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宁夏近现代美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又引入西方文化背景下的造型艺术,将宁夏近现代美术向前推进了一步。宁夏近现代美术不像西方美术那样主要表现为美术观念与形式创造的转换,而是主要表现为美术社会价值的寻求与适应。在20世纪初起步的时候,面对着多种择取的途径,如文人画娱情自赏的传统、西方标榜超功利审美创造的近现代传统,以及为人生而美术的写实主义、表现主义传统等。在思想活跃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术家们进行了种种尝试、探索与论争,总的趋势是美术创作与现实紧密结合,基本遵循写实主义创作方法。
近现代时期,宁夏美术教育是在新式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下产生的美术现象。宁夏知府赵惟熙将银川书院改建为宁夏府中学堂,创建宁夏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所新式学校。后来其他县也纷纷仿制宁夏府中学堂的做法改为初级小学堂,这便形成了宁夏地区近现代新式教育体制,学校开设图画和手工课程,成为点燃宁夏美术教育的星星之火。宁夏学校的美术活动随着新式学校教育的发展而逐渐活跃。宁夏主要有两所师范学校,绥宁师范学校与宁夏简易师范学校。1941年6月,绥宁师范学院第一任校长边振方和教师王良池、李少鲁、段雨汀、孔宪珂等从重庆来到宁夏,决定把绥宁师范学校建立在宁夏的惠农县黄渠桥镇。1942年暑假开始招生,录取学生150名,开设国文、数学、历史、地理、生物、教育心理学、音乐、美术、体育、伦理学等,美术只是众多课程中的一门。
近现代时期,随着宁夏美术爱好者的增多,出现官办与民办美术机构,如宁夏省书画研究社、宁夏省公务员业余联谊社书画组、宁夏中卫羚羊书画社与宁夏省立民众教育馆书画社等群众组织,多种形式的创作、展览开展得有声有色,使宁夏美术现象呈现出新的局面。
宁夏省书画研究社是宁夏美术爱好者的聚集地。1935年5月,宁夏当地的一些美术爱好者在银川市成立了宁夏省书画研究社(《宁夏省教育概况》,1940年),理事9人,常务理事3人,社员14人,分绘画、书法、篆刻、摄影四个种类开展活动。1937年12月进行改组,常务理事由上届的杨金川、康锡晋、陈毓麟等三人改选为朱思义、曲轶洲、于镜清三人。其他未变,社员发展到75人。研究社经常举办画展,在抗战时期绘制“街头抗战壁画、标语及各项抗战漫画,并于各乡聚会展览”[1]。
1940年9月,宁夏省立民众教育馆恢复建制。馆长曹书春在馆内又成立书画社,配备专职书画美术和工艺美术工作人员,开展美术活动。馆里面还收藏了大批古字画和名家书画,“开辟了绘画展览大厅”[2]。1941年朱光熙任馆长,翌年孙中山先生诞辰日,举办了“总理诞辰书画展”。第一展厅是儿童书画,都是宁夏各中心学校学生的作品。第三展厅是古今名画,其中,有明代画家唐寅的作品《福禄图》,清代扬州八怪郑燮的《墨竹》、中堂,清代书法家刘墉的作品《书法条屏》和近现代画家张大千的作品《仿唐壁画》等。这次书画展览在民众教育馆开幕,展览三天。
宁夏美术界的代表人物有田协安、安卓三、李宝箴、雒达、刘好学、洪云禅、马建才、李明山、杨金川等画家,为宁夏美术事业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他们的创作以国画居多,大多是抗战爆发后,陆续来到宁夏后创作的。
田协安(1892—?),本名田济,内蒙古阿拉善人。擅长画马、人物、花鸟等。历任宁夏省蒙回学校教员、内蒙古阿拉善旗蒙兵司令部参谋长、宁夏盐池县花马池盐税局长等。中国画作品《马》入选第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1935年在南京中华路青年会举办个人画展,共展出作品67幅。
安卓三(1904—1981),名立鼎,字卓三,陕西绥德人。擅长国画及雕塑和剪纸艺术,工于书法、篆刻,其国画以花鸟见长,书法以草书见长。出版书法作品《安卓三草书“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被誉为宁夏书画艺术的拓荒者、新美术思想的传播者。代表画作《红梅》《葫芦》《牡丹》《松菊图》《群鸡觅食图》《东风璀璨》《农家乐》。国画《欣祝国庆十周年》被选入第三届全国美术作品选。
李宝箴(1918—1960),字舰清,四川广元人。擅长写意花鸟画、山水画及书法。主要作品有《富贵到白头》《国色天香》《紫藤》和《红梅馆主李宝箴画册》等。
雒达(1913—1970),字依道,宁夏隆德人。兼博文史,通医理,擅音乐。精写意画,题材广泛,以花鸟为主,擅长松、竹、梅、兰及鹰等。出版画册《三友集》,齐白石为其作序并亲笔书写。
刘好学,山西垣曲人。毕业于陕西艺术专科学校,曾任贺兰中学、宁夏中学美术、劳作教员。擅长国画、书法、速写等。其内蒙古题材的写生画尤为出众,1942年在宁夏银川市举办个人画展,展出作品一百多幅。(www.xing528.com)
洪云禅,山东泰安人。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曾任绥宁师范学校、宁夏中学、贺兰中学、宁夏女子师范学校美术、音乐、劳作教员。擅长花鸟画。
马建才,擅长书画,曾任宁夏贺兰中学美术教员,1948年为贺兰中学编著《美术讲义》等。
李明山,曾任绥宁师范学校美术教员。擅长花鸟画,尤以画虎著称。代表作品《松鹤图》。
杨金川,字文涛,安徽安庆人。1933年随军来到宁夏,曾任第十七集团军政治部科员,宁夏省书画研究社常务理事、社长。擅长画花卉、蝴蝶、草虫等,尤长于水彩画及布景与宣传画。
段得蛟,字雨汀,山东人。1941年来到宁夏,曾任绥宁师范学校美术教员兼总务主任。擅长国画,题材广泛,以人物、山水、花鸟见长,兼善行书、隶书、魏碑,涉猎油画、水彩、素描等。代表作品《武训起居图》《草原牧羊图》。
从他们的经历可以看出,有些因为战乱辗转迁徙来到宁夏,并从小习画,有些还从当时中国少有的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受教于名师、名校,知识面广,博学多才,音乐、美术、书法、劳作都擅长。他们一边教学一边进行美术创作,为宁夏美术带来了古朴、醇厚的自然传统,使宁夏的许多美术现象直接与中原文化相联系。这批美术家人数虽少,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总之,宁夏美术在近现代时期处于探索阶段,最初的组织机构力量薄弱,主要由宁夏简易师范学校(银川师范学校)、绥宁师范学校、宁夏女子师范学校、中卫简易师范学校、宁夏中学、贺兰中学、固原中学等学校的美术教员,构成宁夏美术的新兴力量。他们举办了一系列重要美术展览,在社会中产生了一定影响。此时,还发掘、培养、造就了一批美术人才,是宁夏现代美术事业的摇篮期。
【注释】
[1]胡迅雷:《宁夏书画美术史纲》,宁夏人民出版社,2011。
[2]银川市志编纂委员会:《银川市志》,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