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港南区革命老区发展史: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状况

港南区革命老区发展史: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状况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港南同全国一样,在封建专制和帝国主义的统治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外,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等礼教思想长期统治着港南人民的精神世界。同时,随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开展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中国的主权受到侵害,社会进步受到阻碍。此时,港南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港南全境在摆脱清王朝的统治之后,人民依旧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之中。

港南区革命老区发展史: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状况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港南同全国一样,在封建专制和帝国主义的统治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以及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在港南社会生活中占支配地位。少数地主掌握了港南的大量土地,大量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不得租种地主的土地,向地主纳租。此外,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等礼教思想长期统治着港南人民的精神世界。同时,随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开展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中国的主权受到侵害,社会进步受到阻碍。此时,港南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围绕社会主要矛盾,港南人民自发地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势力开展了一系列斗争。1851年,洪秀全杨秀清等在桂平金田村发动了农民起义,港南桥圩人邱二娘等举事参加起义。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1883年,贵县发生的“三板桥教案”是港南人民同帝国主义势力进行斗争的一次典型事件。贵县三板桥是天主教在广西的一个重要传教基地传教士伯业(人称李神甫)主持三板桥教务期间,教会势力大量购买土地出租,发放高利贷,压迫剥削当地人民。1883年10月5日,中法战争前夕,三板桥地区部分青年应募从军,受到李神甫的阻拦。这批青年的带头人江三开等愤于传教士高价出租教会土地、重利剥削民众及暴力催债等行径,在开拔前夕同李神甫发生冲突,群众冲进教堂,烧毁了教会的账簿、借据,又开仓分粮,拆毁教堂,并将李神甫绑送县衙。以“三板桥教案”为代表的一系列斗争,有力地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精神奴役与文化侵略。(www.xing528.com)

20世纪初,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成立了同盟会,举起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在此期间,港南木格人潘乃德加入同盟会,投身革命。1911年10月,同盟会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然而,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革命胜利果实落入旧军阀手中。港南全境在摆脱清王朝的统治之后,人民依旧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