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属于“城市建筑学”系列,将指标视为可以调整的、决定城市建筑形态的参数,通过自变量(指标)与城市建筑形态(从变量)的关系的研究,重新审视指标体系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课程要求同学考察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各种指标与城市建筑形态之间的关系。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务必要求严格的尊重真实的各种建成环境形态的可能性来论证指标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即所有的空间要素都必须是具备可实现性的。同学要求完成四个任务:
(1)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介绍的六种控制体系为基础,回顾现代城市史中的控制性指标演进的历史,学习菲利斯等人的图解方法,通过图解的方法对指标产生的建筑形态与城市形态进行推演。
(2)同样,根据以上六种控制体系,在美国城市规划体系中寻找对应的控制体系,对单一的指标进行研究,通过单项指标的渐次变化发现生成的建筑与城市形态的规律,比如容积率渐次变化,退界的渐次变化,覆盖率渐次变化等等,街区大小渐次变化,不同功能组合的渐次变化等等,并进行跨语境的对比研究。
(3)在单一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指标体系进行叠加,分析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指标体系的影响下,不同的指标组合对城市形态与建筑形态的影响。必要时候通过参数化工具进行推演。(www.xing528.com)
(4)根据前面的三项研究环节,各组完成一份研究报告。报告应该包括特定指标体系的历史背景回顾,中美指标体系对比,指标作为自变量的形式生成导则研究,指标体系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评估,以及最终的指标控制体系修正建议。
1~3.指标城市—详细规划法与城市形态批判(研究型设计)。指导教师:张永和,谭峥。
1~3.指标城市—详细规划法与城市形态批判(研究型设计)。指导教师:张永和,谭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