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党的文艺路线重新落实,宁夏文化厅发出了“繁荣宁夏舞蹈创作”的号召,被禁锢太久的文艺工作者挣脱羁绊,迸发出了空前的创作热情,极大地推动了宁夏的舞蹈创作,一大批具有民族风格、地方特色的舞蹈作品脱颖而出。如陈家瑞、程燕创作的《六盘春来早》,薛立民、汪蓓创作的《塞上欢歌》,柴旭霞创作的《赶集路上》,张璧、陈家瑞创作的《喜庆十月天》,田益国创作的《心愿》《丰收枸杞献给党》,陈家瑞、张璧、冯琦创作的《果园红缨》,张芷君创作的《坚决要求上战场》《扬眉剑出鞘》,薛立民创作的《六盘新图》,戴钟鸣、张芷君创作的《麦场新歌》《科学的春天》,汪蓓创作的《新年的早晨》等风格清新、地方特色浓郁的舞蹈作品展现在舞台上。同时还恢复改编了《玩灯》等舞蹈,这一时期的作品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表现形式上,较之前都丰富了很多。在国庆三十周年全国文艺调演中,《塞上欢歌》获二等奖,《扬眉剑出鞘》《玩灯》获三等奖。除此之外,成立于1976年的西吉县文工团在此阶段还创作并演出花儿歌舞剧《曼苏儿》,该剧以流传西部花儿为音乐素材,首创花儿歌舞剧之剧种,系花儿歌舞剧的奠基之作。
这一时期最值得一提的是,宁夏舞蹈工作者们对宁夏民族舞蹈的动作语言进行了首次改革,其成果是对民族舞蹈的基本舞步“屈伸步”进行发展,将以往全脚掌落地的“屈伸步”改为前脚掌落地,下沉的动律改为上升。这一基本动作的创新,既符合新时期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也有益于表现男子的阳刚之气和女子的阴柔秀美,这一大胆革新为今后宁夏民族舞蹈语言的创新铺下了第一块奠基石。
此阶段除民族舞蹈作品大量问世之外,在艺术教育方面也实现零的突破,宁夏唯一一所中等艺术学校——宁夏艺术学校于1979年建立,该学校先后为区内外艺术团体输送了五千多名优秀的艺术人才,同时也为各地、市、县级群艺馆、文化馆输送了大批舞蹈专业干部。一批又一批学子在这里接受了良好的艺术教育,走上社会大舞台,进而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宁夏艺术学校已成为宁夏乃至西部地区各类艺术人才成长的摇篮。
《塞上欢歌》和《麦场新歌》为这一时期宁夏舞台上优秀舞蹈作品的代表作。(www.xing528.com)
《塞上欢歌》,汪蓓、薛立民编导,崔钧、刘德夫作曲。作品表现了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后的新生社会环境中,人们精神的解放和自由,宁夏人民在塞上这片美好的土地上积极昂扬,迎接新生活的精神面貌。在国庆三十周年全国文艺调演中获二等奖。
《麦场新歌》,张芷君、戴钟民编导,徐肇基作曲,宁夏歌舞团首演于1978年。作品通过打麦场上真实而鲜活的劳动生活场景,表现了工农联盟的深厚情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