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为基础,通过整合以下目前已有的科研基地而形成,其中包括:联合国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建筑声学实验室、视觉与照明艺术实验室、造型艺术实验室、先进城市能源与环境控制实验室及其他若干研究所和研究中心。研究方向紧紧围绕城镇密集区发展预测和动态监控技术、城市建筑群生态化模拟集成技术、既有建筑/历史建筑诊断与生态改建技术,开展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的多学科、多层次的学科集群研究,提高基础研究和理论研究能力,为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技术和决策支撑。该重点实验室包括:
2,3.建筑照明和光学实验室
建筑声学实验室
同济大学是国内最早从事建筑声学研究的单位之一,具备完善的建筑声学研究设施和仪器设备,在1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863”“973”等科技攻关项目的资助下,开展多项前沿性的研究,负责或参加国家建筑声学领域的设计规范或产品标准近30项,“道路交通噪声控制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城市环境噪声防治系统工程的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励;实验室拥有国内最大的消声室(体积为16.0m×11.4m×6.6m =1 203m³,建于1981年)、混响室(体积为8.6m ×6.8m×5.4m=268m³,建于1981年)和隔声室(体积为11.1m×4.6m×5.0m=255m³,建于1957年)等实验室和齐全的实验设备。近年来积极探索计算机技术在建筑声学测试中的应用,自行开发相关程序,有效地提高了测试精度和效率。
建筑照明和光学实验室
实验室面积约为240m2。其中,演示室引进了欧洲著名照明公司ERCO的ERCO GANTRY式吊顶、ERCO灯具和ERCO Light Control调光系统,演示的内容涉及基础照明、进阶照明、高阶照明、特别效果、射灯效果、投影影像效果、连续转换场景、移动感应、暗光技术、双重反射投光技术、完整射灯技术。曾承担国家重大工程中的关键科技攻关项目“LED在国家游泳中心建筑物照明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基于城市景观照明的LED灯具研发及相关标准制定”和上海市科委重大科研专项“世博园区光环境规划的新技术应用与研究”。
历史建筑保护实验中心
实验室面积约200m2,设立于2007年,是国内第一个历史建筑保护技术实验室,已成为东亚地区建成遗产信息采集、材料病害勘察及其修复技术的前沿科研教学基地。创建了一整套注重工程实践与实验教学、适应于遗产特征和建筑学科特点的技术知识传授方法,影响、带动了香港大学等兄弟院校的遗产保护教学与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研发的历史建筑材料无损检测、诊断与修复技术、砖石砌体修复技术等获得了多项相关专利,在北京、上海、天津、澳门等的数百个保护项目中得到验证和实施。
生态化城市设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www.xing528.com)
该实验室整合建筑学、城市规划和景观学科的生态知识体系、尖端技术体系,组建跨学科团队,同时在各学科内部培育并完善围绕生态化城市设计的学科方向,汇聚国际资源,形成完善的国际一流生态化城市设计学科群,引领国际学术研究导向。在不同学科领域共同围绕高密度地区生态化城市设计,建立相应的理论与技术方法体系,联合地理信息、软件、环境、交通、土木、管理等学科,组建跨学科团队,同时在各学科内部培育并完善围绕生态化城市设计的学科方向。
实验室聚焦需求引领和国际前沿,紧密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进一步提炼生态化城市设计领域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协同攻关,推进学科交叉,增强服务国家和地方城乡建设的能力。重点在长三角和上海地区,加强生态城市智能化监测和管控技术、绿色交通系统规划和实施技术、高密度城市空间生态化效能优化研究、生态化数字设计与建造技术、生态人居环境参数化设计与建造技术、绿色基础设施和环境修复技术等方面研究成果产出。
实验室通过与波鸿鲁尔大学、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布伦瑞克工业大学合作,结合国内外相关实验科研资源,加强联合合作,共同促进建设定期化、规模化的联合研究基地,汇聚各方优势资源,优化联合研究团队运行机制,加强联合攻关、评价及激励和协同创新能力。
建立高水平、国际化研究团队,学习国际领先经验,推动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同时依托同济大学良好的实践平台和国内生态城市建设的契机,推广生态化城市设计研究成果,把科学研究同中国城市建设实践结合,在国际合作中实现资源融合和优势互补。
4.日光实验室
上海市城市更新与建成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的自主创新能力,更好的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依托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三个“一流学科”交叉创新的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间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于2017年9月通过了上海市科委组织的专家组网上评审与论证,并于11月20日正式获批建设,成为2017年度上海市重点实验室组建计划的四个项目之一。
该实验室主任为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教授。项目建设期为2年,旨在探索存量发展时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技术体系,研究中国特色的超大城市空间发展理论和方法,为全球性的城市化研究提供学术平台和创新基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