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教育评估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特征,例如:评估的功能由注重等级鉴定向注重诊断改进转变,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由预成性向生成性转变,评估方法手段更加多样化、现代化和个性化,等等。为了回应第一轮评估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所引起的改进期盼、对接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发展的任务需求,2008版评估方案在研制中积极借鉴吸收当代国际教育评估的最新理念,基于2004版评估方案做了以下改进。①淡化了评估的等级意识,引导学校将注意力放在内涵建设上。例如:评估方案名称由“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改为“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去掉了“水平”二字;评估结论由“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改为仅设“通过”和“暂缓通过”,不再给学校贴“等级标签”。②评估的任务导向发生了变化,由“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做出判断,形成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评估结论”[9]转为“对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方面做出分析和评价,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10]。③致力于评估主体多元化的尝试,吸收高职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参与评估过程,在专家人员构成上力求广泛的代表性。④评估的方式手段得到进一步改进优化。在评估实施过程中更注重评与被评双方的平等交流;引入“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使评估的效率和数据可信度得到显著提升。
高职教育发展形势和环境的变化是导致两个评估方案价值取向差异的根本原因。2004版评估方案研制时,正值我国高职教育规模快速扩张期,规范办学、保障基本办学条件成为当时的紧要任务,因而其评估方案设计总体偏重考察外延发展指标。2006年以后,高职教育规模趋于稳定,质量建设成为高职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心任务;同时,原评估方案存在的缺陷日益突出,继续以其为标准开展评估工作明显已不合时宜。基于此背景,2008版评估方案遵循“评软不评硬”的理念,及时回应了时代需求,更加凸显了与内涵式发展紧密相关的指标。(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