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馥给人的印象是低调和保守,但在废立之事上他表现得甚至比袁绍还活跃。
其实,这件事背后有着韩馥的算计。
韩馥与袁绍的关系一向微妙,一开始对袁绍是防范的,后来迫于大形势他不得不与众人一道拥护袁绍做了关东联军的盟主,但韩馥心里并不服气。
让韩馥不满的是,袁绍以关东联军首领自居,基本上垄断了反董阵营的发言权和表奏权,他自己任命自己为全国武装部队副总司令(车骑将军),在这边想任命谁就任命谁,简直成了天子第二。
韩馥把刘虞抬出来,是想把反董势力的领导权从袁绍手里拿走,这是他甩开袁绍二度请刘虞出山的原因,可惜的是,刘虞仍不配合。
韩馥这点小心思哪能瞒得住袁绍的眼睛?但袁绍装作若无其事,因为从实力对比来看,他现在远不是韩馥的对手。袁绍于是悄悄积蓄力量,并尽可能多地拉拢盟友。
先是游走于河东郡、河内郡一带的并州军旧部张杨率部归降了袁绍。张杨原是丁原的部属,应何进的派遣回并州募兵,何进被杀后率领一支队伍独立发展。在张杨看来,只有袁绍有资格接受他的归顺,因为何进和袁绍都是老领导。
继张杨之后,南匈奴的一支队伍在单于于夫罗的带领下也归顺了袁绍,有这两支队伍的呼应,袁绍力量壮大了很多。
但这仍不足以让袁绍与韩馥摊牌,袁绍虽然以车骑将军自称,但只能屈居在河内郡的怀县一带,冀州的大部仍为韩馥所有。袁绍作为关东联军的盟主,交给韩馥的任务是担任后勤部部长,负责军粮供应,韩馥自然不会好好干,常常克扣军粮,或者以次充好(每贬节军粮)。
袁绍不满,但也无计可施。
韩馥手下武有麹义、张郃、颜良、文丑,文有沮授、田丰、审配、荀谌,在群雄割据时代,这是一个豪华的全明星阵容。但有道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支队伍的主帅不行,打起仗来也吃力。
事实上,韩馥跟部下的关系处理得也不好,领导没本事,容易被有本事的部下欺负。
第一个跳出来的,是韩馥手下头号大将麹义。
史书上说麹义出身于凉州,知晓羌人的战斗方法,手下的兵都是精锐(久在凉州,晓习羌斗,兵皆骁锐)。但凡这样的人,往往是个直肠子,在优柔寡断、心思很重且懦弱无能的韩馥手下做事,心情肯定不大痛快。
麹义与韩馥最终走向决裂,但不清楚是什么原因,总之二人以兵戎相见,结果韩馥很丢人,没有打过自己的手下。袁绍抓住这个机会,迅速与麹义联络,麹义投降了袁绍。(www.xing528.com)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麹义之叛就是袁绍策反的。
袁绍手下有这种人才,除了许攸、逢纪,原来在韩馥那里干的荀谌、郭图、辛评等人都或明或暗地归了袁绍,他们都擅长做这样的工作,这虽不见任何记载,但推断起来并非不可能。
荀谌、郭图、辛评等人最早可能是韩馥派来协助袁绍工作的,一来二往,与袁绍的关系倒日渐加深。其中荀谌是颍川郡荀氏家族成员,他的父亲荀绲是“荀氏八龙”之一,他的叔父荀爽是当今的司空。郭图字公则,不知道祖籍是哪里,不太像是冀州本地人,根据他与荀谌、辛评等人关系不一般的情况判断,他也是颍川郡人的可能性较大。辛评字仲治,颍川郡阳翟人,他有一个弟弟叫辛毗。
麹义的归降令袁绍士气大振,也令韩馥陷入惊慌失措之中。
然而,袁绍仍然不敢与韩馥马上决裂,因为韩馥的实力仍然比他强大,袁绍的矛盾心理让谋士逢纪看到了。
逢纪对袁绍说:“将军现在举大事,但后勤供应还仰仗别人,如果不能至少占据一个州,将来恐怕难以保全啊!”
废话,这个道理我还能不懂?袁绍对逢纪说:“可惜韩馥兵强马壮,咱们人马少,后勤供应又不足,如果办不到,连立足之地都没有了(设不能办,无所容立)。”
逢纪这才说出了他的想法:
“可以和公孙瓒联络,让他率兵南下取冀州。公孙瓒肯定会来,那样韩馥就会害怕,到时候跟他陈说利害,韩馥一定会主动让位。”
逢纪这一招还是引外兵胁迫的老办法,有理由怀疑当初引董卓进洛阳的馊主意就是他出的。
但是这一次,逢纪预料对了。
袁绍暗中联络公孙瓒,邀请他和自己一块夹击韩馥,事成之后平分冀州。公孙瓒这时事实上已脱离刘虞独立发展,且势头很猛。接到袁绍的邀请,哪能错过机会?
公孙瓒亲自率军南下,打的旗号是讨伐董卓,要求从冀州借道,实际上是来抢地盘。韩馥当然明白,知道这一仗非打不可,于是抖擞精神,再战公孙瓒。
韩馥连手下人都打不过,更打不过勇猛异常的幽州铁骑,结果当然是大败。袁绍觉得火候差不多了,便把身边的策反专家们派了过去,游说韩馥主动让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