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碧口镇下街,过杨家坝,行数十米,便是小镇上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黑瓮潭。碧潭,位于小镇的东南,静卧在南山寺的山脚下。它是从碧峰沟流淌出来的小河水,九曲十八湾,形成长藤结瓜式众多碧潭中的最后一方清潭,也是面积最大、最负盛名的一泓碧水。
碧峰沟的小河水,在这里被一道长长的鹅卵石堆积的石坝拦腰截断,形成面积五六亩的水面。水面形状,酷似一个大瓮,且有的地方水深得近乎蓝黑色,故而得名“黑瓮潭”。早先,黑瓮潭上有一座木桥。古朴的木桥、静谧的碧潭、欢快的小河,加之潭边的茂林修竹,构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绝妙景致,成为小镇一景。伫立远处,遥望木桥,宛若一架饱经沧桑的古琴,为相依相伴的知音黑瓮潭,弹唱一曲《高山流水》。黑瓮潭水面巨大,深浅不一,南面深、北面浅,中间深、两头浅。潭水的颜色,亦随水深不同而变化,水浅的地方为浅蓝,随着水的深度增加,水色由浅蓝变成蓝、深蓝、幽蓝,最深处近乎蓝黑色。潭水最深的地方是南边的临岩处,约有两三人深,深不见底,似藏龙隐蛟,形状似一道狭长的深槽,故被称为“马槽”。
每当阳光照耀在碧潭上,潭水耀金溢彩。浅水处可见潭底五颜六色的小石子,发出耀眼的光芒,似在晃动起舞,仿佛随时都会跃出水面似的。水中的鱼儿,历历可数,相互追逐。蓝天、白云、飞鸟,倒映在碧潭里,恰似鱼在天上游,鸟在水中飞。潭畔的绿树、翠竹、悬岩、秀岭、翠峰,在潭中形成的倒影,摇曳多姿,亦真亦幻,如诗如画。秀丽的碧潭,让你不由得去亲近和拥抱,并为之陶醉和讴歌。
也许是与小镇近在咫尺的缘故,加之景致格外诱人,小镇人一生都在和黑瓮潭亲近,这里成了小镇上人气最旺的地方。每当傍晚,来这里或散步,或纳凉,或游玩的人,络绎不绝。直至夜幕降临,明月初上,仍可见有游人流连忘返,把欢声絮语交给晚风掀起的碧潭涟漪去收藏。
黑瓮潭,最值得赞美和骄傲的,应数它为小镇人提供了一个天然游泳场。尽管碧峰沟的张家潭、养生潭、棉花潭、锅蒲潭等一个个碧潭,都是游泳的好去处,但黑瓮潭却凭借水面宽阔、紧挨小镇的优势,成为小镇人游泳的首选。来这里游泳的,大人小孩皆有,但大多数是儿童和少年。小镇上的每个少儿,都曾把童趣洒在碧潭的水面上,每个夏天都是伴着碧潭度过。
每年过了农历二月二,便有胆大的孩童在潭里游泳。随着天气转暖,在潭里游泳的孩童与日俱增,暑假则达到最高峰,黑瓮潭一天到晚喧闹不已。每天太阳刚刚升起,小镇上的孩童和少年便迫不及待,三五相邀,成群结队,向黑瓮潭涌来。碧潭上方的一块块大石头,成了天然的更衣室。一个个脱掉衣裤,少年赤露着上身,仅穿一条裤衩;孩童则一丝不挂,小镇人称“精叉叉”“精屁眼”。一个个嬉笑着,蹦跳着来到潭边,先用双手撩起一捧水,往胸口上拍几下,随即跃入水中,尽兴地游开了。
潭水深浅不一,为不同水性的人提供了方便,水性好的在深水中游,初学者在浅水处游。黑瓮潭里有一块石头,形状酷似台湾岛,称为“台湾石”,水较浅,是初学者游泳的地方。小镇人把游泳称“凫水”,泳姿有别于游泳运动员,独特有趣,富有魅力,有“撂把子”、踩水、仰泳、“眯儿头”“狗刨”等各种泳姿。
撂把子,是各种泳姿中最有代表性,也最值得点赞的泳姿,近乎自由泳,但又大相径庭。自由泳是把头埋在水里,两臂交替快速摆动,手臂带起无数水花。撂把子则不然,把头露出水面,双臂不紧不慢,有节奏地交替从胯部向前撂,随着双臂的挥动,双脚配合伸屈,身躯快速前行。撂把子,关键是“撂”,讲究的是手臂带出的水花越少越好,泳姿优美潇洒,舒展大方,是力量和技巧的结合,童趣和欢乐的展示。小镇的少儿视撂把子好坏,作为评判凫水好坏的主要标准,谁撂把子撂得好,不仅会成为大伙心中的偶像,还会成为孩子王。小镇上的少儿,尽管人人都会游泳,但撂把子出类拔萃的却属凤毛麟角。撂把子极具观赏性,观看高手撂把子,就像欣赏滑冰中的花样滑冰一样,是一种美的享受,潭边常常响起阵阵喝彩声。
黑瓮潭里,常见的另一种泳姿是踩水,又称“踩立水”。踩水时,身体直立,头和肩膀都露出水面,露出水面的部位越多越好,双臂或伸出水面,或抱在胸前,全凭双脚踩动行进,轻松自如,又可左右逢源。常见有少儿双手托举衣服,从潭的这头踩水游到那头。潭里练好踩水后,一些胆大的少年尚觉不过瘾,便到波涛汹涌的白龙江里一试身手,用踩水或撂把子,笑傲大江,自如往返,令人赞叹不已。
仰泳,又叫“撑仰板船”,是最为休闲、最不费力气的一种泳姿。将身体平躺水面,双臂或置脑后,或抱胸前,或置身体两侧,靠双腿的伸屈行进。有时手臂、双腿一动不动,身子像一片树叶一样,漂浮在水面上。此时,头枕碧潭,眼望蓝天,但见白云飘飘、小鸟飞翔,真是惬意极了,快乐极了,美妙极了!
小镇的孩童还常在黑瓮潭里潜水,称“钻眯儿头”。钻眯儿头除技巧外全凭毅力。先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一个猛子扎入水中,潜的深浅自定,潜到水底可看见潭中的石头和鱼儿。水性差的,潜不多远便急于浮出水面。水性好的,则要潜好远好远,还不见浮出水面。有时站在岸上观看的伙伴,都为潜水少年捏一把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过了好长一阵才望见老远的地方,露出了钻眯儿头的少年,顿时岸边响起了喝彩声。小镇儿童还常进行钻眯儿头比赛,以闭气长短分胜负,最后一个浮出水面的为胜利者。
狗刨,是以狗游泳的姿势而得名。初学者大多采用这种泳姿,双手、双脚在水里扑腾,看似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却游不远、游不快,溅起无数水花,也激起一片欢笑声。他们常把裤腿的两头用麻绳扎住,倒提裤腿,向水面使劲一蹲,裤管便形成充气的“V”字形,再扎紧裤腰。游泳者把头放在裤管上,就像游泳圈一样,游起来既省力,又不会下沉。(www.xing528.com)
黑瓮潭,有一被称为“马槽”的地方,深不见底,潭边壁立的岩石和毁坏的古木桥的桥头堡,成为天然的跳台。跳水的少儿站在跳台上,双手在胸前合十,屏住气,猛一下弹跳起来,身子倒立,在空中划出一个漂亮的弧线,扎入水中,水面上只溅起一点水花。有的少儿还能在空中翻两个跟头,然后跃入水中。也有身躯挺直,手脚并拢,直直地插入潭中的。当然,还有些初学者,跳水时不是头先入水,而是整个身子拍打在水面上,溅起满潭的水花,胸脯被潭水拍打得通红,引起一阵哄笑。黑瓮潭里,还常见孩童们打水仗的场面,用手掌用力向前击水,将一股股水射向对方,只见满潭都是洁白的水花,满潭都是欢笑声。小镇的少儿在黑瓮潭里游泳,从初夏一直持续到深秋。潭边的树叶飘落了,晚秋的风儿送来丝丝寒意,然而碧潭里戏水的孩童还游兴未尽,大有不到冬来不罢休的势头。
黑瓮潭,也是小镇人钓鱼的好去处,尤其是春秋和初冬季节。每天傍晚,这里都有挥竿垂钓者,老年、中年、青年和少儿均有。钓鱼的地方大多在马槽处,那里潭水最深,鱼儿也最多。垂钓者,静静地坐在岩石上,身旁放一鱼篓,里面装着蚯蚓之类的鱼饵。钓鱼者将渔竿一甩,在空中划出一个好看的弧线,待渔线沉入水中后,便耐心地等待,只要水面的渔漂一动,便说明鱼儿已上钩。垂钓者将渔竿的渔线扯出水面,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便被俘获。
黑瓮潭,也是小镇人捉鱼的好去处,那道长长的鹅卵石垒成的拦河坝的石头缝里,藏着无数的鱼儿,有鲤鱼,还有叫“黄怪头”的鱼、“刺巴子鱼”等。孩童们把手伸进石缝里捉鱼,称“捉洞洞鱼”。捉鱼的孩童,只要将手伸进石缝,那些藏而不露的鱼儿,便成瓮中之鳖,一捉一个准。而那些大一些的石缝,则需几个孩子将手伸进石缝里,几人合围,四下夹击,石缝中的鱼儿插翅难逃。有时,也有孩童将手伸进石缝里,满以为捉住了鱼儿,谁知,抓出水面一看,却是一条像泥鳅一样的水蛇,吓得连哭带叫,急忙将水蛇扔进水里。这场面,常常惹得伙伴一阵哄笑。傍晚时分,也常有大人打着火把,拿着棍棒,来黑瓮潭捉鱼。鱼儿有趋光性,见到火把的光亮便围拢来。大人们举起棍棒,朝鱼儿打去,将鱼儿打翻捉获。这种捉鱼方法,称“打棒棒鱼”。
冬季的黑瓮潭,再次成为小镇孩童寻找欢乐的地方。尽管碧口气候温暖,但数九寒天也有结冰的时候。于是,小伙伴们便成群结队,来黑瓮潭捞冰玩耍。小镇人,把冰叫“凌冰”。大伙想方设法,从潭里捞出一个簸箕大的冰块,小心翼翼地平放在潭边的沙滩上,用一根细竹管,贴着冰块轮流吹,一直吹到冰块被吹出一个铜钱大的洞为止,再用麻绳穿过这个洞。两个孩童用一根木棍抬着簸箕大的冰块,大伙前呼后拥,嬉笑着,打闹着,从黑瓮潭一直走到街上,沿街“游行”,引来沿街大人驻足观看。天真无邪的童趣,为冬日的小镇增添了一分欢乐。
黑瓮潭的那道长长的鹅卵石垒成的拦河坝,除汇聚起一个偌大水面的碧潭外,还将小河水逼入南山寺山脚下那条蜿蜒的水渠里。清凌凌的渠水,日日夜夜欢快地流淌,静静地流淌,推动结满青苔的磨轮。渠畔几座古老的磨坊里,春夏秋冬吟唱着吱吱扭扭的歌谣,石磨里流淌出来的面粉,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小镇人。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黑瓮潭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敞开博大的胸怀,拥抱过小镇上的每个人,为小镇人带来无尽的欢乐和情趣,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见证。黑瓮潭,无疑是小镇人心中抹不去的一道亮丽风景,小镇人无不深深地眷恋着那一潭碧水。
白龙江涛声依旧,但小镇已不再是原汁原味。
黑瓮潭从人们的视野中永远地消失了,消失在20世纪70年代前后。昔日如诗如画的碧潭早已被乱石滚滚取而代之,曾经的欢笑声被怀旧的留住乡愁的扼腕叹息取而代之。
唯有记忆的大海中,还珍藏着那潭碧水的涟漪和难以割舍的情趣,又似很远,又似很近。
刘启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