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石碑上的故事:曹全的壮丽生平与失去的帝国

石碑上的故事:曹全的壮丽生平与失去的帝国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许,有一块石碑上刻着的一个故事,能帮助人们解开这个疑团。这块石碑上的文字,记录了一个叫曹全的人的故事。这块石碑上的文字不到1000字,记录了曹全的生平事迹,石碑背面还有50多人的题名,告诉我们上面记述的内容经过见证是真实可信的。根据石碑上的记载,曹全的故事是这样的:曹全出生于敦煌名门望族,以戎马军功名扬河西边陲,后来担任关中地区的槐里县县令,因弟弟病故,辞官回家。

石碑上的故事:曹全的壮丽生平与失去的帝国

太平道发动的这场轰轰烈烈的黄巾大起义,失败了。

虽然此后其余波仍未平息,但再也无法掀起全国性的高潮,这场大风暴让东汉帝国受到了重创,却没有倒下。

从这一年二月黄巾军起事到十一月张角的最后一个兄弟张宝被杀,只有不到九个月时间,作为一场震动天下的大起义,持续的时间相当短。

与太平道当初席卷全国的气势相比,与黄巾军刚打出大旗时万方影从的盛况相比,这个结局多少出乎人的预料。

有人将此次失败归结于农民起义的局限性,有人归结于起义军过度分散、缺乏强有力的协调和统一指挥,有人归结于起义前叛徒的出卖,有人归结于朝廷迅速组织起讨伐部队,而皇甫嵩、卢植、朱儁、曹操这些人在军事上显然比黄巾军高出一筹。

其实,要论局限性,农民起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局限性;要论力量的分散,黄巾军还不算最严重的一次。但是,有的人却成功了,有的虽然失败了也没有败得这么迅速和彻底。

至于叛徒,这似乎是任何一次农民起义都无法避免的事,好在起义军的损失并不大,起义仍然顺利进行了。

要说皇甫嵩这些人能打,那也不是主要原因,如果东汉帝国真的大势已去,靠他们几个人也无力回天。

东汉帝国没有倒,黄巾起义没有成功,究竟是什么原因?

也许,有一块石碑上刻着的一个故事,能帮助人们解开这个疑团。

这块石碑上的文字,记录了一个叫曹全的人的故事。

曹全是谁?作为历史人物,他微不足道。

史书里没有他的传,也很少提到他。但他又是个知名度极高的人物,在某个领域,他的名字可比王羲之柳公权,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个领域就是书法界。练书法的,问起曹全说不知道,那你完了。

曹全并不是书法家,他的知名度来自这块石碑:《曹全碑》。

《曹全碑》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该馆珍藏的全是货真价实的好东西,可称为国宝的也多不胜数,诸如《大唐三藏圣教碑》《玄秘塔碑》《唐多宝塔感应碑》等。

《曹全碑》是名碑,此碑立于中平二年(185年),也就是黄巾起义失败后的次年。这块石碑早在明朝万历初年就出土了,那正是张居正主持国政的时期。

几百年过去了,石碑仍然保存着,这也是不容易的事。

这块石碑上的文字不到1000字,记录了曹全的生平事迹,石碑背面还有50多人的题名,告诉我们上面记述的内容经过见证是真实可信的。

根据石碑上的记载,曹全的故事是这样的:(www.xing528.com)

曹全出生于敦煌名门望族,以戎马军功名扬河西边陲,后来担任关中地区的槐里县县令,因弟弟病故,辞官回家。后遭遇了党锢之变,曹全被迫在家隐居七年(续遇禁罔,潜隐家巷七年)。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年)三月,曹全被重新起用,被任命为酒泉郡禄福县县长。

这时,张角在幽州、冀州一带起兵,兖、豫、荆、扬诸州同时响应(妖贼张角,起兵幽冀,兖豫荆扬,同时并动),曹全家乡合阳县农民郭家等也起来造反,他们焚烧城中官署,使百姓受到骚扰,人人不得安宁。地方同时告急,特急的军情频频传来。

皇上征询臣僚的意见,群僚都说:“问问曹全吧!”

于是曹全又被任命为合阳县令。一到任,曹全就扑灭了战火,剿清了残余的叛乱者,收到了斩草除根的效果(收合余烬,芟夷残逆,绝其本根)。

接着,曹全又访问本县的三老,携同当地人士王敞、王毕等人体恤民众的急需,慰问年老的人,抚育鳏寡孤独,还用自家的钱买来米粮赠送体弱多病者和盲人。

曹全的大女儿桃婓等人还配制了由七种草药合成的“神明膏”(大女桃婓等合七首药神明膏),亲自送到离城很远的亭舍,曹全的下属王宰、程横等人把药送给伤病者,伤病者大多都被治愈了。

曹全施行惠政的美名得以快速传播。百姓们抱着孩子、背着东西纷纷返回故里,房屋得以修缮,商店重新开张,虽是多风多雨的时节,粮食也获得了丰收,种田的农民、织布的妇女还有手工业者,对曹全无不感恩戴德。

曹全还广听民意,开明治事,扩充官舍。

曹全死后,合阳县57名郡县官吏在王毕、王历、秦尚等人号召下,感恩戴德,同心合力在合阳故城为曹全竖起了这座“不朽丰碑”。

古人的碑文如同今人追悼会上的悼词,赞美的多,批评的少。

真实的曹全肯定没这么“高大上”,皇帝也不会为剿灭黄巾军的事直接问到他这个县长,碑文所记有一定夸张和虚饰的成分。但是,作为一种公开示众、直接记述历史的材料,基本情况和事实也不会有太大的出入。

合阳县是陕、晋之间黄河西岸的一个小县,即使在东汉,这里也是默默无闻的地方。通过一块石碑,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1800多年前的那场大起义影响有多么广泛。可以看出,这场起义远比正史记载的复杂得多,激烈得多。起义的不仅是张角兄弟这些人,像合阳县郭家那样的,各地都有不少。但是,像曹全这样拼命镇压起义的人,也不少。

曹全有能力,在地方上有一定影响,在他的带领下能形成一呼百应的局面。合阳县的民变镇压下去了,根据碑文的记载,他们完全靠的是自己的力量。

东汉实行郡县制,虽然由于军权高度集中造成了地方军力的空虚,但帝国的架构是完整的,各级官吏体制是有序的,一旦朝廷牵头,可以快速组织起来。

曹全不是普通农民,更不是丧失土地的奴婢,在成分上他属于地主阶级,他们有财产,是既得利益者,是黄巾军革命的对象,不用朝廷号召,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与黄巾军作战。

而这些人,在地方上有很强的势力。汉末各地壁坞盛行,其实就是他们建立起的一个个堡垒,政治上服从朝廷,管理上完全独立,他们才是扑灭黄巾起义这场大火的中坚力量。

在意识形态上,东汉帝国实行以礼治国,大力推行儒术,培养起了众多的“铁杆支持者”。帝国虽然衰落,但他们脑海里的忠君思想从未泯灭,不管多少风暴来袭,帝国仍能支撑下去。

有人把这些总结为四个字:大而不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