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口镇从清朝乾隆时期,开发了白龙江水运事业,来往客商增多,药材市场也就逐渐兴旺发达,清末民初算是鼎盛时期。药材到碧口都是住行栈、山货店,通称药店。由药店介绍交易,抽收货主5%的手续费及堆租、食宿费。碧口街上共有大小药店40多家。
药材业分为药材买帮和药材卖帮,卖帮多属陇南各县、四川南坪等地的农民、商贩、商号,经营的药材品种以当归、党参、黄芪、大黄数量最多,称为“四大正宗”。其次有几十种杂药,较为整装的只有羌活、独活、猪苓、泡参等十多种。也有兼营一些山货,如花椒、木耳、猪鬃等。碧口的药商,除少数几户人自己租房开字号外,其余都是住行栈。为这些药商服务的,如行栈、搬运、加工、包装、木船运输等工作,约计维持1000多人的生活。
碧口市场,药材业居第一,药材业中重庆帮居第一。重庆帮字号多,有如下三个原因:一是白龙江的水运便利;二是碧口用的老秤(20两、24两),到重庆每百斤多称几十斤;三是利用期票贴息调款,简称渝票,限期1月或40天,市场疲时在碧口先交90元,市场快时在碧口先交七八十元,现金到期在重庆取100元,从而加速了资金流转。遇上销出快,水运便利,一张期票就可做空头买卖,不投资就能赚钱。下面简要介绍重庆帮两家字号。
一、怡丰药材商号
怡丰药号,是重庆药材业中资金最为雄厚的一家字号。庄客龙仕乡(重庆人),住在我的荣生店中,因他年老还带一名店员。一个整年,我发现他没有做一笔生意,每天要赶两次药市(早午饭后串各家药店)。因在我店住了20多年,关系好,他才向我谈起,他虽然没有买货,但收集了药材信息。他拿出一个本子给我看,上面记有当归、党参、黄芪、大黄的统计数字。
这些数字从是三方面收集的:一是产地情况,增产减产的原因,现有多少存货;二是碧口存货情况,他从行栈中调查买卖两方面的存货,因他住碧口年久,对各地药农、商贩、行栈都很熟悉,他利用摆闲谈并亲自观察;三是转运出碧口的药材情况,他查阅药材公会收会费的登记册,并从船主方面做些调查。他将这三方面的材料,整理一个数据,向重庆总号汇报,并提出建议。虽然这些数据并不十分精确,这位老人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在当时交通、通讯都很落后的情况下,像这样的信息资料还是可贵的,总号可按供求关系做出决策。据他谈,有一年大黄因供大于求跌了价,全部积压重庆,产地农民无心种植,各地又无存货。他将这个信息报告总号,就地进了一批大黄,次年盈得巨额利润。当他们搞清产地缺货,货多数集中碧口,重庆就用办法提价,诱使你赶快往下运。货到多了转疲,他们首先放炮(跌价)抛售。碧口去的药材因为不能存放太久,只得随市贱卖。这时,他们又买进比产地还便宜的药材,从中获取厚利。
二、祥源药材行
祥源药材行,是重庆药材行业中一家有名气的商号,经理蒋祥麟,是四川合川人,民生轮船公司董事,永钱庄董事长。祥源药材行派到碧口的庄客尹培德(重庆人),住我店中,又同我店合营一个牌号。1947年,我到重庆结账,住祥源药材行,见到他们在经营上抓住了如下三个方面:一是信息,各庄号与销货市场经常信电联系,互通产、销、存货、运输情况。并另有一人专门赶药材交易所,调查市场行情变化及行业中的动态,譬如哪些字号为什么搞得很活跃,哪些字号为什么有困难等,各字号的存货情况,提供总号参考。二是账房每天提供各庄号存款、存货数据,调拨搞得很灵活(没有发生缺款、缺货情况)。三是各地设有庄号,并又与当地药商合伙经营牌号,起到互相监督、互相竞争的作用。据当地药商摆谈,祥源行在重庆一直兴旺不衰。
解放前,碧口药材市场竞争也很激烈,真所谓“商战”。就拿搞信息来说,彼此为了防止对方窃密,通讯采用自己拟定的密码。如将快疲颠倒使用,快就代表疲,也用其他的字句表示行情动态。尤其在国民党崩溃前夕,法币一日数变,渝票贴息惊人,碧口现金40、50元,重庆收100元。很多中小药材商号破产停业,市场变化清楚地看到“大鱼吃小鱼”。资金雄厚,信息灵通的,不但未遭受损失,反而给他们造成了发财的机会。
碧口街道中药店(www.xing528.com)
碧口气候湿润,盛产中药材,很久以来碧口群众治病均依靠中医药。民国年间至建国初期,碧口街道设中药铺(店)20家。他们以病人至上,保质量而求生存,形成维护信誉的竞争局面。根据群众的需要,无论白天黑夜,随时随地就可取药。其饮片货真价实,干净整洁,无霉变杂质,无生伪冲斥,无以次代优的恶劣行为发生。特别贫困一时付不起药费的,还可赊欠,甚至减免,在群众中有影响,流传至今。现将重点中药店分述如下:
保元堂:创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历经三代,堂三迁。创建人唐人超,民国二十年(1931年)传给唐义发,1953年传给其子唐金辉,1956年公私合营。原址碧口后街,后迁中街,1946年又迁后街。父传子的经营方式,货源以各地名牌地道药材为主,按传统炮制法炮制,保证饮片质量,品种700多种,童叟无欺。白天忙于修整加工药品,从不围堂闲坐;夜间有叩门者应声而起,四季备有自制丸散等简便方药。
延龄阁:创建于民国二年(1913年),创建人罗敬之。药店址位碧口上街,门上悬“延龄阁”大木匾一幅,后交萧瑞经营。以慈善济人为本,深受民间贫苦乡农之爱戴。常用中药有400余味,自己炮制,价格合理,1956年公私合营停办。有秘方“小儿开口药”,广为流传。
春发堂:创建于1933年,由汉中人杜之久(寿68岁)于碧口创办,后传至儿子杜树堂经营,贵重药品分别包付,以诚心和药品质量获得碧口群众的信任,1956年公私合营,1978年停办。
同德堂:张问民创建于1925年,经营规模大,总金额达千元以上,1956年公私合营停业。
全安医社:驻川军医老中医姚福全,于1929年来碧口,1931年开办全安医社。姚氏擅长中医外科,自制外科膏、丹等药数十种。门上大匾为“功同华扁”。诊室两边有一对联,上联为“虽无起死回生术”,下联为“却有济世治人心”,乃碧口书法家张岐山用隶书写成。屋内有“扁鹊遗风”之大字。此人尚爱川剧之艺术,整理川剧剧本十多册,可惜均毁于“文革”十年动乱。家有皮影戏一套。生十子女,五男五女。
同时还有,张国仁的“济民堂”,曹庆峰在1934年创办的“庆康药铺”,段力生经营的“段记药房”,老中医任克成经营的“成德堂”,周顺高经营的“顺记药房”,姜东海经营的“中西医神”,杨柏龄经营的“柏龄堂”。文县一代名医刘定西先生,解放前曾在“荣生店”边做生意,边行医看病。
以上这些大大小小的药店(铺),如灿烂的明灯,星罗棋布在碧口街道,时时为千家万户的健康奉献着心血。
谭祖德 王培扶(原载《文县文史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