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7年起,同济大学建筑学首批进入教育部“一流学科”建设的行列。相应地,提出新的目标,配置更多的资源,也开展进一步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合作和文化传承。建筑系为此提出了更高、更深和更宽三个维度的要求。
更高,就是要在教学和科研中有更高的视点,更高的要求。我们提出从“现代性”向“当代性”的转型,把握建筑学发展的新方向。例如在数字设计建造方面,2018年的第八届同济数字建造夏令营吸纳了来自24个国家、125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195名营员,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专业盛会之一;在历史建筑保护等领域,获得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重大科技专项多个课题,其中2017—2018年获得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50多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多项。
更深,就是在人才培养中深耕细作,以教学为核心,以设计课为重点,加深本科生和硕士生的教学内涵。例如通过校友支持,创办了“李德华-罗小未教席教授”“全筑室内设计教席教授”,邀请刘克成、张月等国内知名教授以及MVRDV、GMP等国际知名事务所的主创建筑师指导设计课程,进一步挖掘了设计课的潜力。在传统的国际建造节、本科生欧洲写生、自选题设计课程、毕业设计环节、研究生设计课程改革、博士生课程建设等方面,又有细致的补充和发展。2017—2018年建筑系教师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上海市教学成果奖4项。
更宽,就是面向社会发展,迎接新的挑战,通过合作和竞争,增加社会服务、国际合作和文化传承的宽度。国际博士生院不仅面向本院博士生,还与国内外20多所合作院校的博士生共同分享。在威尼斯双年展上,同济师生一展乡村建设的身手;在国内外设计竞赛中,先后获得亚洲建协、中国建筑学会等多项竞赛的金银奖。在全世界五大洲,都留下了同济建筑系教师学生的足迹;在建筑系里,每年有百余名来自几十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此学习。在亚运村,在冬奥赛场,在雄安新区,在灾后重建的现场,也都有建筑系教师学生的努力成果。(www.xing528.com)
这里呈现的,就是建筑系2017—2019年的部分成果。我们提倡“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希望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为了共同的目标,继续展示自己多姿多彩的设计成果。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
二〇一九年九月二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