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礼堂,名燮阳,字子才,文县横丹人,清末贡生。光绪二年(1877年)来碧口设私塾教书,1930年在碧口开设“朝阳店”,转为药商。曾任碧口镇商会会长、同善社社长、教育会长和碧口团务局副局长等职。
筑路修桥,公而忘私。白龙江,俗称后河,清同治三年,四川统领周武达开通了后河驿道,即临江经白龙江至碧口的驿道,至此便缩短了武都至碧口途程40公里,更免翻关家沟分水岭之大山,大大方便了武都至碧口驿运,更促进了碧口市镇繁荣和发展。但后来,这段驿运道却被土匪毁于一旦,骡帮马队不得不绕行。民国年间,肖礼堂先生曾带领民众修复由临江经白龙江至玉垒关被匪破坏的驿运道。他还两次修复白龙江上毁坏的蒿子店铁索桥。蒿子店桥是白龙江上唯一的铁索桥,每天有1000多匹牲口要从桥上过。
1920年4月,滇军(南军)叶荃部队自武都来,驻碧西军马绍武为了拒叶通过,派人凿毁白龙江上的蒿子店铁索桥(永济桥)。行人只得绕道而行,靠木船摆渡,既费财力又误时,苦不堪言。其后肖先生担任工程局负责人,募款、备料、督工,历时五载,修复此桥。1929年,盘踞文县的白云匪为防备由河州来武都的回军攻击,毁坏永济桥。时年先生已年逾七旬,再次四方募集资金修复铁索桥,并亲自在工地监工。1933年春,家人接他回家过年,他也未回。
1934年元月,先生在工地积劳成疾,被儿子接回碧口,医治无效,于22日病故。肖礼堂在两次修桥过程中,不辞辛苦,公而忘私,为当地交通事业做出了贡献。
不畏强暴,仗义执言。1927年,蒋冯作战,驻碧口冯部倪营离碧参战,碧口无驻军,张远村刚任碧口团务局长,还无实力。当时碧口征收局有几支枪,局长听说土匪要来抢劫,雇船带着枪支欲逃往四川。先生时任碧口团务局副局长,派人阻挡说:“平日你们向老百姓收款耍恶,土匪来了就不管老百姓的死活,只顾自己逃跑。要跑就把抢留下,让百姓自己自卫!”团务局长张远村知道了,认为征收局长是省上派来的,得罪了省府,担待不起,派人放走了征收局长和枪支。肖先生得知后,气得要找张远村拼命。
1932年,鲁大昌何处团来碧,企图扩充实力,不断向人催要柴草、军费。次年正月,丁德隆旅堵截红军北上来碧驻。十多天后,丁部在小河坝搭了台子,召开群众大会,各机关头领都在台上,丁讲话后,请当时的商会会长肖礼堂先生讲话。先生为老百姓出气,指着何处的鼻子,历数了他们在碧口的胡作非为,大快人心。先生还筹资购枪自卫,对维护地方治安作了许多贡献。他不畏艰险,与碧口驻扎匪头白云周旋应对,保全地方工商安全,避免匪患猖獗,付出了极大代价和资财。(www.xing528.com)
爱护穷人,乐善好施。肖先生乐善好施,常派人在当时的城隍庙门口放粥。每年还在中药铺买了条子,穷人有病,要了条子,就可不花钱到指定药铺拣药。他任慈善会长时,筹募棺板、粮食、衣物和资财,随时扶贫救济。有时款不到位,他挪用店中客资济贫解困,虽遭客户怨言,但他事后将挪用之款如数补上。每年腊月三十,鸣锣通知过不了年的人,到城隍庙领赈济。1922年,当地发生饥荒,先生在重庆募集大笔资金,并亲自到各乡将募集的资金发给灾民,使大批的灾民摆脱了死亡的威胁。1933年,碧口粮价暴涨,先生派人到四川买了大米运到碧口,低价向穷人分售。
先生两次修桥,不但无报酬,而且还把家中微薄积蓄也添了进去。为了筹资修桥和救助穷人,除劝募外,他还以名借实捐的方式,常将他店中客人卖货存款挪用,以致文县大商不再给他店中发货。他开的“朝阳店”停了又开,几起几落,终至倒闭。
肖先生虽当过碧口商会会长、团务局副局长等职,但都凭这些职务为人办了好事,却从不以此图谋私利。他修桥积劳成疾,死后家道清寒,其子肖瑞卿还代父还过部分借贷。
先生的高尚品德素享盛誉,流传至今,令人崇敬。
谭昌吉 张锡田(原载《古镇考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