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界路名原多以中国地名命名。1898年起,法租界对东西向道路用江河名命名,如西江路、龙江路(今太仓路西段)、汉江路(今兴安路)等;南北向用山名,如佛山路(今望亭路)、孤山路(今普安路)、华山路(今重庆中路)等。1901年辟通的宝昌路,按理应该称西江路,但法租界却取了一个叫勃利纳·宝昌的法国人的姓名作路名。原来,勃利纳·宝昌从1881年起曾先后16次当选公董局董事,其中6次任总董,直到1907年4月辞职。显然,他是法租界里举足轻重的领袖人物。那份完全符合法租界当局意愿解决四明公所血案的协议,就是他以总董身份与上海道余联沅谈判达成的。为了表彰他在上海的殖民事业中所取得的“功绩”,当局用了他的名字作路名,于是宝昌路成了上海第一条用租界董事名字命名的道路。
20世纪20年代的霞飞路西段
自此,以人名命名的道路日渐增多,如1902年以法国驻华公使名命名康悌路(今建国东路),以法国神父名命名薛华立路(今建国中路)。1906年10月10日,公董局取消山川路名,统统改以人名。如孤山路改称维尔蒙路,华山路更名白尔部路,龙江路改为蒲柏路,等等。之后,连西江路路名也取消了,东西两段统称宝昌路,这也是这条道路的第一次易名。
1915年6月21日,公董局改宝昌路为霞飞路,以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建立殊勋的法国将军霞飞。1922年3月,已获元帅军衔并已退休的霞飞来沪访问,法租界当局于10日下午还专门补办了霞飞路揭幕仪式。
霞飞路之名用了18年。随着霞飞路成为上海最典雅繁盛的商业街市,这个路名也深深地印刻在上海人的记忆中。(www.xing528.com)
随着路名的更迭,“宝昌”这一名字也渐渐消逝。仅在今淮海路、复兴路、乌鲁木齐路交汇处,建有一个小小的公园,称作宝昌公园,直到20世纪40年代。至于北站附近的那条宝昌路,因是宝山路的支路而与宝源路、宝通路同时得名,取其吉祥之意,与法租界宝昌路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常有将闸北宝昌路的旧照注以“今淮海中路”而载于书刊的,那更是张冠李戴,以讹传讹了。
20世纪30年代末,自金神父路向东俯视
1943年10月,汪伪政府将霞飞路改名为泰山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上海市政府又将泰山路改为林森中路,同时将宁波路和已改名庐山路的原陆家路,改为林森东路和林森西路,以纪念此前不久逝世的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
1950年5月2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告更为今名,以纪念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淮海战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