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曝光:上海泥城浜的历史与风貌

曝光:上海泥城浜的历史与风貌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泥城浜,泥城桥,这里原来既没有浜,也没有桥,泥是有的,但并非泥城,而是泥地。外国报刊将这场战斗称为“泥城之战”。据说稿子拿到排字房,排字工人不理解“The battle of Muddy foot”的意思,遂将foot改为flab(泥地),中文却译成“泥城”,可能因战事发生在护城河边,总以为该译成“城”吧。但从此以后,这条新开河就得名为泥城浜了。泥城浜上曾造了三座桥。北泥城桥在填浜筑路时拆去,但上海人一直将这地方唤作泥城桥。西藏路上的“新世界”

曝光:上海泥城浜的历史与风貌

泥城浜,泥城桥,这里原来既没有浜,也没有桥,泥是有的,但并非泥城,而是泥地。1848年“青浦教案”发生后,英国领事阿礼国逼迫上海道台麟桂同意其扩大租界的要求,旋即从界路(今河南中路)延伸,北到苏家宅,南达周泾,西至今西藏中路一线。

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起义军占领县城。租界当局以保卫租界安全为由,就在这一线(即今西藏中路)开凿了一条河道,作为护界河,被人唤作护城河、新开河。

1854年,在这条河东面,与今浙江中路之间,北至芝罘路,南及北海路,开辟了第二个跑马场。护城河畔种了不少花木,洋人多在此散步、休息,人称新花园。而河西的华界还是一片农田,清军在这一带造了几处营房。

当时在这条河畔,围攻小刀会的清军与洋人不断发生争端。英国商人说,有清兵越过河浜偷建筑工地上的木材,又是那个“青浦教案”的主角慕维廉,骑马到浜西,遭到清兵开枪袭击。4月3日,英人史密斯偕女友在跑马场附近散步,与清兵发生口角,遭到围攻,史密斯受伤,被一个美国商人魏德卯救走,并报告英国驻军。不一会儿,英美陆战队即向清军的营盘开炮、放火。上海道台吴健彰、江苏巡抚吉尔杭阿向阿礼国道歉,但遭拒绝。英、美、法三国领事联名向吉尔杭阿提出:清兵必须向西南方向退出三华里,黄浦江上中国炮艇的人员必须撤走,限下午三时答复。三时半,吉尔杭阿回答不能完全接受。四时,英军开始向清军进攻,美国军舰上有百余士兵登岸参战。这时小刀会起义军也从南面出击,清军大败,死三百余人,兵营全毁,英美军则死伤二十余人。(www.xing528.com)

这场不满两小时的战斗,结果又是清政府屈膝求和。从此英美等列强攫取了中国海关主权,而侵略者则承诺协助清军镇压小刀会。外国报刊将这场战斗称为“泥城之战”。美国商人魏德卯也参加了这场战斗。他在一篇通讯中,写了一个水手在河边泥滩上滑了一跤,一脚踏入污泥中,使其他人的脚上也沾了泥水,有人便说这场战斗也可称为“泥足之战”。据说稿子拿到排字房,排字工人不理解“The battle of Muddy foot”的意思,遂将foot改为flab(泥地),中文却译成“泥城”,可能因战事发生在护城河边,总以为该译成“城”吧。笔者认为,排字工人不可能改稿,也许是编辑不解其意而改动的。后来发现错误,对外就称是排字工人误植铅字。但从此以后,这条新开河就得名为泥城浜了。

泥城浜上曾造了三座桥。北泥城桥,在今北京东路口;中泥城桥,在今南京路口;南泥城桥,在今福州路口。北泥城桥在填浜筑路时拆去,但上海人一直将这地方唤作泥城桥。有人认为跨苏州河的西藏路桥原是北泥城桥。其实此桥早建于1853年,又名新垃圾桥,1924年改建,与泥城桥并无关系。

西藏路上的“新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