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善社是一个会道门组织,系归根道教派。同善社的宗旨是与人为善,同做善事,以捐助措施扶贫救国,代替当政者搞好社会救济事业,起到了缓解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碧口同善社最早的筹建人是陈子堂,为四川合川(今重庆市合川区)人。他先在四川广元、昭化发展慈善事业,开设善堂,又来碧口发展入社人员。在碧口发展的大多是社会绅士、有权有势、有地位的社会名流,如杨永年、张翥鸿、张岐山、张绍龄、张秉龙、何绍先等。对乡间的上层人士,如何光前、何其清、张全禄、张积财等,也被发展入了社。民国十一年(1922年),碧口同善社成立。同善社的社址选择在碧口上街蒋家(今碧口保险公司)三通铺房,首任会长是杨永年。当时,政府不仅认可同善社,而且支持碧口慈善会的发展。碧口慈善会成立之后,乡街士农、工商、百姓纷纷要求入社,甚至有名望的贡爷肖礼堂等人也加入了慈善会。碧口慈善会与当时碧口其他会道门组织相比,不仅参加的人多,而且社会救济慈善事业搞得有声有色。
碧口同善社的主要活动:一是无论男女会员,每日早晚集中于社址或各自家中,盘膝打坐,修炼静坐气功,健身防病,每次一至三小时。二是会员尽力施捐钱物,并向全镇士农、工商各界募捐钱物,集中起来大搞社会救济事业。无论街市或农村,本地或外地的鳏寡孤独、贫弱病残者给予及时救济。每逢冬春、年节、灾荒之时,大量施舍钱币、米面、衣物;夏秋之时,施舍茶水、丸药或其他中药。一年四季备有大量棺木衣衾,对外地流入碧口之死者和当地无人安葬之亡人,施以衣衾棺木,给予安葬。离碧口街以东约五里的清水沟,慈善会专修一座白骨塔,塔中为安葬无主亡灵之用,使其不暴尸于野外。直到解放时,慈善会尚存许多备葬的棺木和衣物。三是每年举办有宗教性质的“龙华会”三次,“中元会”一次。主要是劝人为善,做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超度死者家中的亡魂。让民众相信因果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多做善事。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碧口同善会首任会长杨永年去世后,接任的是张绍龄、何绍先。张、何去世后,同善社所有善务收支由何三才等三人料理。他们又在碧口后马路(今碧口医院)修建了一座新会房,三间门面以及进深共占地约360平方米。解放后,土改时,慈善会的房产经登记归公,分给无房住的居民,并停止了一切活动。(www.xing528.com)
张锡田(原载《古镇考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