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朝越次建储:掩饰真正原因?

宋朝越次建储:掩饰真正原因?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孝宗有三个儿子,长子邓王赵愭、次子魏王赵恺和三子恭王赵惇。然而,种种迹象表明,所谓“英武类己”只是一种掩饰,孝宗决定越次建储另有原因。乾道六年八月二十五日,虞允文再次提醒孝宗早定储位,并引用唐太宗的故事劝诫孝宗。为防止发生意外,高宗在宣锁之夕召赵恺宿于德寿宫,次日赵恺归邸,而储册已经颁行。淳熙七年,赵恺薨于明州,年35岁。

宋朝越次建储:掩饰真正原因?

孝宗有三个儿子,长子邓王赵愭、次子魏王赵恺和三子恭王赵惇。三子之中,赵愭深得高宗和孝宗欢心;赵恺性格宽慈;而赵惇的功利心最重。乾道元年(1165)六月,赵愭夫人钱氏生子,高宗大喜。而两个月之前,赵惇夫人亦生子,于是恭王府直讲王淮携白札子(已拟定内容而未用玉玺的诏令)拜见宰执,言恭王夫人李氏四月十五日生皇长嫡孙。参知政事钱端礼是邓王钱夫人的父亲,代行宰相之职,对孝宗上奏:“嫡庶具载《礼经》,所以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接着言及初二日朝拜德寿宫,太上皇帝亲口宣谕“皇嫡孙生,与其他事体不同”,自己已依太上皇旨意于初五日上表称贺。而王淮携白札子来见,辩称“年钧以长,义钧择贤”。孝宗回答:“此是何语,皆非所宜言。”于是诏王淮“倾邪不正,有违《礼经》”,将之放罢至京外为官。

王淮此举背后,显然有恭王的指使,意在凭嫡长孙的名分争夺太子之位。所谓“年钧以长”,意思是两位皇孙年龄相当,应该根据出生先后确定嫡庶;而“义钧择贤”则指太子之位应择贤而立,不论长幼。王淮以恭王府直讲的身份,不避嫌疑,公然为赵惇发声,妄议储位,这才招致钱端礼的愤怒和孝宗的斥责,认为非其所宜言。

乾道元年八月,赵愭被立为皇太子,但不幸三年后病逝,谥庄文。乾道六年(1170),庄文太子丧礼毕,陆续有朝臣提出应再立太子。八月,宰相虞允文与孝宗谈及希望尽快册立太子。孝宗坦承:“丞相言极是,但此事却有些迁次。”所谓“有些迁次”,也就是有些变数,显然孝宗承受着来自外界的压力。《宋史·魏王恺传》载,庄文太子死后,按照长幼之序,应该由赵恺接替,但孝宗因故迟迟未能下定决心,并最终因为恭王“英武类己”立为太子。然而,种种迹象表明,所谓“英武类己”只是一种掩饰,孝宗决定越次建储另有原因。

在赵恺与赵惇之间,高宗和孝宗似乎更偏向于赵恺,《宋史·魏王恺传》称“王性宽慈,上皇雅爱之”。孝宗也曾为立赵恺为太子而打压赵惇,绍熙二年(1191),黄裳在一篇给光宗的奏折中提道:“陛下之于寿皇,未尽孝敬之道,意者必有所疑也。臣窃推致疑之因:陛下毋乃以焚廪浚井之事为忧乎?夫焚廪浚井,在当时或有之。”所谓“焚廪浚井”,是舜的父亲瞽叟和哥哥象合谋害舜的典故,黄裳敢于在奏疏中明白写出“在当时或有之”,则此事必然不会是空穴来风,或许当时已是尽人皆知的不宣之秘。不过,尽管高宗和孝宗都有意赵恺,宪圣太后却偏爱赵惇,正是顾虑到她的态度,才使孝宗迟迟不能确定储位。

乾道六年八月二十五日,虞允文再次提醒孝宗早定储位,并引用唐太宗的故事劝诫孝宗。唐太宗以长子李承乾为太子,却偏爱四子魏王李泰,不肯早定名分。魏王李泰觊觎王位,时时想将李承乾拉下马。褚遂良因此提出“太子诸王,须有定分”的建议。褚遂良的担心终究变成了现实,太宗依旧偏爱李泰,太子因为担心被废而谋反。虞允文引用这则故事来警告孝宗,是否也暗示孝宗在立太子的问题上,面临着与唐太宗相似的处境?他在引用这则故事后,旋即又说“今日之事,臣之所忧有甚于遂良,但不敢尽言尔”,似乎说明两位皇子之间争夺皇储的角力,比唐太宗时尚有过之。(www.xing528.com)

孝宗向虞允文征询意见。虞允文表示“陛下家事,臣不当与”,随即引用寇准当年回答宋太宗的故事,提醒孝宗“此事问内人亦不可,问中贵人亦不可,问大臣亦不可,惟陛下独断乃可尔”。他一再强调册立太子应出于孝宗本人的独断,并以宋太宗为榜样,说:“太宗英断一发,千百世无有议之者。此臣卷卷之忠,独有望于陛下也。”这也恰恰说明,有其他的意见在左右着孝宗的判断。

乾道七年(1171)正月初五,宰执奏事毕,孝宗向虞允文提及,想要在立太子后将另一子出镇外藩,不知本朝有何先例。虞允文答以本朝无此先例。孝宗道:“朕之虑甚远,卿可于唐以前子细密加讨论。”孝宗之所以提出这种考虑,显然是因为二王之争非常激烈,使孝宗不得不预先防范手足相残的非常之变发生。二月七日,孝宗以御札宣示大臣,是夕锁学士院,草拟封太子制书。八日,正式册立赵惇为皇太子,同时宣布赵恺授雄武、保宁军节度使,判宁国府,出镇外藩。

为防止发生意外,高宗在宣锁之夕召赵恺宿于德寿宫,次日赵恺归邸,而储册已经颁行。赵恺回到德寿宫,埋怨高宗道:“翁翁留恺,却使三哥越次做太子。”高宗一时语塞,安抚道:“儿谓官家好做,做时烦恼去。”三月四日,宰执设宴为赵恺饯行,赵恺对虞允文意味深长地说:“更望相公保全。”或许是对赵恺心存愧疚,孝宗在赵恺出镇外藩后,仍然对他时时挂念,赐赉不绝。淳熙七年(1180),赵恺薨于明州,年35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