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东端,是江海潮汐交互作用冲积而成,地势平坦,河道纵横。在形成近代化城区以前,除了吴淞江和黄浦江,曾经有过数以万计的大小河流。洋泾浜就是其中一条历史悠久却并不起眼的普通河道。
这是一条宽约五六十米、东西走向的河流,自今大世界处与北长浜、周泾相接,东流至浦东古镇洋泾,注入洋泾港,长约六七千米。明永乐元年(1403年),朝廷派夏原吉治理苏松水患,他采纳了叶宗行、张宾旸两位上海人的建议,浚疏范家浜,引大黄浦北流,至今复兴岛处与吴淞江合流。这样,洋泾浜便被新挖成的今天称之为黄浦江的大江截成了东西两段。清雍正十年(1732年),上海发生了一次特大风暴海啸,损失惨重。之后朝廷大力防洪,乾隆年间修成黄浦江土塘,东洋泾浜通黄浦江的入口被封,水源骤减,水流大缓,被改称为定水浜(亦称定水河)。于是,浦西段便去掉“西”字而名为洋泾浜了。
1914至1915年间,洋泾浜被填没筑路,以英王爱德华七世的法语发音命名为爱多亚路。1943年10月更名大上海路,1945年10月改为中正东路,1950年5月改称延安东路。定水河因潮汐不畅而由西向东迅速淤塞,到民国前期已只有钦赐仰殿以东一段。至20世纪60年代,已成一条三四米宽、1米深的小沟了,要不是洋泾船厂营建拖轮船坞,于1969年挖土4万立方米,使民生路向东河道拓宽至20米左右,恐怕早已沧海桑田了。在20世纪90年代起的浦东市政大改大建中,洋泾船厂撤了,定水浜也填了,近年已成了维多利亚等居民小区的一部分,只有长约200米、改为景观河的一段还依稀可见昔日定水浜的一点影子。(www.xing528.com)
从地图上凝视着从延安东路到这段景观河道之间的无形直线,可以想象六七百年前,在这条横贯上海县境北的河道上,片片篷帆、点点渔火的江南牧歌式风光。
洋泾浜地区图(图中深色河道即为洋泾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