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陶瓷文化三十讲:陶瓷与诗词文化的结合

中国陶瓷文化三十讲:陶瓷与诗词文化的结合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9-5宋代白地黑花《朝天子》词文枕图19-6元代白地黑花《落梅风》曲文长方形枕图19-7金代白地黑花题文圆腰形枕磁州窑瓷器上题写诗词最多的是瓷枕,其次是瓶、罐、盒等。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中国古代陶瓷生产达到顶峰,陶瓷上装饰的书画作品越来越精美,文学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既有诗词曲赋,也有散文对联,既有前代流传下来的经典之作,也有当时御用文人的名品佳作,甚至还有皇帝作的诗文。

中国陶瓷文化三十讲:陶瓷与诗词文化的结合

磁州窑位于今河北省磁县,瓷器烧造最早可追溯到隋唐时期。到了宋代以后,磁州窑凭借其鲜明的风格特色,逐渐成为中国北方著名的民间窑场。磁州窑最大的成就是创制了白地黑花装饰技术。磁州窑的制瓷原料是含铁和钛较高的铝质黏土,胎质较差,呈色偏深。为了满足唐宋以来“尚白”的审美趣味,磁州窑的工匠经常在胎体上施加一层白色的化妆土,然后再罩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今人把这种瓷器称为“化妆白瓷”。磁州窑的工匠利用白色的化妆土与原有的呈色偏深的胎体在明度和色彩上的强烈反差,烧制出刻花、划花、剔花、绘花等丰富多样、独具特色的装饰工艺,是民间陶瓷“粗瓷细作”的典范。其中,运用最普遍的是在施过化妆土的坯体上挥毫作画(图19-1)。题诗吟对的装饰始见于唐代长沙窑,到了宋元时期,开始在磁州窑瓷器上普遍使用。

图19-1 金代磁州窑白地黑花梅瓶

图19-2 宋代白地黑花人物故事诗文长方形枕

磁州窑瓷器上的诗词装饰,既有唐诗宋词,也有戏曲联句,其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磁州窑瓷器上的题诗更多的是名家作品,如李白的《夜宿山寺》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就题写在作为明器的瓷枕(图19-2)上,生者祈求借助李白的诗,冀望逝者能在另一个世界生活幸福安康的愿景。此外,还有唐代杜甫孟浩然王昌龄白居易、张继、杜牧,宋代寇准苏轼、晃瑞礼、魏野等人的诗歌作品[1]。到了金代,磁州窑烧制的瓷枕上大量使用民间文人创作的诗文装饰,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如“春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叶落迟”(图19-3)、“一架青黄瓜,满园白黑豆”(图19-4)等。

图19-3 金代白地黑花“春前有雨花开早”诗文枕

图19-4 金代白地黑花“一架青黄瓜”诗文如意形枕

磁州窑瓷器以宋金元时期流行的词牌、曲牌装饰的,也不在少数。词,属于古代诗歌的一种,南北朝时期就已出现,在宋代达到鼎盛。词是宋代文学的特色,其风格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在磁州窑瓷器上题写的宋词多属于婉约派。婉约派擅长言情,如《朝天子》(图19-5)一词:“左难右难,枉把功名干。烟波名利不如闲,倒大无忧患。积玉堆金,无边无岸。限来时,悔后晚。病患过关,谁救的贪心汉。”这首词文采瑰丽,却表现出颓废的一面。金元时期,还有将曲赋题写在磁州窑瓷枕上的。曲,大致出现于宋金时期,元代时发展迅速,并深受人们的喜爱,它是集少数民族乐曲和南北各地小调于一体的一种艺术形式[2]。曲虽有名家作品,如苏轼的《如梦令》《满庭芳》,但更多的是民间艺术创作,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北方民调。它以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平民生活苦中有乐、逍遥自在的状态。如《落梅风》一曲(图19-6):“愁如醉,闷似痴,闷和愁养成春睡。珠帘任谁休卷起,怕莺花笑人憔悴。”[3]就文学而言,磁州窑瓷器上题写的诗词相较唐代长沙窑,其内容更加丰富,表现形式也更加多样。

图19-5 宋代白地黑花《朝天子》词文枕

图19-6 元代白地黑花《落梅风》曲文长方形枕

图19-7 金代白地黑花题文圆腰形枕

磁州窑瓷器上题写诗词最多的是瓷枕,其次是瓶、罐、盒等。从内容上看,有的是处世哲学,如“为争三寸气,白了少年头”“有客问浮世,无言指落花”“众中少语,无事早归”“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图19-7);有的是抒发情感,如“常忆离家日,双亲拂背言;遇桥须下马,有路莫行船。未晚先寻宿,鸡鸣再看天;古来冤枉者,尽在路途边”。在瓷枕上题诗作为装饰,除了起到美化器物、满足人们视觉享受的作用外,还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4]

概言之,磁州窑瓷器上题写的诗词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表现手法多样。它将来源于生活的艺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现出来,并以独特的视角再现了宋元时期的民风民俗,为之后的民间文学、诗词艺术等方面的创作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明末清初,景德镇瓷器装饰开始流行山水题材,作为点睛之笔,常在画面上题写诗词,不过很少见到专门以诗词作为装饰内容的瓷器。其诗词大多引用唐宋时期的诗词名句,但也有些根据画面内容重新创作的。如传世的顺治青花洞石秋叶诗句盘(图19-8),盘内绘青花装饰,一侧绘怪石,另一侧绘秋叶,秋叶上题有诗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所题诗句源自唐代诗人李白《送友人》诗中的两句,其诗全文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马鸣

图19-8 清顺治 青花洞石秋叶诗句盘

图19-9 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笔筒

这种以植物、怪石为装饰题材并附题诗句的装饰,在当时的景德镇瓷器上十分常见。

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中国古代陶瓷生产达到顶峰,陶瓷上装饰的书画作品越来越精美,文学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既有诗词曲赋,也有散文对联,既有前代流传下来的经典之作,也有当时御用文人的名品佳作,甚至还有皇帝作的诗文。如康熙御用瓷器上就出现了长篇大赋,其内容多是对皇帝歌功颂德,或彰显皇帝对汉文化的重视,或粉饰太平[5]。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一件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笔筒(图19-9),该颂乃汉代文人王褒在首次觐见汉宣帝刘询时所作,王褒用良御骏马比喻“圣主得贤臣”,反映了汉宣帝招贤纳士、励精图治、中兴汉室的宏愿。这篇颂文出现在康熙御瓷的笔筒上,也体现出康熙皇帝对汉文化的重视。

就皇帝撰写的御制诗文来说,乾隆皇帝写得最多。据统计,乾隆皇帝一生写了40000余首诗,其中有关陶瓷的吟咏就有200多首。例如,乾隆曾经写过一首《咏宣窑霁红小花觚》的诗:“火色而浑火气无,落霞讶失鹜飞孤。名存实否者多矣,小品宁论觚不觚。”乾隆时期,以乾隆御制诗为装饰画面的瓷器风靡一时,留有不少传世品。这些传世品不仅有青花,还有粉彩(图19-10)、珐琅彩(图19-11)、矾红彩(图19-12)、墨彩、金彩等,装饰品种多样,工艺技法精湛。如传世的乾隆珐琅彩开光山水诗句瓶(图19-13),通体有多层装饰,将珐琅彩和粉彩技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进行装饰,显示了乾隆时期高超的制瓷水平。该瓶正面开光内绘有景州开福寺塔和周围山景,背面用墨彩撰写乾隆御制诗,其中一首诗题为《河间道中》,其文云:

问风略悉农桑候,览古欣过礼乐邦。

毛氏诠诗真诣独,献王得士果无双。(www.xing528.com)

韶开邨店春光霭,雪化溪桥野水淙。

忆我书斋订经义,几多景仰在明窗。

图19-10 清乾隆 粉彩开光花卉御制诗文瓶

图19-11 清乾隆 珐琅彩花卉纹瓶

图19-12 清乾隆 矾红御制诗文茶碗一对

图19-13 清乾隆 珐琅彩开光山水诗句瓶

瓷瓶运用了轧道、凸印、彩绘等多种装饰手法,充分反映出乾隆时期高超的制瓷水平。乾隆以后,国势式微,制瓷规模和水平大幅下降,瓷器上题御制诗者明显减少。到了清末,陶瓷器物上基本不再有御制诗。

流传至今的古代陶瓷诗歌,当以清代的数量为最多,录载的内容也最广。清代景德镇的陶瓷诗歌对当时的陶瓷生产有着比较全面的反映,这类作品具有浓郁的行业气息和较高的文学成就。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清代嘉庆道光年间龚鉽撰写的《景德镇陶歌》。龚鉽,江西南昌人,曾在景德镇担任幕僚多年,因有感于景德镇陶瓷的生产盛况,撰写了近一百首反映景德镇陶瓷生产的诗歌,经过整理后择选60首,汇集成册,题名曰《景德镇陶歌》。其内容有反映陶瓷业在景德镇的重要地位和影响的,如《景德镇陶歌·其一》:

南雄镇记陶阳,绝妙花瓷动四方

廿里长街半窑户,赢他随路唤都昌

也有记录当时景德镇具体制作工艺的,如《景德镇陶歌·其五》:

几家圆器[6]上车盘,到手坯成宛转看。

杯碟循环随两指,都留长柄不雕镘[7]

中国古代陶瓷诗歌所反映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远不止上述几种。就形式而言,有古体诗,有近体诗,古体诗中有长达380字的五言诗《窑民行》,近体诗中有由数十首绝句构成的《陶阳竹枝词》,这些诗歌作品对于我们了解古代陶瓷生产和当时的社会面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概言之,陶瓷与中国诗词文化紧密结合之后,不再单单是普通的工艺美术品,还具有了较强的文学性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讲后练习题:

1.磁州窑的题诗中有不少名家作品。( )(判断题)

2.磁州窑的工匠们利用________与原有的呈色偏深的胎色在明度和色彩上的强烈反差,烧制出了刻花、划花、剔花、绘花等一系列丰富多样、独具特色的装饰工艺,是民间陶瓷“粗瓷细作”的典范。(填空题

3.词是宋代文学的特色,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种风格,在磁州窑瓷器上题写的宋词多属于________。(填空题)

讲后讨论题:

请谈谈你将同一首诗词写在纸上和写在陶瓷上的不同感受。

【注释】

[1]萧湘、李建毛:《瓷器上的诗文与绘画》,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第13页。

[2]萧湘、李建毛:《瓷器上的诗文与绘画》,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第148页。

[3]赵学峰:《中国磁州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年,第25页。

[4]钟敬文、萧放:《中国民俗史(宋辽金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679页。

[5]萧湘、李建毛:《瓷器上的诗文与绘画》,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第193页。

[6]圆器,指在轱辘车上一次拉坯成型的陶瓷器物,如盘、碗、杯、碟。

[7]雕馒,指削掉。根据清代蓝浦的《景德镇陶录》卷一记载:“拉坯之时,坯足必留一靶,长二三寸,便于把握,以画坯蘸釉。工毕,始旋去其柄,挖足写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