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上海的女儿。”这是丹麦华裔画家庄多多赶在上海世博会举办前回沪举办个人画展时说的。她出生于上海,是在康乐村里成长起来的。
庄多多的父亲叫庄严,是一位作曲家。母亲叫王之湘,是上海歌剧院的演员,曾在多部歌剧中扮演重要角色,如在《洪湖赤卫队》中扮演韩英的母亲,在《江姐》中扮演双枪老太婆。有趣的是,这对文艺夫妇给孩子取名时也都用音乐符号:多多、来来、米米、法法。
小时候我们都喜欢去庄多多家玩。她家有一架小钢琴,大小只有正规钢琴的三分之二。我们在这架小钢琴上瞎摸瞎弹,能弹出弄堂里的叫卖声,如“檀香橄榄买橄榄”“坏格棕绷藤绷修”等等。她们家里经常宾客盈门,非常热闹,我们这些小朋友也毫无顾忌地去“轧闹猛”。她的父母对我们很和蔼,一边招待客人,一边也不忘拿一些糖果、小糕点来招待我们这帮小朋友。
庄多多的父亲在解放前就创作过许多革命歌曲,如《太阳一出满天红》《胜利进行曲》《抗战八年胜利到》等,解放后他又配合形势创作了很多歌曲。庄多多把一些歌曲带到学校,在同学中传唱,我至今还能唱上几句。
那个年代,体育运动相当普及,康乐村的很多孩子都学会了游泳。庄多多的游泳水平最出众,她曾两次获得全国少年游泳冠军。后来她被八一体工队招去培养,成为一名海军战士。
“文革”冲垮了这个幸福的家庭。她父亲作为文艺界的黑线人物被批斗,批斗中落下病根,以后长期患病,生活不能自理,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当时,国家停止一切比赛,庄多多也中止了游泳训练,从部队复员回到了上海。(www.xing528.com)
除了游泳,庄多多也爱好绘画。小学五年级时,她就有绘画作品送去日本参展。从部队复员后,她师从著名油画家俞云阶。尽管那时俞老也在受批判,但庄多多不管这些,坚持虚心请教这位老画家,得到了俞老的精心指教。
改革开放大潮涌起之时,一波又一波的出国热,使庄多多难以安于现状。她当时在少年宫当绘画辅导老师,很想出国开开眼界,但苦于无人担保。后来她有机会去新加坡短期学习。其间,丹麦一位华侨老先生十分欣赏她的才华,愿意出资担保她去丹麦艺术学院深造,这样她就辗转到了“海的女儿”的故乡丹麦。
庄多多很珍惜这次去丹麦深造的机会,十分用功,一年后就在丹麦举办了个人画展,使艺术学院的师生大为惊讶。以后她一心学习和研究欧洲艺术,创作了油画《丹麦女王》和《丹麦皇太子》,都被丹麦皇家卫队收藏,她为世界建筑大师约恩·乌松(悉尼歌剧院的建筑设计师)所画的半身油画像被私人协会收藏。她每年在丹麦都举办一两次个人画展。她笔下的人物,上至女王,下至普通百姓,有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年长的学者,也有辛勤工作的面包师、自然朴实的年轻姑娘……当我品味这些作品的同时,也解读了画面背后的语言—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
如今,这个上海的女儿正在安徒生的家乡继续从事绘画创作。岁月会带走人的容貌,但带不走她心中的画,那就是中国上海,那就是康乐村—这条生她养她的弄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