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碧口古镇:甘肃商业集镇的形成与发展

碧口古镇:甘肃商业集镇的形成与发展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碧口镇是甘肃省著名的商业集镇,原名复兴场。它的形成和发展与白龙江有直接关系。碧口遂成为甘、川、陕诸省的货物集散地。复兴滩,在距碧口约半里的白龙江下游,江中乱石林立,水流湍急。船由碧口至昭化、重庆,顺江而下,有母猪石、鸡冠石等诸多的暗礁、险滩、急流。当年,碧口街上有十几户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居民。

碧口古镇:甘肃商业集镇的形成与发展

碧口镇是甘肃省著名的商业集镇,原名复兴场。它的形成和发展与白龙江有直接关系。据史书记载,早在距今400多年前的清乾隆时期,这里还是一片原始森林。丰富的木材资源,加之白龙江水运便利,吸引了许多四川西北部的伐木造船工匠和商贩。他们用筏子将木材通过水运,贩运至重庆等地,销售给客商,自此打开了甘肃由水路与四川通商的南大门,使碧口成为甘、川唯一的水、旱运码头

最早,碧口街上的冯家沟只有十几户茅草客店。由于水运逐渐发展,四川、陕西、江西、湖北以及甘肃等地的商贾,纷纷前来修房造屋、安家落户、经商谋生。他们组织各种帮会,修建会馆、庙宇。如木工帮修建的鲁班庙,四川帮修建的川主庙,陕西帮修建的忠义宫,江西帮修建的三元宫。清嘉庆初年,船帮建起紫云宫,其辉煌壮观,为毗邻地区少有。民国五年(1916年),十几户回族在各界的捐助下,建起了清真寺。

来自五湖四海的商贾,见多识广,相互沟通商业信息,共同打造古镇的辉煌。20世纪初,碧口已成为繁华的贸易集市,誉有“小上海”之称,是碧口发展的鼎盛时期。一队队骡帮由青海、宁夏,以及兰州临洮、定西、天水、岷县、武都、成县、礼县等地而来,运来了药材、水烟、青盐等各种西北土特产,经碧口南下四川;南方的雪花盐、布匹、绸缎、竹器、瓷器、陶器、纸张、钢铁、调味品、日用百货等,由水路运往碧口,销往西北诸省。碧口遂成为甘、川、陕诸省的货物集散地。造船业也随之兴旺起来。集镇上有名的四大药店、盐行、绸缎布商、百货杂食等,成为集镇经济的龙头支柱。

复兴滩,在距碧口约半里的白龙江下游,江中乱石林立,水流湍急。提起复兴滩,无论船主、驾长(舵手)、纤夫都很头疼。船由碧口至昭化、重庆,顺江而下,有母猪石、鸡冠石等诸多的暗礁、险滩、急流。如果从广元至碧口,逆水而上,每只船至少需要20多个纤夫,日行一二十华里。纤夫均赤脚,冬天也穿单衣,夏天光着臂膀,肩上搭着纤绳,纤绳系着商船。纤夫两手前后紧握着纤绳,躬着腰,无论盛夏三伏,还是数九隆冬,拉着逆水船,艰难地爬地而行。由驾长掌舵,纤夫口吼川江号子,吃力地逢山开道,逆水而上。冬天江水浅,有时船搁于江心,船工们便奋不顾身,全都跳入江中,用肩膀将船扛至水深处,然后上岸继续拉。那震撼两岸的川江号子,从昭化一直吼到碧口。如遇急流或险滩,由一人领吼,众人应和。过了险滩后,领号人又高亢又悠长地吼号子。这时,大家休息片刻,或吃饭,或喝醪糟。

船家喜欢“耍码头”。如遇逆水,每到一处码头,船靠岸,除留一人看船外,其余的纤夫们都上岸耍码头。耍码头,无非是主人做东,众人吃馆子、喝茶。从昭化到碧口,码头站有三堆坝、水磨沟、白水、姚渡、中庙、碧口。纤夫们晚上住在船上。从昭化到碧口,逆水拉船,至少得十天左右。

童年时代,每当下午时分,我们都爱到复兴滩去听那悦耳、激昂的川江号子,那肩负纤绳的纤夫,那整齐而吃力的赤脚步履,那悲壮、嘹亮、豪放的川江号子声,震撼着碧口四面山野和街市上空,简直和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没有两样。

再说说驮运。西北大多牲畜驮运,或背货下川,而四川力夫讲究挑担子。特别是剑阁一带的高肩背架,颇有特色。他们把锅巴盐捆绑在背架顶端,背至碧口,再把水烟等货物背回四川。(www.xing528.com)

提起背夫,更为可怜。清晨,背上背子从店里出来,要走“寸步”,后脚不能超过前脚尖。这样,至少走半里路,才能逐步放大步伐,待脚走活便了,才放开步子,方能在山道上如履平川。晚上歇店,吃过晚饭后,崴了脚的,肿如铜罐,将脚置于凳上。然后,同伴中有巫术的人,将菜刀烧红,舀碗冷水,口中念念有词,将烧红的菜刀拿起,用舌头舔一下,立即喝口冷水,将口中的水向脚背喷去。这样,连续三次。不知到底效果如何,崴脚人次日还得背上沉重的背子,和伙伴们一同赶路。

有钱的富商下四川,讲究坐滑竿。因为好奇那滑竿的“对口词”,当年,我们去四川广元读书回家时,常伴滑竿走。如遇“阻碍物”,抬前面的给抬后面的递话,一呼一应,颇有情趣

总之,旧社会,碧口上下没有公路,滑竿成了有钱人交通工具,劳动人民挣的是血汗和泪水钱。滑竿是旧社会穷苦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当年,碧口街上有十几户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居民。他们的生活习俗与汉族有不同的地方。汉族过的春节、端午、中秋三大节日,回族人都不过。回族在饮食方面的禁忌,也是非常严格的。回族喜欢清洁、简朴、诚实。当时有基督教包氏,宣传基督福音,虽有皈依群众,但相持未久。无论回汉,通过商业往来纽带的凝聚,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延续至今。那么,碧口因何得名?顾名思义,算碧绿的口岸吧!这里到处是青山如黛,绿水长流,莺飞草长,天高地阔。

丁洪涛(原载《故土情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