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宁夏词作家对宁夏音乐的贡献不容忽视,高深、肖川、张弛、何新南、张宗灿、田成玉、蒋季平等作词的歌曲,表达了音乐工作者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宁夏、热爱家乡的深厚感情,同时也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宁夏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发展的喜人景象。
高深(1935—2017),本名高世森,笔名竹人,辽宁岫岩人。一级作家。历任《宁夏日报》副主任,宁夏文联副秘书长,《朔方》主编,宁夏作家协会副主席,锦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辽宁省文联委员,辽宁省作家协会顾问,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出版儿歌集《小哥俩》。歌词《汗水浇出新生活》获宁夏第三届文艺评奖荣誉奖、全国青年征歌奖。其歌词创作主要以儿歌为主,他笔下儿歌的导句开门见山,点明题意,续接的词句具有延伸描述,从而达到宽阔意境,加强描述层次的效果。除完成主题场景描述外,折转后的描述也具有点睛之笔,不落俗套,巧夺天工,蕴含童趣。作品集《小哥俩》以童真、活泼、恰到好处的神来之笔与主题紧紧相扣,回味无穷。此外,他为纪录片插曲作词《汗水浇出新生活》获得很大成功,以鲜明的地方特色、民族风格及独特的审美观照,配合优美动听的曲调反映了人民的心声,打上了时代的印记,深受群众喜爱,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广泛传唱,并于2009年收录于精心打造的宁夏音乐文化品牌《花儿飞四方——宁夏民族歌曲精选及欣赏》CD光盘及配套歌曲集中。
肖川(1944— ),本名赵福顺,辽宁沈阳人。1959年随父母支宁,1963年应征入伍,1968年复员到工厂。历任《朔方》编辑、编辑部主任、常务副主编,宁夏文联副主席,宁夏作家协会副主席,自治区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宁夏诗歌学会名誉会长。其诗作发表于《诗刊》《人民文学》《上海文学》等,入选《中国新文艺大系》等。出版《肖川歌词集》。歌词《六盘山高黄河宽》《赶山的人儿喜洋洋》《喊叫水》获宁夏第一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文艺评奖二等奖、一等奖、优秀奖(不分等)、二等奖。个人获宁夏知识分子专业技术工作突出贡献奖。20世纪80年代兼写歌词,其歌词比兴贴切,语意流畅,意境深远,深得宁夏作曲家的青睐,并与多位作曲家合作。他与作曲家王华元合作的歌曲较多,其中尤以《黄澄澄的土,金灿灿的水》《赶山的人儿喜洋洋》等流传广泛,深受大众喜爱,在宁夏地区有一定的传播度和影响力。肖川的歌词既有诗的韵味,又有词的歌唱性和音乐性,寓朴实与华丽于一体,不失为音乐文学的佳作。其中《我爱黄河浪花美》《吆骡子》(与禾子合写)、《宁夏川飞出金凤凰》等突出了宁夏的地域性与时代性,具有诗的艺术特质、表现技法和情感特征,又与诗有着很大区别,其优势在于他创作的歌词能够很好地配曲,在结构、语言、韵律等方面迎合着音乐的旋律,同时反映人的精神最积极的一面。1990年,《宁夏歌声》编辑部编辑发行了《肖川歌词集》,并举行作品研讨会,对其作品进行研讨,肯定了肖川在歌词创作方面的成就。
张弛(1944— ),宁夏银川人,曾就职于宁夏歌舞团。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出版《张弛歌词集》。作品《山丹丹花开六盘山》《向着美好的未来飞翔》分别获宁夏第一届文艺评奖一等奖、二等奖,《幸福花》获宁夏第四届文艺评奖优秀奖(不分等),《山丹丹花开六盘山》获文化部创作二等奖。被文化部艺术人才中心授予“影响中国100位艺术大家”称号。1964年考入宁夏大学中文系,20世纪70年代初进入宁夏歌舞团担任专业编剧,20世纪70年代末创作的《山丹丹花开六盘山》被选为国庆三十周年献礼歌曲,先后在北京、天津等地演出。1983年,宁夏电影制片厂拍摄风情纪录片《宁夏川,我可爱的家乡》,由张弛作词、宁夏歌舞团作曲家徐肇基作曲的主题歌曲《宁夏川,我可爱的家乡》,以曲调优美、地域特色鲜明、易于传唱等特点很快得到广泛流传。创作的《黄河漂流羊皮筏》唱出了西北汉子特有的豪放,成为第十届青歌赛业余组、专业组的参赛曲目,在全国广为传唱,成为不少歌手参加赛事的必选曲目。多年来,张弛致力于音乐文学创作,创编歌词逾千首,于20世纪90年代出版《张弛歌词集》。此外,他还先后独立或与人合作创作(含改编)大型音乐剧、歌舞剧、歌剧,编导摄制《花儿选一朵》VCD光盘,合作编著《宁夏好地方》合唱独唱歌曲集、盒式音带《塞上情歌——张弛歌曲专辑》,编著《张弛剧词文曲选》,主编大型系列CD唱片集《花儿飞四方——宁夏民族歌曲精选及欣赏》和配套歌曲集等。
何新南(1944—2008),笔名塞墨,江苏武进人。曾从事专业演奏、文学编辑等工作。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出版《何新南歌词集》。儿童歌曲《前进新长征的小红军》《放蜂谣》分别获宁夏第一届、第三届文艺评奖二等奖,《俺的羊皮筏子哟》获第五届“群星杯”铜奖、宁夏第五届文艺评奖特别奖,《山的娃娃爱山乡》获中国少儿歌舞会演创作三等奖、宁夏第五届文艺评奖特别奖等。20世纪50年代末,何新南从江苏支边来到宁夏,20世纪70年代开始歌词创作。1980年,在宁夏第一届文艺评奖中,除了儿童歌曲《前进新长征的小红军》获二等奖外,还有由他作词的歌曲《美丽富饶的宁夏川》《当个小翻译》《我是祖国一棵苗》均获三等奖。《何新南歌词集》汇集了他多年创作的成果,一经出版便在音乐界得到好评。从艺术角度讲,宁夏独特的地理环境、文化积淀和风俗习惯,使何新南在歌词塑造上找到了得天独厚的表达空间。他作词的《苍天下的太阳路》经男高音唱歌家刘和刚演唱,成为经典,传遍大江南北;他创作的《花儿留住天下客》因为突出了花儿元素,也成为经常出现在西部音乐活动上的热门歌曲;《羊皮筏子汉》《大西北恋歌》《寻找卓玛》《丝路梦》《苍鹰泪》等独具地域特色的歌词作品,也紧密配合着歌曲的音乐,突出了宁夏风情,写出了独特的西部情调。
张宗灿(1945— ),北京人。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曾进修于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音乐文学专业。一级编剧、编审。曾就职于宁夏歌舞团从事剧本创作,后调入中国舞协《舞蹈》杂志社,任执行副主编。1979年创作花儿歌舞剧《曼苏尔》,获文化部1980—1981年度全国优秀剧本奖。由他作词的花儿联唱《春色洒满山河》和歌曲《流云溪水》《我们宁夏好地方》分别获宁夏第一届、第三届、第五届文艺评奖三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张宗灿创作的歌词近千首,在宁夏音乐界享有一定声誉。1965年上山下乡至西北林建兵团,先后在宁夏林三师文艺宣传队、西吉县文工团、宁夏歌舞团担任编剧。1966年5月与温中甲合作创作歌曲《焦裕禄走进贫农的柴门》,发表于《解放军歌曲》。1988年,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大庆期间,他与作曲家李爱华合作的《黄河船歌》作为主题歌曲出现在活动中,气魄恢宏,色彩明亮。1988年由其作词、温中甲作曲的《生活多美好》,经著名歌唱家范琳琳演唱而传遍中国。《牧羊哥哥上了山》《黄河船歌》《好一朵花儿红》等歌曲也经常出现在各种重要的演出活动中。这些作品奠定了张宗灿在宁夏音乐词坛的地位,也为宁夏音乐锦上添花。2007年张宗灿退休后返宁,受聘于宁夏演艺集团歌舞剧院,创作了《花儿》《长河大漠风》《九州花儿美》《六盘红云》(后改为《花儿与号手》)等五部大型舞台剧及《丝路扬起金飘带》《美酒飘香贺兰山》《美丽的宁夏我的家》《不到长城非好汉》等诸多歌词作品。
田成玉(1954—2007),宁夏中卫人。曾任中卫文联主席,宁夏音乐家协会理事、副主席等。代表作有《沙坡头放歌》《党支部是咱领头雁》《大地的丰碑》,出版《中卫民间歌谣》。歌词《沙坡头放歌》《党支部是咱领头雁》分别获宁夏第六届、第七届文艺评奖一等奖、二等奖。田成玉是宁夏本地较有实力的词作家,他作词的歌曲突出了地域性,具有美学特征,在宁夏有一定的艺术影响力。由他作词、程牧作曲的《沙坡头放歌》使他在宁夏文艺界有了知名度。《沙坡头放歌》饱含了田成玉作为中卫人的自豪,呈现了沙坡头浪漫沙海的魂魄,涌现着西部大地流淌的淳朴和热情;《党支部是咱领头雁》以其强大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奏响了对党、对美好生活的颂扬,谱写了时代的赞歌。田成玉善于观察生活,注重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精神面貌,他的歌词紧贴社会生活,具有独特的基调,突显人民心声,激发广大群众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他作词的另外一首歌曲《大地的丰碑》,由李爱华作曲,歌词与作曲完美结合,整首歌优美洪亮,唱出了时代的强音,使人深受鼓舞。除了歌词创作,田成玉还热衷于民间歌谣的搜集、整理和编写。《中卫民间歌谣》一书直接来源于现实土壤,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其中的民歌、民谣是百姓随口唱出的无音乐伴奏的歌。如《建房上梁歌》:“上了梁观四方,青龙背上好地方。中梁好比一棵松,生得高长在崖,请上个木工放了来。”真实生动地反映了百姓生活,既是俗文学的核心部分,也是雅文学的基础和素材,有其独有的特征、表现形式和精神风貌。
蒋季平(1956— ),北京人。宁夏电视台记者、导演,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他、我、你》《生活多美好》《火树银花不夜天》《家乡的神韵》等。歌词《他、我、你》《火树银花不夜天》分别获宁夏第四届、第七届文艺评奖优秀奖(不分等)、一等奖。1968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1976年进入宁夏电视台。由其作词、张庆祺作曲的《家乡的神韵》《好喜欢》入选《宁夏好地方——合唱独唱歌曲集》。在歌词创作上,他从艺术角度出发,注重歌词的审美和诗意,并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他与作曲家邓宁东有过多次合作,如《沙湖情》《永远的天堂》《山花之恋》《好风扬帆》等歌曲。他的歌词融入了对生活的体会和对世界的理解,具有纵深感和实践性。如《山花之恋》里写道:“可爱的姑娘花儿的模样,甜美的歌儿飘过山冈。花开天下香,花开我心上,神奇的土地生长着希望……五彩的梦想,美好彭阳。”《吴忠欢迎你》写道:“彩霞天际间缥缈,长河大地上舞蹈,唱起家乡的歌谣,美丽的吴忠您好,您好……”他以歌词呈现宁夏地域风貌和社会生活,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情感融入歌词之中,其语言融合优美、新颖、感性、流行等特点,别具一格。此外,作为导演,他还参加拍摄了近百部电视片,多次获得过电视艺术片的奖项,是不可多得的艺术人才。
除上述词作家,在歌词创作上,还有翟承恩、马治中、缪也、白拭本、万宝琛、何英隽、马炳元、胡建国等,他们以积极严谨的创作态度多年来为宁夏音乐事业奉献辛劳和汗水,具有广泛的影响和声誉。(www.xing528.com)
翟承恩,宁夏海原人。1954年开始文学创作,涉及歌词、诗歌、小说、剧本等文体,创作了秦腔剧本《秀才与金牛》。眉户剧《两亲家学文化》于1960年获宁夏征文二等奖。他的歌词作品不多,但地域特色鲜明,其作词的《山河变全靠党领导》获宁夏第一届文艺评奖二等奖。
马治中(1943— ),宁夏吴忠人。曾为专业作家。歌词《从胜利走向胜利》《各族兄弟在母亲的怀抱》《家乡的枸杞熟了》分别获宁夏第一届、第三届、第四届文艺评奖二等奖、优秀奖(不分等)。其他声乐作品《喜迎亲人塞上来》《我心里有朵最美的花》《睡吧,我的好宝贝》《煤矿工人之歌》《您好!新灌区》等入选《宁夏好地方——合唱独唱歌曲集》。
缪也,江苏无锡人。1963年来到宁夏,曾就职于宁夏歌舞团。其作词的歌曲有《林之春》《心中的太阳永不落》《村民笑了》《我率领蜜蜂走天涯》等,《漫上“花儿”我心中的歌》获宁夏第一届文艺评奖二等奖。1979年调至中国音乐家协会工作。
白拭本,其歌词作品紧跟时代步伐,在20世纪80年代具有一定影响力。1980年,由他作词的《心里的“花儿”漫上来》《歌唱敬爱的周总理》获宁夏第一届文艺评奖二等奖。《六盘山乡换新颜》《咱山区干起来》入选《宁夏好地方——合唱独唱歌曲集》。
万宝琛(1950— ),山东陵县人。曾就职于青铜峡水电厂,现居北京。其歌词作品并不多,开始受到音乐界关注是在2003年,他与马宁军共同作词的歌曲《西部有个好地方》获宁夏第六届文艺评奖二等奖。
何英隽(1956— ),陕西西安人。曾就职于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2005年与郝建宁共同作词《“花儿”新唱》入选CD《宁夏经典民歌——花儿新唱》;2017年《宁夏姑娘》入选《中国姑娘组歌》;2018年与敖秉辉共同创作《动感青春》获银川贺兰山文艺奖三等奖,同年其作词的歌曲《不忘初心》作为尾声曲出现在银川的新春曲艺杂技魔术专场演出中,并受到欢迎。出版《撰稿人》,这部书是作者近年来各类文化项目策划创意与撰稿的集成。
马炳元(1957— ),笔名陶风、火水。宁夏平罗人。曾任银川市群艺馆创研部主任、银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等。歌词《山里的故事》获宁夏第七届文艺评奖二等奖。由他作词的歌曲《塞上小夜曲》《彭阳情》等广为流传。在《宁夏社会科学》《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等期刊发表多篇音乐理论研究类文章。
胡建国(1963— ),宁夏中宁人。曾任宁夏文联副主席,现任宁夏日报报业集团纪委书记。代表作有《塞上枸杞红艳艳》《枸杞红了》等。作品获宁夏第七届文艺评奖一等奖。他作词的歌曲《枸杞红了》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大庆晚会上演出。其词富有激情,视角延伸到宁夏的山川自然、风土人情,以简洁的笔调将宁夏人特有的豪迈、热情以及和睦的生活景象勾勒出来,富有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