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碧口墓园:古镇文化与建筑之经典

碧口墓园:古镇文化与建筑之经典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年的碧口墓园,最显眼、最为小镇人称道的,并非是各式各样的坟茔,而是那道独具一格、高大壮丽的长长牌坊。之后,国民党驻防碧口的丁德隆旅换防离碧,接防驻碧口的国民党驻军,通过当地商人捐款集资,在后坪上修建墓园,建起了一道长长的牌坊,成为小镇建筑的经典之作。埋在碧口墓园的死者,不仅有国民党军队在碧口“三大战役中”阵亡的将士,也有碧口街上的亡人。从此,碧口人把后坪上称“墓园”。

碧口墓园:古镇文化与建筑之经典

凡上了年纪的“老碧口”,也许至今仍记忆犹新:碧口古镇北面的半山坡上,今大唐碧口水电厂机关所在地的右上侧,早年曾被称为“后坪上”,或“墓园”。称这里为“后坪上”,是因为这片地方地处古镇后面的一块台地上而得名;称这里为“墓园”,是因为这里确确实实是一大片墓地

当年的碧口墓园,最显眼、最为小镇人称道的,并非是各式各样的坟茔,而是那道独具一格、高大壮丽的长长牌坊。这道牌坊,长约有两三百米,高约有10米左右;牌坊的正中间,设有三道供人进出的门,要数中间的那道门最大,两侧各有一道门,三道门均为拱门。牌坊上有一醒目的匾额,匾额上的字为名家题写,方方正正,遒劲有力,但为何字,至今已无人记得了。此外,牌坊还有数根立柱,每根立柱上都彩绘花鸟林木雕塑白菜、孩童等。

牌坊从西向东,蜿蜒于半山坡,远远望去,仿佛是一条银白色的巨龙,在天地间起舞,在白龙江畔欢腾,成为古镇的重要建筑之一,一道亮丽风景。那磅礴的气势,宏大的规模,即使隔江相望,都看得清清楚楚,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长长的牌坊后面,便是密密麻麻的坟茔,不知道有多少座。五颜六色的野花,点缀在坟茔间;坟茔四周是绿意盎然的灌木林,最多的是橡子林。除此而外,最让人难忘的是,正对着牌坊到后马路的两排高大挺拔的白杨树。从后马路王爷庙后向上一点,有一条宽宽的几十步石阶,上完石阶,有一条宽宽的通道,两排高高的白杨树巍然肃立,直达牌坊门口。

按说,墓园是坟茔遍布的场所,是故人安息的地方,难免或多或少有些阴森可怕的氛围,少有人光顾,即使误入其中,也唯恐逃之不及。然而,碧口墓园却并非如此。虽是墓园,身临其境,不仅丝毫没有恐怖的感觉,反倒觉得心情愉悦欢畅,这里竟然成了碧口人闲暇时游览消闲的一方去处。不仅常有大人到此一游,孩童们更是结伴而行,来这里寻找童年的乐趣,或采摘五颜六色的野花,或在林子里拾橡子果,或在零零星星的麦地里掐“迷子”,噙在嘴里吹响响玩耍,比赛谁吹得最动听、最响亮。

碧口镇百岁老人张锡田先生,不止一次地讲述起碧口墓园的前世今生。碧口墓园,在还没有建成为墓园时,早年这里曾是一片乱葬坟。此地,也许是坐北朝南,依山傍江,向阳开阔的缘故,成为碧口人埋葬故人的风水宝地。早先这里还不叫墓园,小镇人称“后坪上”。数百上千年来,不知埋葬了多少个亡者,垒起了多少座坟茔。虽然每座坟茔都有主户,有的甚至还立有碑石,但埋葬得很不规则,东一座,西一座,成了地地道道的乱葬坟。平素里,除葬人来这里,清明节有人来烧纸外,几乎再无他人光顾。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红四方面军为开辟陕甘川革命根据地,在碧口与国民党军先后进行了悬马关、平台山、摩天岭三大战斗,歼灭了大量敌人。国民党军队中阵亡的将士,全都埋在了古镇的后坪上。也许是尸体太多的缘故,排长、连长以上的尚还垒有坟头、立有碑石,普通士兵的尸体,则横七竖八扔在一个大坑里,掩土埋葬了事。(www.xing528.com)

之后,国民党驻防碧口的丁德隆旅换防离碧,接防驻碧口的国民党驻军,通过当地商人捐款集资,在后坪上修建墓园,建起了一道长长的牌坊,成为小镇建筑的经典之作。

埋在碧口墓园的死者,不仅有国民党军队在碧口“三大战役中”阵亡的将士,也有碧口街上的亡人。不过,自从牌坊建起以后,碧口葬人便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不能埋葬在牌坊前面,只能葬在牌坊后。从此,碧口人把后坪上称“墓园”。

20世纪约50年代末,碧口墓园那道颇具盛名的牌坊被拆除,一座座坟墓逐渐被夷平,当地公社社员将坟地开垦成了庄稼地。

至上世纪60年代,这里又成了碧口水电厂局机关所在地,一幢幢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取代了昔日的坟茔,一个充满现代气息的厂区讲述着,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刘启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