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这一段时间,宁夏书法从小到大逐渐形成一支较为稳定的书法队伍。从独处一室的个人爱好到书法家联合起来组织书法展览,将隐性的个体行为变为显性的社会风尚。宁夏书法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缺少组织,也很少有文献记载。“文化大革命”后期,书法爱好者聚集起来自发组织书法展览,宁夏书法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伴随着时代发展的脚步而前行,在文化政策的鼓舞下散发出勃勃生机。新中国成立以来到改革开放,宁夏书法活动极为有限,主要书法家有罗雪樵、安卓三、李芳春、蔡增圭、萧允中等。
罗雪樵(1903—1986),笔名罗述灿,号书禅,甘肃会宁人。曾任《宁夏民国日报》总编、银川市政协委员、宁夏文史研究馆馆员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篆刻作品获宁夏第三届文艺评奖二等奖。罗雪樵学问渊博,擅长诗、词、文、史、传统医学、制谜等,编写秦腔剧多部,如《陆文龙》《东窗记》《闫应元》等。他是新中国成立后宁夏老一代书法家中的杰出代表。尤其擅长甲骨文、汉隶、大篆等书体。20世纪60年代,罗雪樵在中山公园为崔景岳、孟长有、马文良等烈士撰写过碑文。在宁夏篆刻举步维艰之时,罗雪樵开风气之先,推动了宁夏篆刻的发展。罗雪樵作为宁夏书法篆刻的开拓者,在道德人品、学术视野、治学态度、思想认识、文学修养、创作才能诸多方面均足以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为宁夏书法家做出了榜样。
安卓三(1904—1981),名立鼎,字卓三,陕西绥德人。曾任宁夏书法家协会第一届理事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卓三于1933年考入北平艺术学院(中央美院前身)实用美术系,20世纪40年代初来到宁夏,长期在宁夏师范、银川师范任美术教师。安卓三书画皆擅,功底深厚,得名师传授,画作多次在《宁夏日报》和《宁夏文艺》上刊发。他的中国画《欣祝国庆十周年》参加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两幅草书作品代表宁夏参加第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安卓三的草书谨守法度,自然流畅,大小匀称,平和安稳。作为画家兼书家,他的画有书法营养,体现了一种可贵的写意精神。他摒弃了当代画家的西化习气,主动选择传统路径,体现了一定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李芳春(1905—1991),字梦香、梦翔,号醉蝶、朔方老人,山西武乡人。毕业于山西省川至医学专科学校(太原医学院前身)。1934年就读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1939年来到宁夏,任宁夏省立医院院长,成为宁夏外科妇科的创始人和主刀。青年时代即师从山西著名书法家王风岗学习书法,临池不辍,其书作参展全国第一届书法展、西北十四省书法展等。李芳春书法以颜真卿为宗,浓墨大笔,毫端含情,酣畅淋漓。(www.xing528.com)
李微冬(1911—1982),原名李汝震,又名李位东,山东枣庄人。1958年调到宁夏工作,他善于书画鉴藏。20世纪80年代初在他的倡导和支持下,成立了宁夏书法家协会和宁夏美术家协会,是宁夏书画事业的早期主要组织领导者。其书法以行草见长,纵横挥洒,风趋电疾,在书法界具有很大的影响。李微冬对于宁夏书法的意义有以下几点。其一,他是宁夏书法界的领导者。1979年银川书法学会成立,聘请李微冬、牛化东、罗雪樵、胡公石和安卓三五人担任顾问。他支持宁夏书法家协会的筹备和创建工作,为宁夏书法在改革开放之初的发展打开良好局面。其二,他积极参与各种书法活动,鼓励并帮助书法爱好者从事书法学习。其三,他热衷于行草书创作,大字行草用笔苍劲有力,这也带动了宁夏行草书体创作队伍的茁壮成长。
蔡增圭(1912—1987),字晓棠,号晓翁,上海人。他自幼喜书法,临习各家碑帖,中年学吴昌硕画,仿刻印章,穷研苦学,渐入佳境。早年在沪、滇从事书画活动,20世纪50年代来到宁夏,先后在吴忠毛棉厂、石油物探处工作。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宁夏分会会员。书法作品参加宁夏赴京展,获宁夏第三届、第四届文艺评奖三等奖、优秀奖(不分等)。其书法以行书见长,得米南宫风姿,张弛有法,行笔凝重,取魏碑刚健雄浑之意。蔡增圭格律诗沉郁顿挫,有杜诗之格调。他的篆刻亦多从实用出发,并在实用功能中增添了艺术的美感。蔡增圭命运蹇涩,是苦难的传统文人在当代社会的一个缩影。其诗文书画印组合成一个立体的蔡增圭,让现代宁夏书坛仍然保有传统的气息。
萧允中(1915—2017),本名萧佛存,字允中,北京人。擅长小楷书法。书画作品多次参加区内外展览并获奖,出版《书王右军兰亭序》《萧允中书画集》。萧允中书法以楷书为主,偶作行书。书法出规入矩,自然平和,不激不厉,风规自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