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碧口古镇文化之上卷:清澈碧峰沟水,探寻三曰潭奇景

碧口古镇文化之上卷:清澈碧峰沟水,探寻三曰潭奇景

更新时间:2025-01-16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清清的碧峰沟水,蜿蜒流经怪石嶙峋的河谷,沿溪汇聚成无数形状各异的水潭。距碧口街较近的,也是碧口人为之骄傲的有三个潭。“养生潭”就成了碧口人放生和观光的地方了。潭内底铺沙石,水呈深绿色,水深处约三米左右,潭边不及半米深,是个理想的天然游泳池。三曰“黑瓮潭”。今年阳春三月,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笔者顺着三潭小径旧地重游。当年有雨“百满川”的碧峰沟早已干涸,“张家潭”“黑瓮潭”已不复存在。

清清的碧峰沟水,蜿蜒流经怪石嶙峋的河谷,沿溪汇聚成无数形状各异的水潭。

距碧口街较近的,也是碧口人为之骄傲的有三个潭。

一曰“养生潭”。坐落在傍山倚石修建的小庙“红庙子”下,一块向前突出的巨岩的怀抱中。水呈黛绿色,由于阳光照射部分少,给人以阴森的感觉。从潭上小径台阶拾阶而上的“红庙子”,建筑紧凑、精美。正殿供奉的是“送子观音”,塑像端庄美丽,其他神像也都栩栩如生。经幡、红布挂满各殿上空,到处香烟缭绕,木鱼声声,显得肃穆、庄严,让人虔诚之心,油然而生。

一些善男信女,吃斋念经的老太太常来此捐油布施,香火还算兴旺。特别是一些想修来世,不杀生的善人,不辞跋涉之苦,从远处购得鲜鱼、活鳖,虔诚地送到“红庙子”,亲手放入下面的潭中曰“放生”。“养生潭”也由此而知名。

一些好奇的年轻人,很想去养生潭游泳,一试身手,但不知这阴森森的黛黑色的潭水有多深,不敢冒失。更主要是怕亵渎神灵,只得望潭兴叹。“养生潭”就成了碧口人放生和观光的地方了。

二曰“张家潭”。在“养生潭”下半里许,地势平坦,水面开阔。潭内底铺沙石,水呈深绿色,水深处约三米左右,潭边不及半米深,是个理想的天然游泳池。潭左边是大片葱绿菜畦,以及翠竹掩映下的农舍和水磨坊,右边是入沟的小径。(www.xing528.com)

夏天,无论烈日当头,或蒙蒙细雨,去潭的小径上,人群络绎不绝。其中以背上书包逃学的学生和挣脱大人追赶的孩子居多。他们着短衣、短裤,赤着双足,被太阳晒得黝黑,活脱脱一群非洲黑人。他们一个个奔至潭边,扒去衣裤,用手蘸水,在胸前拍拍,急不可待地一头扎入水中,自由地游起来。有时,许多家长怕孩子游泳出事(已淹死过多人),偷偷尾追而至,到潭边石头上,卷起孩子们脱下的衣裤,坐在远处静观。等孩子们游完出水,找不见衣裤,发现远处盯着自己的家长,个个吓得魂不附体,光着身子满沟乱跑,家长手舞竹枝,随后尾追,逗得游人哈哈大笑。

张家潭中,早晚都聚满了游泳的人。他们或“狗刨”,或“踩立水”,或“仰泳”,或“自由泳”,各种泳姿,尽显其能。最逗人笑的,莫过初学泳者的“狗刨”。只见他们脸埋入水中,双手与双脚不停地击打水面,四周溅起了一米高的水柱,水雾弥漫,一片朦胧。

三曰“黑瓮潭”。“黑”表示水深,“瓮”表示潭面形状,像口盛满水的大瓮。这里不适合游泳,但是“跳水”的好地方。潭水左右两边距水几米高处是石坎、土坡,跳水者站立上边,双手合十头朝下,一跃而扎入水中,从水底潜游至潭边出水,爬上坎再跳,如此循环,直到疲乏。四周石坎、土坡上,坐满了纳凉、消暑的人们,不时为他们的精彩表演鼓掌助兴。

今年阳春三月,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笔者顺着三潭小径旧地重游。当年有雨“百满川”的碧峰沟早已干涸,“张家潭”“黑瓮潭”已不复存在。“红庙子”香火依旧,只是庙下的“养身潭”只剩一泓清水。

许明诚 石桂珍(原载《悠悠碧口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