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碧口古镇文化,壮阔大剧,黄金产地

甘肃碧口古镇文化,壮阔大剧,黄金产地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碧口是甘肃省四大名镇之一,有“小上海”之称。自三国始已为阴平古道重镇,经四川昭化,入成都。在碧口至重庆航道上,每天上下的船只达100多艘,年运出货量达5000多万担。碧口古镇因此而风靡一个多世纪之久,演绎了一幕幕壮阔的大剧。东起碧口镇,西接玉垒关,南北有八盘山、四马山对峙。大坝之下,不足5公里便是碧口古镇。碧口自古盛产黄金。今日碧口,是国家开辟的“金三角”开发试验区之一。

甘肃碧口古镇文化,壮阔大剧,黄金产地

到了文县,最急于去的地方是碧口。小镇在群山环抱中,散发着典雅而悠远的古韵,曾经是刀光剑影惊心动魄的兵家要塞,也不失为一座穿越时空弥足珍贵的水旱码头,也是古风浓郁、新歌激越的江南名镇。不去碧口,等于没有去文县。

碧口是人们心中永远抹不去的一道绚丽风景。《辞海》云:“碧口,镇名,在甘肃省文县东南部、嘉陵江上游白龙江沿岸。为甘、川两省交通要冲。”碧口是甘肃省四大名镇之一,有“小上海”之称。

碧口距县城86公里。初来乍到,就会被浪涛怒吼的江流胜景所陶醉,为浩荡的江畔崛起的一个又一个耀眼的辉煌所折服,而更让人着迷的是小镇那条长长的街道和街道两边古风犹存的板楼,以及板楼门前躺椅上摇着蒲扇拉着家常的碧口人。碧口,有黄土高坡的古朴,秦岭山麓的秀美,更多的是巴蜀遗风沉积深厚的清丽、幽雅、宁静。寻找碧口遗风,可追溯到一二千年之遥。三国时,郭淮屯兵、姜维抗敌、邓艾入蜀,皆在碧口的玉垒关。郭淮城、阴平桥头、摩天岭,遗址尚存。北魏时在碧口置南五部县。据《四川历代政区地名今释》记述,南北朝时期,四川青川景谷曾设“平兴郡”,治所碧口,还有城隍庙旧址。唐宋至明清,碧口玉垒关设“戍守处”,凭借“峭壁湍流,势极陡险”,有重兵把守,以控扼秦蜀。

碧口是甘川陕三省风云际会的交通枢纽,水旱码头。自三国始已为阴平古道重镇,经四川昭化,入成都。到了清代,疏通了碧口至昭化白龙江航道,水路可直达重庆、武汉;陆路经青川、江油到中坝,再经绵阳到成都。千帆云集,商贾如织,是名震三省的货物集散中心。白龙江流经陇南的深山峡谷,到了碧口与白水江、让水河汇合,已成滔滔之势,浩浩之涌。在碧口至重庆航道上,每天上下的船只达100多艘,年运出货量达5000多万担。常有30至60只船停在口岸装货待发。民国年间为鼎盛之时,陕、甘、宁、青、蒙等省的山货、药材、皮张、盐巴,运至碧口,装上木船,运往重庆,远渡重洋。西南的丝绸、布匹、百货、茶叶、精工艺品,运回碧口,转销西北。有“运不完的阶州,填不满的碧口”之说。至衰落的1943年,仍有各种商旅232家,每日来往马帮1000多匹。

滚滚白龙江是千年古镇的见证。两岸千山逶迤,万岭纵横。峡中巨流磅礴,奔涌澎湃,或穿峡过险,或漫谷溢滩,坦坦荡荡向嘉陵江奔去。《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曾赋诗吟叹:“阴平峻岭与天齐,玄鹤徘徊尚怯飞。”在那年月,旱运多作栈道,异常艰险,水运则显得极为重要。碧口古镇因此而风靡一个多世纪之久,演绎了一幕幕壮阔的大剧。当年的水湾码头已筑起一道道长长的堤坝,宽阔的临江大街竖起一面新的楼群,直视港湾。寂静的港湾,涛声依旧。透过如梦如幻的涛声,仿佛还能看见积蓄和沉淀在港湾的那座历史丰碑。江河两岸的险谷栈道已被甘川公路所代替。当年拉纤人激越亢奋的川江号子,仿佛还在古道两岸回荡。那长长的纤绳,不知拉走了多少蹉跎岁月,拉弯了多少船夫黑黝黝的脊梁。

白龙江是碧口人的母亲河,孕育了碧口,塑造了碧口,使碧口日趋辉煌壮美。又一道历史丰碑出现在大江中央。在壁立千仞的峡谷中间,巍然屹立的一座拦江大坝,成了今日碧口最绚丽的风景。碧口水电站是沟通甘川陕三大电网的宏伟工程,南输四川广元,北送陕西汉中装机30万千瓦,年发电量14.63亿度。拦江大坝高80米,长120米,坝底厚50米,坝顶宽2米,为全国土石坝水库之最。库深60多米,蓄水面积12.5平方公里。东起碧口镇,西接玉垒关,南北有八盘山、四马山对峙。纵横驰骋,苍苍茫茫,巍巍迤逦。水库大坝,形如巨龙,凌空飞跃。大坝之下,不足5公里便是碧口古镇。碧口大坝兼有防洪、水运、灌溉、养鱼、旅游等多项功能。飞流起处,翻江倒海,浊浪排空,震天撼地。夜幕降临后,打开古镇临江的楼窗,大坝泄流的轰鸣阵阵传来,仿佛是一曲遥远又亲近的江涛交响乐,又像是古镇步入梦乡的悠悠摇篮曲

站在大坝纵目四望,海天茫茫,碧水滔滔。高高的蓝天,白云织絮;广阔的水面,碧波粼粼,鱼潜水底,浩瀚壮阔;湖面上,运货的、载人的船只,南来北往,东进西出。80多艘机动船、小木船,竞相奔驶,十分繁忙。一艘艘游艇,或扬波于湖心,或逍遥于水畔;或于深涧追逐,或在崖榭荡漾,其趣无穷,其乐无穷。库水回淹后,西至玉垒关,北抵口头坝,南通范坝。玉垒关关头坝公路大桥,已成水库深处的一道壮美风景。桥上车水马龙,似江雾托举;桥下江波倾雪,似撒虹跃霓。关头坝两岸,巨壑险岭,对峙耸立,峰回路转,云开有天。缓水深峡,来去20多里,蔚为长海。在让水河,倒流的水库越过范坝,直逼店坝,上淹30里。村舍上移,公路高悬,绿树群岭,相映成趣,蓝天碧波,水天一色。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里来”。碧口自古盛产黄金。过去,每年的朝贡中少不了沙金。白龙江滩头,浅不过一二米,深可达十多米,河床底下都有富集的黄金。相传,有户姓左的人家,每逢暴洪过去,他们就到河床的石窝里去淘金。后来,贪心的主人将石窝打得又深又大,自此金窝子变成了砂窝子。今日碧口,是国家开辟的“金三角”开发试验区之一。陕西汉中为一角,四川广元为一角,甘肃陇南为一角,而碧口是集富地带。金潮滚滚,金光灿灿。金盆淘金、机械淘金、采金船采金一齐上。两艘300立升的大型采金船巍然耸立,状如两栋高楼大厦,在14米深的河床上缓缓移动,惊天动地。(www.xing528.com)

寻找碧口遗风,不能忽略那些源远流长的茶文化。除了那些挤挤拥拥的商店门面外,街面上最多的要数茶馆了。大大小小的茶馆,招牌醒目,诱惑力极强,生意也很兴隆。先辈们一早起来,要去茶馆洗漱、喝茶,这便是一天的开始。接连不断的骡马客栈不见了,云集的商贾挤破茶馆说茶品茶的情景依稀可见。茶馆是驿站,也是商站,南来北往的一宗宗生意,都是在茶桌上一锤定音的。邻里之间,商旅之间,有什么解不开的事,都要在茶馆里论个曲直。到了午后,说书品茶,成了茶馆最盛的雅事。醒堂木响过,或《三国》,或《水浒》,或《说唐》,滔滔不绝,慢慢道来。小小茶馆,能悟出一个古往今来,容纳一个大千世间。

“是谁采撷千峰翠,先送春光到茶馆”。李子坝、碧峰沟是碧口茶的摇篮。漫山遍野的茶树,盈盈丰润,嫩绿似金,晃动着滴翠的清澄。这里终年雾气低垂,雨丝霏霏。所产的云雾茶,色、香、味、形均占上乘。著名的碧峰毛尖和龙井茶,蜚声省内外。百年老茶树,虬曲挺拔,冠盖荫地,蓬勃茁壮。逢集之日,碧口茶云集街市,整个古镇飘逸在一种浓浓的茶的清香之中。

寻找碧口遗风,也不能忘记源于玉垒,盛行碧口的玉垒花灯戏。明代中期之后,四川多有迁居碧口者,川音未改,也带来四川的春节耍灯。碧口码头,常年有四川花灯戏班和甘肃秦腔搭台演出,盛极一时。后来,经艺人加工,在当地春节耍灯的基础上,融入了秦腔和川戏的表演程式音乐唱腔,创作出玉垒花灯戏。其道白、曲调、唱腔,保持着浓郁的乡音、川韵,高亢、流畅、奔放、明朗。碧口镇的“王爷庙”,号称“碧口镇的金銮宝殿”,是码头商会会馆。戏楼别致,左右各有看楼三层。上层供奉着“财神塑像”,中层为雅座,主要接待客商大户,底层与戏院连接,为群众看戏场所。从清同治年间起,碧口镇建起古戏楼三座。演花灯戏,也演川剧、秦腔,吸引着四川各地客商来这里赶会、看戏、做生意,在浓烈的川腔和轻松幽默的演出中,让人真正品味到碧口独特的江南韵味。

白龙江在崛起,碧口在崛起。就在这块流金溢彩的宝地上,碧口人借助碧口电站的近水楼台,正在把商业古镇变成工业重镇。富集的矿藏资源从沉睡的地下唤醒,成了致富碧口的得天之宝。碧口铜矿悄然崛起。碧口铁矿石源源不断涌向古镇,已有大小六家以电力能源的硅铁厂耸立在碧口大地。又一座大型水电站即将在麒麟寺问世。未来的碧口,将成为我省规模最大的硅铁冶炼基地。

听碧口涛声,声声入耳;

看碧口雄姿,心潮澎湃。

文丕模(原载《陇南名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