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碧口古镇文化:演唱、皮影艺术、马戏团的故事

碧口古镇文化:演唱、皮影艺术、马戏团的故事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碧口街上凡婚丧之家必请演唱,新中国成立后无存。碧口下街姚复全私人曾购置皮影,由姚复全率同子女在他家门口随时义演,新中国成立后无存。新中国成立前,外地马戏团经常来碧口献演。抗战时期,有一撮毛马戏团来碧口演出后,乘船去昭化时不幸翻船,全船人员皆被江水吞没,幸存者只有万能杂技者麻子红,后留碧口小学给学生教练。每年定期传老爷,实际也是在神前唱演的一种娱乐文化,新中国成立后不多存在。

碧口古镇文化:演唱、皮影艺术、马戏团的故事

1.戏剧。碧口街早年除四川、陕西、河南来的戏班轮流演出外,1945年,碧口的一些戏剧爱好者成立了碧口川剧团,常在碧口紫云宫公演,至1952年解散。

2.围鼓。碧口当地的一些戏曲爱好者,常在各个茶馆清唱川剧,生、旦、净、丑皆为当地业余商业人员。碧口街上凡婚丧之家必请演唱,新中国成立后无存。

3.话剧团。1937年抗战开始后,当地一些进步文化人士自发组织成立了新碧话剧团。为了宣传抗日,新碧话剧团除在当地演出外,还曾赴与碧口毗邻的姚渡、白水等地演出,至抗战胜利后解散。

4.皮影戏。碧口下街姚复全私人曾购置皮影,由姚复全率同子女在他家门口随时义演,新中国成立后无存。

5.被单戏。也即木偶戏的一种,经常有四川艺人前来碧口演出。

6.西洋镜。也即幻镜,碧口常有人演示。

7.马戏团。新中国成立前,外地马戏团经常来碧口献演。抗战时期,有一撮毛马戏团来碧口演出后,乘船去昭化时不幸翻船,全船人员皆被江水吞没,幸存者只有万能杂技者麻子红,后留碧口小学给学生教练。

8.耍小把戏。在街道经常有耍狗熊、猴子,或练武、卖膏药者。

以上各业新中国成立后很少见。

9.耍狮子。每逢过年过节,各地方自行在街上耍狮子。

10.舞龙灯。每逢过年、过端午等节日,船帮各行都组织青龙和黄龙在街上掷舞、跳跃、玩耍。正月还大放焰火,1954年后多不存在。(www.xing528.com)

11.车子灯。当地叫“车车灯”。轿形的车车灯内有车姑娘,外有花脸小丑,配有锣鼓,唱小曲。每年春节,乡街有众多的车车灯上街戏耍。1954年后不多存在。

12.踩高脚。踩高脚的男女化妆成折戏形象,逢年过节在街上游行。

13.说评书。茶馆经常有说《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及其他各类小说者。

14.打金钱板。在街道上唱演故事、配打金钱板者。

以上各业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均不存在。

15.花灯戏。玉垒乡冉家坪各乡内均有花灯戏演唱。尤以玉垒关花灯戏,每年从正月初一演至正月十六日,至今不断。

16.上下坛端公。每年定期传老爷,实际也是在神前唱演的一种娱乐文化,新中国成立后不多存在。

17.民间山歌小调。当年无论街坊乡间,均有山歌小调清唱,现时无人再唱。

张锡田(原载《古镇考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