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旦病重时,真宗问以后事:“卿万一有不讳,使朕以天下事付之谁乎?”王旦并未贸然举荐,答以“知臣莫若君”。真宗一一列举大臣的名字,但王旦都没有表态。真宗最后说:“试以卿意言之。”王旦这才坦言:“以臣之愚,莫如寇准。”真宗对寇准仍心怀芥蒂:“准性刚褊,卿更思其次。”王旦固执地坚持:“他人,臣所不知也。”王旦对寇准的节操和能力应该是真心推许的,他或许希望寇准能够在他之后继续与王钦若一伙斗争,可是身后的政局,已经不是他能预料和掌控的了,寇准也只能继续“终年深隐养天机”,等待机会。
天禧三年(1019),寇准所在的永兴军(治所在今陕西西安)内有个叫朱能的巡检,与内侍周怀政暗中联系,诈称发现了天书。寇准的女婿王曙与周怀政相善,多次劝寇准向真宗上奏。寇准既不甘寂寞,也有点清除“朝中奸佞”的使命感,于是依言而行。此前的天书封禅劳民伤财,人心已倦,所以这次天书一降,“中外咸识其诈”,可唯独真宗对天书事件深信不疑。当年四月,真宗迎导天书入禁中,寇准随后也回到京城。
寇准靠伪造天书而还朝,被后人视为其政治生涯的一个污点,欧阳修就讥讽他“老不知退”。但从种种迹象来看,寇准此次还朝,很可能是由真宗一手策划的。整个天书事件过程中,有着诸多疑点。此前的天书或降于京城,或降于泰山,为什么此次“恰好”在寇准所在的永兴军出现?朱能只是一个地位卑微的地方巡检,如何能攀附上远在京城且“权任尤盛”的入内副都知周怀政?天书事件没有给周怀政带来任何好处,他为什么要参与其中?大中祥符年间,真宗已明知天书实为“人道设教”,此次天书人人都明知为骗局,为什么“上独不疑”?他的目的是什么?这诸多疑问,都指向同一个解释,即此次“天书事件”是由真宗背后主持、周怀政居中联络实施的,事件的最终目的就是把寇准调回朝廷。(www.xing528.com)
真宗之所以如此大费周折,是由于当时政治局势的复杂,他已不能再随心所欲地行使手中的皇权。王旦去世后,真宗的身体健康也每况愈下,后宫刘皇后越来越多地参预朝堂政事,联络大臣,培植安排势力。甚至真宗素所倚信的王钦若,也与刘皇后勾结。真宗仅有一子,尚未成年,他一方面眼看着皇权逐渐旁落,日益不满且心有不甘;另一方面也忧虑自己百年之后,幼子能否顺利即位,为患唐室的“武韦之祸”是否会再度上演。寇准为人虽褊狭,但忠心公亮、明敏善断却是众所公认的,因此真宗想把寇准召回朝廷,阻止刘后专权,辅佐儿子顺利即位。可是刘后对寇准心存忌恨。刘氏出身寒微,当年被册封为后时,寇准等一干大臣坚决反对,王钦若也与寇准有宿怨,二人当然不愿让寇准再回中央。由于二人的阻挠,真宗才绕了如此大的一个圈子。
鉴于朝中政治斗争的复杂,寇准此次还朝,其前路之凶险可想而知。寇准启程赴京前,已有门生劝他不要去蹚浑水,给他设计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是在途中称病,不要进京,请求外放为地方官,远离朝中是非;中策是入朝以后,主动承认天书为诈妄之事,犹可保全一生名节;下策才是入朝为相。可是寇准已预知此行的政治使命,当然不会半途而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