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不相称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技能人才”,高技能意味着不仅要具有动手操作技能等硬实力,还要具备能够支撑技能发展提升的一定理论功底以及敬业诚信、团队合作的软实力。因此,真正的高技能人才应兼具知识、技术、能力等要素。但在实践中,许多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设置仍局限于技术教育层面,教学内容过于偏重技术性和物质性,过于强调课程的实用功能和显性价值,表现出浓重的工具主义价值取向。以2010年的数据为例,在全国高职院校的课程总量中,纯理论类课时所占比例仅为两成,以实践技能培养为主的理实一体课和纯实践课则占了近八成。高职课程体系的这种设置相对忽视了技术伦理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等深度的人性关怀,忽视了对学生精神层面的教育,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对此,石伟平教授也认为,目前职业院校普通文化课程的教学状况普遍令人非常担忧,“无论中职还是高职,普通文化课程都是其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不过所占比重有所差异。国外关于关键能力研究的成果,更是让我们看到了开设普通文化课程的必要性”[10]。
(二)实践教学的课时量充足但教学效果不甚理想(www.xing528.com)
统计数据显示,实践类课时在高职院校所有课时中所占的比重平均已接近半数(49.51%);但与此不相称的是,实践教学的成效却并不能令人满意。根据麦可思的调查结果,2011届高职毕业生中,约46%的受访者认为母校专业教学中的实习和实践环节最为薄弱,也最应该加强;在毕业三年的2007届高职毕业生中,持相似观点的受访者比例高达近七成(69%)[11]。改进实践教学方式、努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成效,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面临的迫切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