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名画:步辇图的来历及唐太宗的特殊座位

名画:步辇图的来历及唐太宗的特殊座位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右边十人以唐太宗李世民为首,他也是此画之中的男一号。我们先从唐太宗李世民坐着的那个东西开始。原来,唐太宗李世民这哥们儿挺沉的。《步辇图》所载史事,发生于贞观十五年正月,而武则天进入唐太宗李世民后宫,被封为才人的时间,则是贞观十一年十一月。也就是说,《步辇图》中这一幕发生时,武才人正在宫中服侍唐太宗李世民。沈从文先生在他的名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据此认为,《步辇图》可能是后人摹本。

名画:步辇图的来历及唐太宗的特殊座位

从整体上看《步辇图》,此画以“步辇图”三个字所在的中轴线为界,左边三个人,右边十个人。

左疏,右密;左静,右动;左仨人鹄立,右众星捧月;左端庄严肃,右仪仗隆重。

右边十人以唐太宗李世民为首,他也是此画之中的男一号。

我们先从唐太宗李世民坐着的那个东西开始。那个东西叫“辇”,是皇帝老爷懒得走路、用来代步的工具,传说最早始于夏朝。

《步辇图》局部:步辇上的李世民和九个美女

最早的辇和车一样,都有轮子,由马拉或人推。秦朝以后,这种皇帝和皇后专用的代步工具被去掉了轮子,由原来的马拉改为人抬,于是被称作“步辇”,又叫“腰舆”“舁床”。

步辇之上的唐太宗李世民,以露出身体四分之三的侧面角度出现,头戴黑纱幞头,玉面朗目,留着微微上翘的髭须,身穿赭黄色圆领长袍,腰系红鞓带,脚蹬乌皮六合靴。

作为东道主,作为大国之君,唐太宗李世民显得既庄重英武,又雍容大度,神情举止中也不失对客人的热情。

唐太宗李世民穿的这一身衣服,并不是随随便便穿的,而是当时皇帝的常服,是正式场合才穿的衣服。《旧唐书·舆服志》记载:“其常服,赤黄袍衫,折上头巾,九环带,六合靴,皆起自魏、周,便于戎事。自贞观已后,非元日冬至受朝及大祭祀,皆常服而已。”

唐太宗年少随父起兵,战场上罕逢敌手,打下了唐朝三分之二江山,接着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屠弟逼父,得以登上皇位,即位后以善于纳谏而著称,一手造就了“贞观之治”。原来,所谓的千古明君,本尊是这个样子啊。

说完了男一号,再来看他身边的九个美女。

九个美女分工明确,一人撑伞,二人持扇,六人抬辇。

美女们着装统一,风格一水儿的清秀、简约,一看就是宫里配发的“高腰掩乳”工作服:上穿交领右衽窄袖衫,衫外披着半透明的丝质连袖帔帛,下穿“十二破”式红绿相间长裙,裙下是小口条纹间色裤,足蹬红色透空软锦靴。

“高腰掩乳”装是流行于唐朝的女装。这种服装将腰线提高到腋下,从而在视觉上改变了上下装的比例,特别是拉长了下半身的长度,使女性显得下体修长,亭亭玉立;同时,这种服装能够充分表现女性的胸部轮廓,使女性显得既优雅高贵,又性感袭人。

当然,由于这帮美女平时就是干体力活的,所以她们的“高腰掩乳”装,进行了多处改良,以方便行动:

一是上衣的袖口,戴上了长蛇式绕腕多匝的金镯,也就是唐朝时称为“金缠臂”的首饰,进行了收口和束紧;二是为了避免裙子曳地,行动不便,美女将裙子提起,束于臀部,在视觉上形成了裙子的“双腰线”;三是脚穿便于行动的靴,而不是履。

美女们的发型也是一样的,类似今天的卷发,都是高束发髻,很像云朵的形状,这就是初唐时期的美女时尚发型之一——“云髻”。美女们的眉形,也是初唐流行的细长样式——柳叶眉。

说起来,唐太宗李世民一个大男人,至少也有一百多斤重吧,他还真是好意思,让几个女人抬着走。当然,人家是一国之君,最大的领导。看见步辇正前方那个肩上搭绳儿、双手紧握把手、歪着脑袋、正在使劲儿的宫女了吗?原来,唐太宗李世民这哥们儿挺沉的。

《步辇图》局部:正在使劲儿的美女

说到这里,有一件事,特别值得一提,也特别好玩儿。《步辇图》所载史事,发生于贞观十五年正月,而武则天进入唐太宗李世民后宫,被封为才人的时间,则是贞观十一年(637)十一月。

也就是说,《步辇图》中这一幕发生时,武才人正在宫中服侍唐太宗李世民。搞不好,图中簇拥在唐太宗李世民身边的九个宫女中,就有武才人!如果真是那样,那就好玩儿了。

可惜的是,这种可能性很小很小。因为按照唐朝官制,武则天当时是正四品的才人,其在宫中的岗位职责是“掌叙燕寝,理丝枲”;而负责把唐太宗李世民用步辇抬着走的宫女们,则来自“宫官”机构中的“尚寝局”。在尚寝局中,专设“司舆、典舆、掌舆各二人”,其岗位职责是“掌舆辇、伞扇、文物、羽旄”。

所以,图中簇拥在唐太宗李世民身边的九个宫女,都是身处“司舆、典舆、掌舆”这些岗位的宫女。相对于她们来说,武才人那是正四品的高级干部了,这种粗活儿,她是不干的。

《步辇图》局部:禄东赞(www.xing528.com)

但我仍然不免要想,要是武才人在那九个宫女之中,那才好玩儿呢。李唐王朝的一个男皇帝,被武周王朝唯一的女皇帝抬着,这件事我想想就带劲。

画作左边,依序站立的三人中,中间那位,就是男二号禄东赞。他梳着辫发,头戴绳圈冠,高鼻梁,蓄着络腮胡,身穿饰有金色联珠对鸟纹的窄袖圆领直襟长袍,脚蹬黑靴,拱手肃立,神态谦恭。这是必然的,毕竟他是来迎亲的,“低头娶媳妇”嘛。

他头上的绳圈冠,是当时吐蕃人所特有的一种头饰。多为红色,当然也有其他颜色,画中禄东赞的绳圈冠就是黑色。

吐蕃人的绳圈冠,在脑后系结,有的绳圈冠缠绕圈数较多,几乎将头顶完全封闭,有的则只是缠绕一两圈,将头顶完全露出,比如画中的禄东赞。

禄东赞的腰带,看不出材质。吐蕃人的腰带,多以皮质为主,但也有玉质腰带。禄东赞的腰带上悬挂着的那两件东西,叫作“蹀躞”。

蹀躞是指从腰带中穿孔引出的小细带,用以悬挂小刀、火石、砺石、算袋等小型随身物件。一般情况下,吐蕃人应该悬挂七个蹀躞,但禄东赞在画中却只悬挂了两个。沈从文先生在他的名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据此认为,《步辇图》可能是后人摹本。

话说我还有一个重点要讲,就是禄东赞的腰可是真细,盈手一握的感觉啊。画中四个男人,就数他的腰细,几乎可以与画中美女们比比细腰了。一个大男人,腰如此细,我真想问问他是怎么做到的。

然后,我们要说说那个穿着大红袍的最显眼的男三号了。对,就是那个相貌堂堂、虬髯红袍的大帅哥。

胡子大帅哥的红袍历来最为人所关注。有人甚至说,因为禄东赞是来迎亲办喜事的,所以这位负责把禄东赞引见给唐太宗李世民的礼官,其衣服被画家阎立本特意画成了大红色,以烘托喜庆气氛。

这完全是不了解唐代官员的官服制度所导致的误解。虽然唐代官员的衣服颜色,前后几经变化,但基本服饰制度仍然得以保留,即“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六七品服绿,八九品服青”。

画中这位红袍帅哥,显然是唐朝三品以下、五品以上的官员,所以穿着红色官服。而考虑到当时接待外藩的事务由礼部的主客司负责,可以断定他是礼部或礼部主客司的三品以下、五品以上的官员。

唐朝的礼部尚书是正三品,而且贞观十五年的礼部尚书是江夏王李道宗。他如果出现在画中,应该身穿紫色官服。所以,红袍帅哥既不是礼部尚书,也不是江夏王李道宗。

在礼部,有资格穿着红色官服的官员,有正四品下的礼部侍郎一人、同为从五品上的礼部司、祠部司、膳部司和主客司的郎中四人,加起来一共五人。这五人之下的其余官员则对不起,穿红色官服不够级别。

《步辇图》局部:大红袍帅哥

据此可以断定,红袍帅哥不是当时的礼部侍郎,就是当时礼部主客司的郎中。虽然,我们暂时还无法查出他的姓名。

他手中拿的,是上圆下方的象牙笏。笏是指用象牙或竹片制成的长条形板子,也叫“手板”或“朝笏”,主要用于大臣上朝时指画或记事。

他像禄东赞一样,腰间也悬挂着一个银色的小袋子,这叫作“鱼袋”。鱼袋是用来盛装鱼符的。唐朝的鱼符,既是五品以上官员的身份地位象征,也是他们出入宫门的通行证。

鱼符长大约6厘米,其状如鱼形,于鱼鳍处剖为两半,在剖面刻上官员的官职姓名。然后在鱼嘴处钻一个圆孔,穿绳系在腰带上,以免遗失。

按照唐制,官员的鱼符左二右一。官员手中持有的是右半边的一个鱼符,宫中则藏着左半边的两个鱼符,需要查验身份时,左右相合方可。

因为鱼符太小,容易遗失,所以后来发展到用鱼袋盛放。鱼袋也有制度,“著紫者金装,著绯者银装”。这位红袍帅哥的鱼袋,不能违反规定,必须是银色的。

男四号显然是品级较低的翻译官。白色的袍服显示,他甚至没有达到八九品官员的级别,类似于办事员的角色。因此,画中他的服色最为简单,神色也最为拘谨。毕竟,他见到皇帝的机会,不多。好不容易见到一次,紧张。

《步辇图》局部:白袍帅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