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孙长贵与碧口三大桥:碧口古镇文化上卷

孙长贵与碧口三大桥:碧口古镇文化上卷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孙长贵先生,满清秀才,人称“孙武爷”,光绪时期的武秀才,文县范坝镇孙家河口人。此桥于清同治七年落成后,彻底解决了武都至碧口的驿运受让水河阻碍之患,从而为促进碧口镇商业繁荣起到了推动作用。孙长贵由于热心公益,造桥有素,群众和政府都相信他,还聘请他领修了临近白龙江上的永济桥。清光绪二十四年,碧口各界人士倡议修建何家湾大桥,并公举孙武爷为领修。

孙长贵与碧口三大桥:碧口古镇文化上卷

孙长贵先生,满清秀才,人称“孙武爷”,光绪时期的武秀才,文县范坝镇孙家河口人。生于咸丰初年,卒于1922年,享年60余岁。

先生为人刚毅耿直,光明磊落,急公好义。清同治五年(1866年),先生带领乡民在让水河上修建铁索桥。他义无反顾承担了此项重任,以超然的智慧和无畏的勇气,一个个解决了全部难题。所需要铁料,面向碧口全区群众募捐废铁、废铧、废锅等,经炼熟后制造铁索;所需资金,向碧口镇工商各界筹集或募捐;建桥技工,选抽当地土、石、铁工,经培训充任。他自己既当总领修,又当设计工程师,亲自指导炼铁索,建筑桥基,事必躬亲。经过历时两年的日夜奋战,终于在让水河上建成了一座长达210米(主索、压索、栏索各210米,共11根长索),宽2.5米横拉索,共200根,栏高一米,小栏400根。此桥除桥体所用铁料外,桥两端还有拴铁索的长约2米、重约100公斤的22根大铁柱以及两边牵拉桥身长约100米的4根拉索。这座桥总共花工投资无计,用铁当在60吨以上。在当年铁料、资金、技工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建成如此大的铁索桥,实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此桥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落成后,彻底解决了武都至碧口的驿运受让水河阻碍之患,从而为促进碧口镇商业繁荣起到了推动作用。

孙长贵由于热心公益,造桥有素,群众和政府都相信他,还聘请他领修了临近白龙江上的永济桥。此桥始建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历时11年才告竣工。桥长60米,宽2米,主索9根,桥面压索2根,桥栏2根,桥栏栏杆200多根(每根长1米)。两端桥头各安铸有拴铁索主柱各9根,桥面铺木板木方,既通背挑行旅,更可通行骑马驿运。如此更畅通了武都至碧口的驿运线,同时也解决了武都三仓、五库和碧口玉垒、何家湾等地群众的渡江难。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碧口各界人士倡议修建何家湾大桥,并公举孙武爷为领修。先生率领民工历时三年,终于建成了何家湾铁索桥。(www.xing528.com)

先生由于身负建桥工程重任,一直无暇建修自己的住宅。直至1919年才在自己家乡孙家河口修造住宅。其时,他不幸被青川股匪董学部绑票拉去青川,折腾三年之久。后经变卖家产拉借重债赎回之后,先生已被匪类折腾得奄奄一息,不久便悲愤而死。先生逝世后,乡人万分沉痛,至今碧口前辈都念念不忘孙公倾心修桥、造福桑梓的功劳。

张锡田(原载《古镇考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