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七年(643)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李世民正式下诏,宣布将二十四位功臣绘于凌烟阁。诏书显系出自翰林手笔,骈四俪六,写得相当之好,但也相当之长,就不全文照录了。我们只看开头:“自古皇王,褒崇勋德。既勒铭于钟鼎,又图形于丹青。是以甘露良佐,麟阁著其美;建武功臣,云台纪其迹。”
诏书开门见山,指出此举的目的。同时列出了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两个把功臣的形象绘画出来的先例——“甘露良佐”和“建武功臣”。
换句话说,把功臣的形象画下来,放在一个地方集中展览,这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发明,而是起源于西汉和东汉。
“甘露良佐”:西汉甘露三年(前51),汉宣帝刘询感到“四夷宾服”、天下太平,认为是群臣辅佐的功劳,于是在“思股肱之美”的心态下,开创性地将功臣的形象绘画出来,将十一位功臣的画像集中存放于长安城未央宫中的麒麟阁,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诏书所说的“麟阁著其美”。这十一位功臣中,就有今天我们非常熟悉的历史名人霍光和苏武。
所以,这最早出现在“麒麟阁功臣图”中,发明权属于汉宣帝刘询。
“建武功臣”:东汉永平三年(60),汉明帝刘庄追思辅佐父亲光武帝刘秀重兴汉室的二十八位武将,命人画了他们的画像,在洛阳城南宫的云台阁集中展览,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诏书所说的“云台纪其迹”。这二十八员武将,后来被称为“云台二十八将”,传说上应二十八星宿,那可是掉落到人间的天神。
有了麒麟阁、云台阁的先例,才有了唐太宗李世民这一次的凌烟阁展览。
然后,李世民的诏书一一列出了二十四位功臣官方排序的官职姓名。在这里,官职我就省略了,反正这些官儿虽大,也管不着咱了,只留下了他们的姓名: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勣、秦叔宝。
不知道读者诸君看到这个经过唐太宗李世民亲自审定的官方排名时,是何感觉?反正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单时,是大吃一惊的:原来,在清朝长篇章回体英雄传奇小说《说唐》之中风头最劲、最拉风的秦叔宝,在史上真实的凌烟阁功臣中的排名,其实是第二十四名,妥妥地倒数第一。
史上表现平平,《说唐》表现第一。所以多年来,我一直疑心,《说唐》的作者是秦叔宝他们家亲戚。
对比一下,在凌烟阁功臣官方排名中倒数第一的秦叔宝,居然在《说唐》中当上了唐军主帅。不仅如此,还让排名第四的魏徵,和排名第二十三的李勣(即徐茂功),给他一左一右当“狗头军师”。排名第七的尉迟敬德(即胡敬德)、排名第十九的程知节(即程咬金),成了他手下勇猛有余、谋略不足的莽将军。至于排名第十三的殷开山、第十四的柴绍、第十七的侯君集、第十八的张公谨,完全成了他手下不值一提的跑腿儿。
最可气的,就是《说唐》对排名第十七的侯君集的角色安排了。侯君集明明是一员大将,是一个比秦叔宝牛多了的角色,却被安排成了一个轻功了得、诙谐可爱、类似梁山“鼓上蚤”时迁一样的人物。他在秦叔宝的手下,就是一个负责打探消息的侦察兵。
总之,一个学渣当主角,一帮学霸给他当配角,就是这样的即视感。按照《说唐》的角色安排,秦叔宝应该取代长孙无忌,在凌烟阁功臣中排名第一才对。
当然,我本人对名列凌烟阁功臣的秦叔宝并无恶意,恰恰相反,童年的我对《说唐》中秦叔宝那对瓦面金锏、一杆虎头金枪的行头,神往之至。我只是对清朝那个篡改唐史的《说唐》作者,十分不爽。改得太离谱了,结果长大后看到的史实,无情地摧毁了我童年心中的英雄。
需要指出的是,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正式下诏将二十四位功臣绘于凌烟阁之时,二十四位功臣已是存殁各半: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段志玄、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公谨、虞世南、刘政会、秦叔宝等十二位,均已离世。这就麻烦了。
众所周知,在没有照相技术的唐朝,给人画像得人活着才好画啊。比如给当时还活着的凌烟阁功臣之首长孙无忌画像,就简单了。别看当时的阎立本还只是一个小小的主爵郎中,那他也可以直接指挥位高权重的长孙无忌:“来!站好!挺胸!收腹!目视前方!保持一个时辰!”别提多得意了。
所以,人在的都好办。那人不在的怎么办呢?人都不在了,还叫阎立本画像。阎立本表示:“我太难了。”
当然,他最后还是想出来一个好办法,即组织一个“音容宛在”的家庭追思会。(www.xing528.com)
追思会的现场,一般是这样式儿的,由阎立本负责在旁边记录,家人们坐在一起回忆。家人们说:“咱家老爷是国字大脸,天庭饱满,浓眉大眼,三绺长须,又高又帅呢。”突然一个丫鬟不识相,跑出来说:“我怎么记得我家老爷左脸有个痦子?”夫人马上厉声呵斥:“我天天跟老爷睡在一块儿,我怎么不记得有个痦子?!”丫鬟不敢再作声,心里可憋屈了:“我偶尔也跟老爷睡在一块儿啊,我看得真真的……”
于是,阎立本认定,这位死去的功臣左脸之上,清洁干净,没有痦子。已经离世的十二位功臣的画像绘制过程,大致如是。
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完成之后,被隆重地请入凌烟阁之中,“功臣皆北面。阁中有中隔,隔内北面写功高宰辅,南面写功高侯王,隔外面次第功臣”。至此,在唐太宗李世民的亲自主持下,唐朝第一个存放功臣标准照的国家展览馆,建造完成。
接近一百年之后,唐太宗李世民创立的这个唐朝国家展览馆,在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出现了图像褪色的情况。于是,朝廷让著名画家曹霸重新为图像上一次色。“诗圣”杜甫当时在长安,亲历了这一幕,并写下《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一诗进行了现场记录:“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笔下开生面。”
此后,唐朝集中地、大批地绘功臣画像于凌烟阁这件事,还有四个皇帝亲自主持过。
第二个皇帝是唐代宗李豫。他一共搞了两次,用以褒奖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一次是宝应元年(762)十一月,将雍王李适(即后来的唐德宗)、郭子仪等八人,绘于凌烟阁;第二次是广德元年(763)七月,将李光弼、仆固怀恩、薛嵩等三十二人,绘于凌烟阁。
总的来看,唐代宗李豫主持绘画的这两次共四十人的凌烟阁功臣图,有点鱼龙混杂。其中既有唐德宗李适、郭子仪、李光弼这样为平叛立下了大功的真正功臣,也有鱼朝恩、程元振这样只是参与过平叛战争的太监,还有田承嗣、薛嵩这样的安史降将。不得不指出,李豫此举,大大降低了凌烟阁的含金量。
这批凌烟阁功臣中,薛嵩值得一提。他就是民间话本《薛刚反唐》中那位薛刚的人物原型。和《薛刚反唐》所说的背景一样,薛嵩确实是唐初名将薛仁贵的孙子,也确实跟着安禄山反过大唐,所以民间才有了薛刚反唐的精彩故事。
第三个皇帝就是唐德宗李适了。李适自己,就是被绘于凌烟阁的人。可能是自己觉得很拉风吧,等他当上皇帝之后,于贞元五年(789)九月,下诏将唐初至今的功臣,如褚遂良、苏定方、郭子仪、李晟等二十七人,绘于凌烟阁。
这里面值得一提的人物,是苏定方。在真实的历史中,苏定方是唐朝杰出的统兵大将。他一生破东突厥,灭西突厥,夷百济,伐高句丽,定吐蕃,为唐朝开疆拓土,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之所以没有进入唐太宗李世民那一次的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大名单,主要是因为他不是开国功臣,他的功勋都是在唐高宗李治期间建立的。而李治没有主持过凌烟阁画像展览,苏定方只好等到李适这次才上榜。
苏定方就是这样一个唐朝军事家级别的人物,到了《说唐》系列演义之中,竟然被歪曲成了一个暗箭伤人、人品低劣的大白脸奸臣。童年的我,就曾经恨这个苏定方恨得牙痒痒。所以,《说唐》作者不仅是秦叔宝他们家亲戚,还是苏定方他们家仇人。
第四个皇帝是唐宣宗李忱。大中二年(848)七月,将唐初以来的三 十八个功臣,如李绛、褚遂良、陆象先、张九龄、裴寂、刘文静、许远、张巡等,绘于凌烟阁。
在李忱的功臣名单里,不仅有宰相级别的人物,如写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宰相大诗人张九龄,还有在“安史之乱”中为唐王朝坐守孤城而壮烈殉国的许远、张巡、南霁云。
第五个皇帝是唐昭宗李晔。光化元年(898),日薄西山的帝国皇帝李晔,为了感谢钱镠派兵解救自己于危难之中,特于长安凌烟阁为其单独画像。在被朱全忠强迫迁都洛阳之后,李晔又于天祐元年(904)在洛阳新建了一个“凌烟阁”,专门为朱全忠这位唐朝的终结者,最后一次画像。这就完全是儿戏了。
我初步估计,李晔把唐朝终结者也绘于凌烟阁的这个举动,要是被开创将功臣绘于凌烟阁这一优良传统的老祖宗李世民知道了,估计李世民得气得把他昭陵的棺材板儿都掀了,一定要出来找这个不肖子孙算账。
唐太宗李世民、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唐宣宗李忱、唐昭宗李晔,一共有五个皇帝,主持过凌烟阁功臣图之事。其中,最有名的还是李世民的第一次。唐诗中所说的“凌烟阁”,所指的基本上也就是这一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