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八仙桥:昔时华洋分明,百业杂陈

八仙桥:昔时华洋分明,百业杂陈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至20世纪30年代,八仙桥地区可谓华洋分明,百业杂陈。当时,八仙桥地区人口密集,商业繁荣。居民中除中法学堂、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中有些西侨,此外几无外侨。整体观之,八仙桥呈现了旧西服店多、小旅馆多、中医诊所多的特点。妓院则遍布于今柳林路与桃源路的两侧。其中卖棺材只开单,提货则在别处,为的是逃避法租界的重税。凡此种种,无不反映出这里是一个夹在洋场中的地道的华人市民社区,这就是昔时的八仙桥。

八仙桥:昔时华洋分明,百业杂陈

至20世纪30年代,八仙桥地区可谓华洋分明,百业杂陈。

东块于中西合璧中呈现较多的西方因子,从中法学堂的教学,到公馆马路上的活动,都透发着法国文化氛围,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传播着美国基督教文化。而西块,更多的却是中国的,或许是夹处于公馆马路为代表的老法租界区和霞飞路中段俄法雅文化为代表的法租界新区之间的缘故,使其中国特征尤为明显。

当时,八仙桥地区人口密集,商业繁荣。20年代,这里的人口密度已居法租界各警区的第三位。居民中除中法学堂、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中有些西侨,此外几无外侨。商业之繁盛,可以金融业反映,自1927年起,中国、浙江建业金城、上海商业储蓄、国华、聚兴诚、中国垦业等七八家银行于此设有办事处,尚不算大世界旁的日夜银行。上海棉布零售业三驾马车,宝大祥总号、协大祥西号都于1937年10、11月间迁设今金陵中路上,信大祥也距之不远,在今宁海东路北侧;鹤鸣鞋帽、京都达仁堂、汪裕泰茶庄等名店于此落户;后来极负盛名的锦江川菜馆1935年于华格臬路31号开张,为竞抢因锦江满座而退出的食客,锦江环周一下子出现了11家高档餐馆,川、扬、闽、绍、本各帮俱全,使华格臬路东段成了地道的美食街。整个区片商号密度之高,甚至挤满了弄堂,如金陵东路德顺里,弄内共20幢两层建筑,仅1—17号就设了14家商号,令人叹为观止。

整体观之,八仙桥呈现了旧西服店多、小旅馆多、中医诊所多的特点。

旧时上海只要不是体力劳动者,都要穿西服混世界,起码也得穿长衫,此即俗语:“洋装瘪三,自家烧饭”。仅以今上海广场南侧,即今龙门路至普安路的霞飞路和后来的林森中路路段上26个门面,就先后开设过郑顺昌、万国、兴康祥、星星、孙德记、锦昌、顺泰、公兴、天祥、昌生、张华兴、德成、裕祥、立昌、振兴、华成、万利、青华等十数家旧西服店。再如小旅馆,仅恒茂里内,就有八仙、世界、元旦、美美、源源,还有一家名为世界大旅馆;今兰生大厦和柳林大厦处,也集中了万隆、德兴、永安、新记、民乐、中央、福兴、招商、涌兴、通商、万华、聚兴等十数家旅馆。中医诊所几遍布各街坊弄内,仅以八仙坊及与之相通的天惠坊、尚义坊和福德里三条小弄,就有李文杰、王斐珍、吴华泰、徐炳麟、韩侪人、陆瘦燕、金培英、杨永璇、陈天一、张治髠、张伯臾等开设诊所。还设有协昌升、云昇等药局。其中陆瘦燕、杨永璇、张伯臾以及悬壶于不远处荫余里的汪成孚,都是誉满沪上的名医。(www.xing528.com)

这里命相馆与妓院亦多,仅今淮海路柳林路口的两侧,就有张燮堂、夏天运、周聚兴、吴光耀、王春富、宋永全等命馆。妓院则遍布于今柳林路与桃源路的两侧。此外,这里还有别处很少见到的荐头店与贳器店,荐头店就是女佣介绍所,贳器店出售丧葬用品。其中卖棺材只开单,提货则在别处,为的是逃避法租界的重税。

这里又是三教九流云集之处,天主教活动集中于中法学堂,青年会本是基督教团体,伊斯兰教于回民公墓中有清真寺(即小坟山等),佛教中最大的是国恩寺,位于普安路175号处。1881年普陀山紫竹林僧智参将原桂香庵扩建为福莲禅院,1899年向朝廷请赐了一部《龙藏》,遂更额“国恩寺”并成为海上十大名刹之一。道观有关岳庙等,此外还有设于德顺里9号的理教三一堂、维尔蒙路187—189号的“上方山三老爷庙”等杂教场所。

凡此种种,无不反映出这里是一个夹在洋场中的地道的华人市民社区,这就是昔时的八仙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