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老城区风貌:三大祥的兴起与竞争

上海老城区风貌:三大祥的兴起与竞争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12年成立的“协大祥”绸布店,是从原来经营批发的“协祥”洋货号中分出的一家新店,最初开设在南市的小东门外大街。1924年,以丁方镇为首的一部分股东就在协大祥的旁边又合伙创办了“宝大祥”绸布庄。这样,在市面兴旺的小东门地区就形成了绸布行业“三大祥”鼎足而立的局面。协大祥开业在前,基础稳固,因此在竞争中往往拔得先筹,是“三大祥”中的巨擘。“三大祥”都是老店新开,经营者对老店原有的一套经营模式都谙熟于心。

上海老城区风貌:三大祥的兴起与竞争

1912年成立的“协大祥”绸布店,是从原来经营批发的“协祥”洋货号中分出的一家新店,最初开设在南市的小东门外大街。由于股东们希望将来把店开得更大,所以就在原来的“协祥”两个字中间加上了一个“大”字,开始叫“协大祥”洋货号,主营绸布。协大祥开业时的资本只有1.2万两白银,店经理由原来协祥的二柜(相当于现在的营业部副主任)孙琢璋担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大祥的每天营业额就达1 500元左右,而当时的小型零售布店的营业额每天只在一二百元之间。到1929年,一年盈利就可达白银5万两,后来协大祥一直是上海绸布业的龙头老大。

经过近十年的经营,协大祥的生意越做越大。1924年,以丁方镇为首的一部分股东就在协大祥的旁边又合伙创办了“宝大祥”绸布庄。到了1929年,协大祥以丁大富为首的一些股东,又在小东门一带开设了“信大祥”绸布店,主要的资本还是来自协大祥原来的股东。这样,在市面兴旺的小东门地区就形成了绸布行业“三大祥”鼎足而立的局面。三家绸布店在资本上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经营上则是你来我往,各有所长。

协大祥开业在前,基础稳固,因此在竞争中往往拔得先筹,是“三大祥”中的巨擘。

“三大祥”都是老店新开,经营者对老店原有的一套经营模式都谙熟于心。为了将新开设的绸布店经营得更好,他们均对原来的一些陈规陋习进行了改革:比如废除了旧式暗码标价、使用旧尺(每尺只有九寸八分)、三节收账的赊账式的经营方式,在店堂里高挂着“诸亲好友概不暂记”的水牌,凡是遇到零星的欠款也要具体的经手人自己承担责任。对货品开始实行明码标价、“真不二价”的办法,概不讨价还价,在当时的绸布零售中开启了交易买卖的新风。在交易的宣传上,协大祥的孙琢璋打出“足尺加一”的旗号,有时甚至还将部分商品用低于进价进行销售的办法来吸引广大的顾客。如将畅销的十六磅天字粗布以低于进价每匹一两角的优惠价销售,比以前的促销手段确实高出一筹,使协大祥的销售额长期领先于同行。后起的宝大祥、信大祥也同样跟进,采用这种方式来吸引顾客。一时间,这种销售方式弄得当时小东门一带的同行在经营中不能适应,走投无路,在短短的几年里纷纷关门打烊。(www.xing528.com)

协大祥广告

在具体的交易上,它们又各有一套自己的经营方法。如在进货中,协大祥因为资金雄厚,门市销售量大,所以它的每一次采购量都较大,显示出买卖交易时大刀阔斧、较有气势的风格。协大祥在经营中还坚持以销定进的原则,不肯做冒险性的卖空买空,在进销中保持稳健作风,以至从开张到1922年的十年多的时间里,获利就达16.5万多两白银,为原始资本的13倍多。宝大祥则体现出调度有方、精打细算的态势,它往往多进热门货,少进冷门货,使自己的存货中很少有滞销品。遇到同业的小店关门打烊时,就会盘下它们的全部存货杀价出售,既能获得一点利润,又能赚得大量人气、塑造销售旺盛的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