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民间文艺家协会(以下简称民协)成立于1980年,是民间性质的研究机构,隶属宁夏文联。1980年5月,第一次全区会员代表大会在银川召开,杨韧当选为主席,安民、王世兴、杨怀中、杨少青为副主席,秘书长朱东兀。这次大会制定了宁夏民族、民间文艺工作规划,把民族、民间文艺的保护与抢救工作提到了议事日程上,全面开始了全区民族、民间文艺的调查、发掘、搜集、整理、出版、研究工作。
1981年11月,由民协主办的《宁夏民间传说故事》(内部刊物)第一辑正式出刊。这是宁夏第一部传说故事集,也是民协计划陆续编撰的各类民间文学专辑中的第一辑。此后《宁夏民间传说故事》改名为《宁夏民间文学》。民协的成立和《宁夏民间文学》的创办是宁夏民间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一方面使宁夏民间文学研究终于有了自己的研究机构和刊物,一方面推动了宁夏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的开展。这一时期,最难能可贵的是,宁夏的民间文学研究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新观点探究民间文学的现实意义,在国内引起较大的反响。杨继国在《民间文学论坛》1983年第2期发表的《民间文学思想价值的再认识》一文提出,流传在我国的人民口头文学创作,是各族人民珍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在现今全国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对民间文学的价值应有新的认识,这就是我国民间文学具有丰富的关于精神文明的内容,深刻地揭示了劳动人民内在的精神世界,反映了那个时代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这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宁夏学者对民间文学与精神文明关系的解读,得到了国内学术界的重视和肯定。孙星群的《“花儿”修辞及其与汉文化的交流》(《中央民族学院报》1981年第4期)采用文化学的方法分析回汉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何克俭的《民谣可以观风知政》(《中国民间文艺论坛》1983年第4期)和饶恒久的《〈诗经〉中的“牛”所反映的周文化》(《民间文学论坛》1994年第1期),是这一时期宁夏民间文艺研究者在国内刊物上发表的具有一定影响的论文。(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