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战争的进行,势头逐渐倒向宋军。宋军以逸待劳,兵精粮足,真宗御驾亲征,使军队士气大振;而辽军长途跋涉,沿途并未取得什么战果,甚至可以说是到处碰壁,已成疲惫之师。真宗抵达澶州后不久,辽军统军萧挞览外出督战,被宋军以床子弩发矢,正中额头,伤重不治。辽军临阵折将,士气大落,于是与宋朝商议求和。寇准本欲借此时机,逼迫辽朝归还幽云地区,长久地解决北部边境的防御问题,但消极的真宗只想早日结束战事,又有人诬陷寇准拥兵自重,无奈之下,寇准只得同意讲和。
辽朝虽然在战场上不占优势,却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议和条件,要求宋朝割让战略意义重大的关南之地[1]。可以给钱但不可割地,这是宋真宗坚守的原则。几番往复之后,辽朝不再坚持索要关南,真宗对议和使者曹利用交代了岁币的底线:“百万以下皆可许也。”曹利用出使前,寇准把他叫去说:“虽有敕旨,汝往所许,毋得过三十万。过三十万,勿来见准,准将斩汝。”曹利用至辽营后,果然以银、绢三十万两、匹达成和议,即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
从北宋历史的发展来看,澶渊之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节点。经过太祖、太宗两位创业之主的南征北战,宋朝基本恢复了唐朝中原地区的版图,唯有幽云地区孤悬契丹;辽朝方面,同样对后周时期丢掉的关南地区耿耿于怀。由于这些领土争端的存在,宋、辽两国一直征伐不断。澶渊之盟规定了宋、辽的边界,两国约为兄弟之国,宋朝不再提收复幽云,辽朝也不再索要关南之地。它结束了两国之间长期的征战,使宋朝可以无后顾之忧地进入王朝的承平期,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正因如此,真宗才在盟约达成之后,将两国誓书诏谕各地百姓,同时举行一系列祭天、祭祖典礼,告慰祖先。(www.xing528.com)
盟约的达成,自然不是轻而易举的,寇准继协助太宗“定策”后,再一次在历史转折的关键节点发挥了关键作用。寇准的后辈范仲淹赞叹说:“寇莱公当国,真宗有澶渊之幸,而能左右天子,如山不动,却戎狄,保宗社,天下谓之大忠。”王安石也写诗叹曰:“欢盟从此至今日,丞相莱公功第一。”寇准临危受命,不负“中外以太平责焉”的期望,写下了从政生涯中最辉煌的一页,也为大宋王朝开创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局面,将近一百年后,北宋官员陈瓘评价:“当时若无寇准,天下分为南北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