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唐玄宗李隆基曾经在大同殿上,让剑宗“水墨山水”代表吴道子和气宗“青绿山水”代表李思训两人,画同一个主题:嘉陵江三百里山水画。结果剑宗“水墨山水”果然易于速成,吴道子“嘉陵江三百余里山水,一日而毕”;气宗“青绿山水”代表李思训的速度极慢,“累月方毕”。
这个故事,充分展示了“水墨山水”和“青绿山水”的最大区别。
剑宗无须内力,只学剑招,所以令狐冲可以速成,学剑几天之后就可以将江湖上的一流高手打败。进境之快,正如上述故事中的吴道子。吴道子没有拘泥于嘉陵江的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一花一木,而是着重表现嘉陵江山水壮丽优美的神韵,重在写意,结果一日之内就完成。
相比之下,气宗的进境就慢了。岳不群算是气宗的高手了,多年运气也未能打通任督二脉,在江湖上碰到几个二流高手,就被整治得束手束脚。上述故事中的李思训,进境也慢。他要花上数月时间,来一笔一画地写实和复原嘉陵江的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一花一木。
还好,李思训虽然速度慢了些,效果倒也不错。李隆基评价:“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其妙也。”剑宗“水墨山水”和气宗“青绿山水”,虽然绘画速度有快慢,但殊途同归,艺术效果那是一样的啊。
虽然上面这个故事形象地告诉了我们,两个画派之间的第一个重大区别,但是可惜,这个故事是假的。
因为《唐朝名画录》说这件事发生在“天宝中”,而李思训在此前的“开元初”就去世了。他没有活到天宝年间,也不可能在死后一二十年还能与吴道子同场竞技。
“青绿山水”画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死贵死贵的。不就是画个画儿吗?怎么还贵了呢?
首先是画布贵。“青绿山水”画,是画在绢帛上的。绢帛,在唐朝就是丝织品,但又不仅仅是丝织品。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稿》中说:“唐代实际交易,往往使用丝织品。”换句话说,绢帛就是当时的货币!
有唐一代,除了官方铸币以外,也就只有丝织品可以作为货币在商品流通市场上使用了。至于在我们观念中习惯性以为可以充当货币的金、银等贵金属,在当时反而几乎没有作为货币使用的记录。
所以,“青绿山水”派的画家,那是直接用货币在作画啊。不贵吗?
其次,画布贵也还罢了,颜料更贵。前面已经说过,“青绿山水”画使用的是矿物性颜料。贵,就贵在这些矿物性颜料上。
“青绿山水”画的主色之一是石青色。这种颜色来自盐基性碳酸铜,又叫“蓝铜矿”。唐朝画家们虽然不懂这种颜料的化学名称,但却能花高价买到这种原矿石,并且在绘画中使用它。蓝铜矿原矿石呈黑青色,研细成粉后才会呈现青色。因为含铜程度和研末粗细不同,青色有深有浅,称为“头青”“二青”“三青”。
“青绿山水”画的主色之二是石绿色。这种颜色来自孔雀石,也可分为“头绿”“二绿”“三绿”。
另外,红色来自朱砂,金色来自金箔,银色来自银箔,黑色来自松墨。还要使用赭石、胭脂、铅粉、珍珠粉等颜料。
即便是今天,上述那些铜矿石、孔雀石,有钱也难以买到,除非家里有矿;就算有钱就能买到的金箔、银箔、珍珠粉,大把大把地用来作画,能够舍得的也属于土豪级人物了。
这样的作画颜料,是不是死贵死贵的?(www.xing528.com)
最后是时间精力投入大,那叫一个累。上述颜料的原矿石,要经过研碎、淘洗、研磨、沉淀、分离等一系列复杂工序,才能将其加工为可以作画的粉状颜料。
到了使用这些粉状颜料时,就更累了:首先要在这些颜料里按照不同的比例进行兑胶,以便其附着于画布;但要到临上色时方能兑胶,如果过早就会导致颜色发灰而没有光泽;还有,为了防止颜料在使用过程中不因兑胶而凝固,必须使用小炭炉对其进行持续加热。
现在,大家明白了为什么同样一幅画,吴道子可以一日而毕,而李思训要搞几个月了吧?只怕李思训在这几个月中的绝大部分时间,不是在画画,而是在生炉子呢。想象一下当年的李思训:一点,没点着;再点,没点着。不禁仰天长叹,生个炉子,怎么这么难呢?
还好,传为《明皇幸蜀图》作者的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家里有矿,是土豪级的人物。人家不怕贵,只怕慢和累。
这对土豪父子,姓李,李唐皇室的“李”。
李思训,生卒年为公元651年至716年,也有可能是公元648年至713年。他是唐高祖李渊的堂弟长平王李叔良之孙,在李唐皇室中,他是与唐高宗李治一个辈分的李氏子弟。
李思训在唐高宗时曾任扬州江都令,在武则天当政清洗李唐皇室时聪明地“弃官潜匿”。也不知道他躲在了哪里,反正“缩头乌龟”当得挺成功的。等到武则天倒台以后,又是李唐的天下了,他才前往长安朝见唐中宗李显。
到这时,正宗的李唐子弟已被武则天杀得没剩下几个了。所以,李思训被直接任命为宗正卿、陇西郡公这样的高官。到了唐玄宗时,他又先后被授官左羽林大将军、右武卫大将军、彭国公。画史上称他为“大李将军”,就由此而来。
李思训的儿子李昭道,生卒年未详,曾历任太原府仓曹、直集贤院,太子中舍人。由于他们父子俩均为李唐宗室,又都擅长“青绿山水”画,所以李昭道虽然未曾官至将军,画史上仍称他为“小李将军”。
出身于这样的皇亲国戚家庭,父子俩才有足够的财力,才画得起如此土豪的“青绿山水”画。
关于《明皇幸蜀图》的作者,宋人叶梦得在他的《避暑录话》中认为是父亲李思训。虽然叶梦得在时间上比我们距离唐朝更近,但他这样的记录仍然是错误的。
因为,史料中的李思训,至迟已于公元716年去世,没有活到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自然也就无法见到公元756年唐明皇李隆基逃往蜀地,从而画下《明皇幸蜀图》。
倒是他的儿子李昭道,在其生活的时间段,遭遇了“安史之乱”。他身为李唐宗室,也有可能随同逃蜀,加之其“青绿山水”画的风格不仅与父亲相同,据称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所以《明皇幸蜀图》的作者,一直“传”为李昭道。
请注意,这里有一个“传”字,传说的“传”。也就是说,没有史料直接记录李昭道是《明皇幸蜀图》的作者。
需要特别提及的是,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所载,李思训、李昭道他们家,还有三个人画画也牛,“一家五人,并擅丹青”。另外那三个人都是谁呢?有李思训的弟弟李思诲,也有李思训的侄孙李凑,我们都不大熟悉。只有最后一位,和我们大家都是熟人儿,就是李思训的侄儿、唐朝著名奸相、那位“口蜜腹剑”的李林甫。
话说老李家,还真是出人才啊:要画家有画家,要奸相有奸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