作者李公麟会说:“你懂什么?‘艺术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好吧,算他老人家有才任性。
值得注意的是,《免胄图》中,在郭子仪的身后,还有一组人物,共四个人。他们顶盔贯甲,全副武装,“俨然关云之长”,但这时的他们,也都下了马,站在地上,放松了戒备,显得胸有成竹,“宛若诸葛之亮”。他们站在一起,微笑着见证郭子仪的人生高光时刻。
猜测四个人的身份,他们应该是郭子仪手下地位比较重要的将军,但绝不会是他手下仅次于他的重要将领。比如他的儿子郭晞等,此时肯定不在现场。因为,郭子仪是名将。既然是名将,就不会给敌人把己方高级将领一锅烩的机会。他虽然在冒险,但还是留了一手的。
引人注目的是,四位将军手中,却拿着三样兵器。除了两位拿着和郭子仪一样的长枪之外,余下两位手中还拿着另外两件大杀器。最前面那位将军手中所拿的大杀器是戟。(www.xing528.com)
戟,也是一种起源很早的古代兵器。传说黄帝与蚩尤大战,兵器中就有戟。戟是戈和矛合在一起的兵器,也就是在戈的头部再装矛尖,使其成为具有勾啄、刺击双重功能的格斗兵器。
唐朝以前,善使戟的名将较多,比如三国时期的典韦、吕布、甘宁等人。唐初名将中,薛仁贵也曾以使戟出名。但事实上,戟到了唐宋时期,已基本退出了实战,而成了一种礼仪兵器。此时戟的礼仪作用在于,达到了一定级别的朝廷高官,经过朝廷允许之后,在自己的府邸门前列戟,以显示门第威仪。
戟退出实战,是因为戟在战场格斗中存在着一个最大的短处:很容易折断。限于当时的冶炼技术,人们很难制造出这样结构复杂且又坚固耐用的戟。这一点,其实古人早就意识到了。唐朝诗人杜牧在《赤壁》一诗中写有“折戟沉沙铁未销”,诗句中的这个“折”字,就道出了戟这种兵器易折的短处。
虽然戟容易折断,但并不排除当年仍有将军任性,就是喜欢这种独特的大杀器。所以,《免胄图》中出现戟,并非不可能。
这四位将军中,最里面那位将军手中拿的,才是当年实战中所用的真正大杀器——大刀。
这位将军的大刀很特别,刀身厚实,而且很长,两边开刃,还有三个刀尖。这种大刀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向前可直刺,左右可劈砍。不像长枪,只能直刺;也不像戟,容易折断。
论起大刀,今天我们最熟悉的,还是传说中关羽手中所使的那柄青龙偃月刀。青龙偃月刀,又称“冷艳锯”,重达八十二斤;从整体刀身来看,形似半弦月,又长又阔,只有一个刀头,仅单边开刃;在另一边的刀背,开有歧刃。
很显然,这位将军手中拿的,肯定不是关羽的那把青龙偃月刀,甚至也不是普通的大刀,反而像极了神话传说中二郎神杨戬所用的那把三尖两刃刀。而在我们看来,这种三尖两刃刀是一种异形兵器,是二郎神杨戬为了耍酷而特意打造的,至少在唐宋年间的实战之中,很少能见到这种兵器。
可是事实恰恰相反,在《免胄图》作者李公麟所在的北宋,实战中就有这种两面开刃的大刀,名曰“掉刀”;而在《免胄图》男主角郭子仪所在的唐朝,实战中也有这种两面开刃的大刀,而且还是敌军见之丧胆的大杀器,名曰“陌刀”!
在真实的历史中,郭子仪手下的大将李嗣业,就善使陌刀,而且陌刀杀伤力巨大,“当其刀者,人马俱碎”。请注意史书中的用词,这陌刀一砍,对方是连人带马都“碎”了,而不是“一刀两断”了。由此可以想见,陌刀在实战中的巨大威力。
在郭子仪率军收复长安的香积寺血战中,正是李嗣业及其所率领的陌刀队,“各执长刀,如墙而进”,“所向摧靡”,“所向无前”,在关键时刻扭转了战局。陌刀在此时此刻,发挥了一锤定音的作用。
那么,此时的《免胄图》中,这位手中拿着大刀的将军,是否就是史书所载的李嗣业本尊呢?很遗憾,这只是我们的美好愿望。因为,这位对大唐忠心耿耿的名将,早在七年之前的乾元二年(759),就战死疆场了。
这四位将军身后,还有一小队人并未下马,他们是手执刀枪箭戟等兵器的重甲骑兵,显然是郭子仪的贴身卫队。这些卫士职责在身,所以仍然保持着战场上应有的戒备,以便在主帅出现意外时予以救援。《免胄图》的最左边,则露出了泾阳城头,城头守军也正严阵以待。
图中回纥军队一方,可以看得出以骑兵为主。其所执兵器中,以下跪的药葛罗所佩带的弯刀最为显眼。从其护手和刀鞘来看,这是一把有着明显民族风的弯刀。刀虽未出鞘,但可以推测刀身为柳叶形状,弧度顺畅,刀锋上挑,刀刃锐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