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高职教育评估:根除偏见,提升社会地位!

我国高职教育评估:根除偏见,提升社会地位!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我国的教育政策把高职教育置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将其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文件,对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战略地位予以确认。但不可否认的是,长期以来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不够重视的状况仍未有明显的改观,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仍然偏低。鉴于目前社会对高职教育地位的认识偏见短期内难以改变,与其他类型的高校相比,高职院校受到高校生源下降的冲击最大。

我国高职教育评估:根除偏见,提升社会地位!

尽管我国的教育政策把高职教育置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将其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文件,对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战略地位予以确认。但不可否认的是,长期以来整个社会职业教育不够重视的状况仍未有明显的改观,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仍然偏低。主要表现如下。

(一)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报到率相对较低

新生入学报到率可以被看作衡量高职教育社会地位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它直接反映了学生、家长及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同度。2010年,高职院校新生报到率的全国平均值为86.2%,比2009年微降0.3个百分点,明显低于当年普通本科院校的新生报到率。分产业的高职院校新生报到率反映了社会对高职教育各专业大类的需求导向。总体上,2010年,全国高职院校三大产业类[4]专业的新生报到率相对均衡。其中,第一产业类专业的报到率稍低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类专业,为82.1%,较2009年下降0.6%。从各地区来看,西部地区三大产业类专业的新生报到率总体最低,其中又以第一产业类专业最低,仅为76.8%。

(二)高职院校的招生录取批次靠后、学历层次较低、招生困难

大多数人普遍认为,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都是文化基础知识较差、没能力考上本科、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考生。在我国现行的高校招生工作体制下,高职院校的招生总是在一本、二本和三本的录取结束之后才进行,可供挑选的均是分数偏低的考生。高考招生录取的这种制度设计毫无疑问强化了人们的上述观念。同时,受传统文化影响,我国社会目前仍然比较看重个人的学历层次,将其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水平的重要依据。而高职院校绝大多数处于专科层次,位居我国高等教育层次体系的末端,接受高职教育并不能增加个人的学历优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适龄学生主动报考接受高职教育的积极性。在其他一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部分地区高职院校生源匮乏的状况正变得愈加严重,对其未来生存带来了巨大压力。以高考生源大省河南和山东为例,2012年,河南省高职批次的录取线即使已经降到了不足200分(总分750分),但不少高职院校仍未完成录取任务;2012年,山东省的高职批次分数线定为180分(总分750分),但仍有五万多个高职招生名额空缺,无人报考[5]

(三)高校生源数量下降,高职院校首当其冲(www.xing528.com)

高校生源数量下降的趋势在近几年我国高校的招生中已逐步显现。从历史上看,我国高考报名人数在两个时期出现过明显的连续下降。第一个时期是1977—1984年,高考报名人数经历了过山车式的下滑,其原因可归咎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高考制度调整。第二个时期是2008—2012年,高考报名人数在我国高招制度和中等教育制度没有重大变动的情况出现了明显下滑,其原因可归咎于适龄报考人数的下降。国家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在计划生育等政策的持续作用下,1990—2000年10年间,我国内陆省份出生人口数量下降了近一千万[6],这些传导到教育领域,其结果就是高校适龄入学人数逐年下降。例如:2009年,全国各地区高考报名人数较上年下降的平均比例为4%,其中下降比例最高的是上海,达到23%,是全国平均比例的近6倍;201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较四年前减少约12.6%[7]

与高考报名人数的变动不同,我国高校的招生录取人数自1977年以来则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趋势,尤其1999年之后,录取人数增长尤为显著。高校生源的持续下降和录取比例的持续上升加剧了高校间的竞争,必然给高职院校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首先是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之间的竞争。鉴于目前社会对高职教育地位的认识偏见短期内难以改变,与其他类型的高校相比,高职院校受到高校生源下降的冲击最大。其次是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一些办学特色不明显、社会声誉不佳的高职院校将面临生存危机。

(四)高职教育学生的主体来自社会弱势阶层

在中国高等教育已实现大众化、获取基本的高等教育机会已不再是难事的今天,进名校、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成为人们追逐的热点。有学者专门就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子女所接受的高等教育层次类型与其社会地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0世纪80年代初至21世纪初近30年的时间内,在社会中处于较高地位阶层的子女选择接受原985、211高校的比例占到了一半以上,而在社会中处于较低地位阶层的子女接受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的比例超过了一半以上[8]。对此,国内某著名大学的校长也直言:在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中,几乎看不到有来自各级官员或领导家庭背景的学生;一些充分肯定高职教育重要性的人士,其子女也极少有选择高职院校的。于是,高职教育成为了家庭背景薄弱、社会关系不强的弱势家庭子女的主要选择。上述观点得到了相关数据的印证,研究表明,2010—2012年,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中,将近九成的学生是家里的首位大学生;2012年度的职业院校在校生中,来自非城镇户籍的学生占据了学生总数的八成以上,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占据了总数的七成,来自工农阶层背景的学生达到了八成[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