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又称“茶瓯”“酒瓯”等,古代盛放饭菜或茶酒的陶器,后来出现了瓷器制品,并作为一种打击乐器出现。中国自唐代开始流行击瓯,郭道源、步非烟、马处士、司马滔等人都是当时的击瓯名家。据清人朱琰《陶说》卷五《说器中·唐器》记载:
击瓯之风盛于唐,其法:瓯中用水加减,以调宫商也,习于音而聪者能之。瓯取质紧而声清,此非如点茶佐酒。其窑法佳否,上手立验。[5]
又据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记载:
唐武宗大中初,天兴县丞郭道源取邢瓯、越瓯十二,酌水作调,以箸击之,其音妙于方响。[6]
唐代郭道源击瓯之妙音,深受当时诗坛名家温庭筠的夸赞。温庭筠曾专门作《郭处士击瓯歌》[7]以记之:
佶栗金虬石潭古,勺陂潋滟幽修语。
湘君宝马上神云,碎佩丛铃满烟雨。
吾闻三十六宫花离离,软风吹春星斗稀。
玉晨冷磬破昏梦,天露未干香著衣。
兰钗委坠垂云发,小响丁当逐回雪。
晴碧烟滋重叠山,罗屏半掩桃花月。
太平天子驻云车,龙炉勃郁双蟠拏。
宫中近臣抱扇立,侍女低鬟落翠花。(www.xing528.com)
乱珠触续正跳荡,倾头不觉金乌斜。
我亦为君长叹息,缄情远寄愁无色。
莫沾香梦绿杨丝,千里春风正无力。
当时,唐代击瓯之风盛行,不仅仅限于宫廷雅乐,民间艺人也多有携其技者。如唐代诗人方干就曾为一位不知名的民间歌妓撰诗[8],以颂扬其高超的击瓯技艺,其诗文云:
越器敲来曲调成,腕头匀滑自轻清。
随风摇曳有馀韵,测水浅深多泛声。
昼漏丁当相续滴,寒蝉计会一时鸣。
若教进上梨园去,众乐无由更擅名。
可惜的是,这种乐器并没有被持续保留下来,曾经失传过很长一段时间。直到20世纪80年代,景德镇瓷乐团率先成功研制出以瓷盘为主要材料的“瓷瓯”(图14-5),才使失传多年的古乐器“瓯”再现神韵。这种瓷瓯“音域宽广,音色清脆明亮,有钟磬之韵味、金石之音质,适用于独奏、合奏,并能与中西乐器配合演奏”[9]。
图14-5 当代景德镇瓷乐团研制的瓷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