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时期,在宁夏活动过的京剧、河北梆子、山西梆子等艺人繁多。这一时期活动时间长、影响较大的艺人有盖连仲、王玉本、张合堂、王月楼、葛云霞、宁砚臣、王德胜、石子云、高富厚、宋占元、李伯延、王月樵、陈灵芝、盖宝义、白永泰等。他们活跃于宁夏各个戏班剧社,成为宁夏戏剧发展中重要的人才。
盖连仲(1882—1940),本名毛和玉,北京人,祖籍山东掖县。常演剧目有《温酒斩华雄》《水淹七军》《古城会》《单刀会》《战长沙》《灞陵桥》《白马坡》《华容道》《九江口》等。盖连仲幼年学戏工文武老生。出师后,在北平搭班演出,后又到晋绥等地搭班。1937年前后,由包头来到宁夏省城,在义顺合戏班搭班演出。盖连仲身材魁伟,功架大方,动作沉稳,形象威武,以演关公戏著称。他塑造的关公形象,肃穆沉稳,一招一式,中规中矩。舞台上所用的青龙偃月刀也系特制,刀头、刀杆、刀柄各占刀长的三分之一,巨大沉重,他却能够挥舞自如,为同行所折服。他对关公脸谱的勾画也很有研究,勾画得美观大方,既有神威,又别具特色。他的舞台功底深厚,脚下干净利落,疾步如风。1940年,他应觉民学社之聘,担任该社武功教师,将自己的拿手好戏《白马坡》《过五关》《古城会》《九江口》等传授给学员。觉民学社的关公戏以及《霸王别姬》等,皆得盖连仲所传。自此,宁夏秦腔舞台上增添了一批关公戏,这是以前的秦腔剧目中从未有过的,对提高秦腔表演艺术作出了贡献。
王玉本(1890—1971),北京人。擅演剧目《八件衣》《游西湖》《艳阳楼》等。早年在北平玉成班坐科。出科后,王玉本曾给京剧著名武生杨小楼当过底包(武行头),给梅兰芳等人配过戏。1936年,王玉本来到宁夏,先在吴忠搭班演出,后到义顺合戏班搭班演出。1939年加入觉民学社,任武戏教师。1944年,兼任庚辰俱乐部武戏教师。他的“耍牙”“喷火”“耍杠子”堪称“三绝”。王玉本在京剧行虽系二路净角,但他曾多年为武行头,会戏很多,尤其是武戏。翻、摔、扑、打,刀、枪、剑、戟,无所不会,生、旦、净、丑,行行俱通。他多为人配戏,在《青石山》中饰演周仓,在《古城会》中饰演张飞,在秦腔《八件衣》《游西湖》中饰演判官,均活灵活现,被观众誉为“活周仓”“活张飞”“活判官”。王玉本教学有方,给觉民学社教授的武戏有《艳阳楼》《马超哭头》《金雁桥》《盗御马》《铁公鸡》《水淹七军》《白水滩》等几十出。他还给庚辰俱乐部的学生教授《收关胜》《挑华车》《八蜡庙》《战马超》《拿谢虎》等十余出武戏。王玉本还擅长勾画脸谱,图案的构思、笔锋的运用、设色的奇绝,让人叹为观止。除京剧的传统脸谱外,他自己又创造了不少新脸谱,尤其是一些五花脸、歪脸、小脸等的画法,更是别出心裁。其脸谱,从天宫神仙、地府厉鬼、山中妖魔、海底龙虾到达官贵人、家奴吏丁,无不栩栩如生。据统计达三百多种。
张合堂(1902—1945),艺名十三红,河北满城人。擅演剧目《二进宫》《古城会》《刮骨疗毒》《水淹七军》《挂印封金》《单刀会》等。祖上世代务农,他少年时因酷爱戏曲,在家乡拜师学唱河北梆子,工文武老生,后改习京剧文武老生,亦演花脸。出科后,活动于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20世纪20年代中期,他娶山西梆子艺人十二红之女为妻,遂易名十三红。自此,随岳父辗转于内蒙古、宁夏一带流动演唱。1937年,京剧艺人盖连仲在银川演出关羽戏,一炮打响,张合堂十分钦慕,凡有演出必看,且用心学记,竟将盖连仲最拿手的《古城会》《刮骨疗毒》《水淹七军》《挂印封金》《单刀会》等戏学到手。盖连仲病故,他便开始演出学的关羽戏,一时名声大噪。除关羽戏外,他常演的花脸戏还有《捉放曹》的曹操、《辕门斩子》的焦赞、《二进宫》的徐延昭、《打严嵩》的严嵩等。
王月楼(1919—1981),本名黄若云,女,宁夏平罗人。擅演剧目《白水滩》《界碑关》《阳平关》《花蝴蝶》《独木关》《淮安府》《战冀州》《盘肠战》《挑华车》等。五岁时,因家贫被卖到宁夏,被月华舞台(新华舞台)老板王子君收为养女,改名王月楼。因王月楼具有男子气质,王子君便请京剧武生演员王得胜(王德胜)为其开蒙教戏,工武生,时间不长即能登台演出。王月楼扮相威武英俊,精短打,深受戏迷们喜爱,很快红了起来。1932年,王月楼被送入北平奎德社深造。在奎德社的四年,她表演技艺大长,更加成熟、精湛,在社中显露头角,成为奎德社的主要武生演员。奎德社演文明戏前,经常由王月楼演一场传统戏开场。她曾在李桂云主演的《啼笑因缘》等戏中担任重要角色,很受北平、天津观众欢迎。1936年,王月楼从北平回到宁夏省城。王子君又聘请了北平名伶石子云为王月楼、王月芳等说戏操琴调嗓。经过培养,王月楼的表演技艺出类拔萃。由王月楼主演的《白水滩》《界碑关》《阳平关》《花蝴蝶》《独木关》《淮安府》《战冀州》《盘肠大战》《挑华车》《伐子都》《四杰村》《八蜡庙》《艳阳楼》等武戏轰动了宁夏省城,每晚看戏的人络绎不绝。王月楼功架漂亮,功底深厚,身手矫健,唱、念、做、打俱属京派正宗。其短打戏独具特色,在《花蝴蝶》中扮演大盗姜永志,“采花”一场,在戏中攀缘倒悬在舞台上空的“轴辊”上表演翻卷等绝技,动作惊险,腰腿灵活。《盘肠大战》中,她在桌子上“小翻”既快又稳,为一般男艺人所不及。后因身体原因,于1945年退出舞台。宁夏解放后,王月楼参加了农建一师的前进京剧团。1954年,宁夏专业京剧演出团体解散,王月楼遂回家。
葛云霞(1919—?),本名王佩秀,女,天津人。常演剧目有《贵妃醉酒》《宇宙锋》《凤还巢》《廉锦枫》《霸王别姬》《十三妹》《金锁记》《荀灌娘》等。她生于梨园世家,十岁到北平拜京剧名旦李凌枫、徐碧云、魏莲芳为师,工青衣,并随须生姜玉佩学习武功,还向李宝琴先生学习花旦。她扮相俊美秀丽,嗓音甜润,唱、做都很全面,戏路也宽。1933年正式挂牌演出,到1935年,她能演出数十本大戏。“七七事变”后,她自己组班赴西安等地演出,并拜徐碧云先生为师。1942年冬,应王子君之邀,葛云霞由盖宝义从甘肃平凉接到宁夏省城,在月华舞台演出。她唱腔优美,做功细腻,技艺精湛,戏路极宽,因演出《十三妹》《霸王别姬》《玉堂春》等全本戏,在宁夏一炮打响,而且有些剧目在宁夏是第一次演出,使观众耳目一新,很受欢迎。
宁砚臣(1897—1960),又名宁胜奎,天津人。常演剧目有《大回朝》《太平桥》《马鞍山》《扫松下书》《徐策跑城》等。少年时代拜天津著名老生苏廷奎为师,工老生,后改演二路老生。他做工细腻,身段大方。出师后,在天津月桂茶社等处搭班演出。后赴上海、山西、陕西等地,以宁胜奎、莫笑予等艺名演出。抗战初期由西安来宁夏,在新华舞台搭班唱戏。宁砚臣颇通文墨,博闻强识,能言善辩,口齿伶俐,而且性格幽默诙谐,思路敏捷,随口就能编出唱词,在戏班里被同行称作“大先生”。自编京剧连台本戏《济公传》,自演济公,表演洒脱诙谐,很受观众欢迎,被誉为“活济公”。演出之余,兼说评书。
王德胜(1897—1971),又名王得胜,河北保定人。擅演剧目《火判》《水淹七军》。1928年前后,王德胜辗转来到宁夏,先后在新华舞台、义顺合等班社搭班演出,并长期担任戏班中的业务总管,从事教师和戏班的管理工作。早年他在家乡学习河北梆子,工文武老生。成年后,改习京剧架子花脸,会戏很多,以饰演《火判》中的判官、《水淹七军》中的周仓最为拿手。1929年,为王月楼、王月凤开蒙练功。1944年,王德胜加入宁夏省公务员联谊社平剧组,协助票友演出。
石子云(1902—1963),北京人。幼年在北平拜师学艺,工青衣。出科后,在北平福庆社、春庆社、育德社搭班演出。1921年,他加入群益社教戏,并兼事操琴调嗓。1936年应王子君之聘,由北平来宁夏,为王子君的养女王月楼说戏。宁夏解放前夕,到兰州搭班演出,加入兰州市曲艺团。石子云博学多才,能演能教,且能操琴,除青衣行当外,还能串演小生、彩旦。他教授的剧目规矩大方,恪守京派风范。(www.xing528.com)
高富厚(1906—1975),北京人。幼年在北平富连成戏班学戏,工老生,以演二路老生见长。出科后,辗转各地搭班演出。1938年应王子君邀请,高富厚与盖连仲、李桂林等由内蒙古包头来到宁夏省城,先后在新华舞台、义顺合戏班、联谊剧社平剧组等处搭班演出,或为票友排戏、教戏、配戏。他教戏严格、讲究。
宋占元(1910—1975),艺名小占元,北京人。出身梨园世家,幼年拜北平著名琴师张玉德为师,学习胡琴、三弦、唢呐、笛子,后又学习司鼓,是个“多面手”。出科后,在外地搭班。1938年,他随张佩君、张丽君等从包头来到银川,加入王子君主办的新华舞台,任琴师,并受邀给宁夏多处票友说戏、操琴。
李伯延(1918—?),艺名少卿,宁夏人。1933年考入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拜溥侗、李苦禅为师,多行当授业学艺。1936年,李伯延回到宁夏省城,以经商为主业。1937年,在宁夏省城各俱乐部和民众教育馆从事京剧演出活动。
王月樵(1927— ),女,宁夏银川人,祖籍山东。常演剧目《小放牛》《打花鼓》《打渔杀家》《宇宙锋》《女起解》等。因父亲吸鸦片,致使家境贫穷,十岁时,被卖给了王子君学戏,工青衣、花旦。王德胜为其授练武功,石子云为其说戏。王月樵聪明伶俐,扮相俊美,嗓音清婉优美,表演很能吸引观众。
陈灵芝(1930—?),女,别名赵韵声,宁夏银川人。擅演剧目《贺后骂殿》《武家坡》《汾河湾》《乌龙院》《四进士》《坐宫》《梅龙镇》《失空斩》等。幼年家贫,被生父卖给赵福良做养女。1936年,赵福良请来京剧演员张久安、宁砚臣、高富厚、王玉本给她教戏,工老生。陈灵芝八岁搭班演戏,12岁时由觉民学社康正中教她演唱秦腔,参加过秦腔《斩秦英》《武家坡》《汾河湾》等剧目的演出。
盖宝义,本名王枝荣,河北人。擅演剧目《铁公鸡》《水擒史文恭》《广泰庄》《战马超》《塔子沟》等。工武生,擅演技巧难、翻打多的剧目,功底深厚,塑造的身具武艺的男性形象勇猛。在宁夏演出时间较长,影响较大。
上述戏剧演出团社及艺人使宁夏戏曲步入近现代的鼎盛时期。综合来说,清末民国初,河北商人、山西商人在宁夏府城渐多,商会举办娱乐活动十分频繁,庙会也接连不断,山西会馆的梆子班、两湖会馆的洋行戏班、新华舞台的月华社、福顺戏班等,在宁夏府城十分活跃。这些戏班及艺人在宁夏的演出,对促进近现代时期宁夏戏曲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