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陶瓷文化与中国酒文化的奇妙结合

中国陶瓷文化与中国酒文化的奇妙结合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酒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与陶瓷密切相关,常常相伴而行、共同发展。其中,酒令文化就是中国酒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中国酒文化中也最为特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酒文化的精髓。中国人饮酒,历来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音乐歌舞等艺术形式相伴而行,形成了中国独特的酒文化。下面仅就陶瓷与中国酒文化的关系做个历史的梳理和总结。

中国陶瓷文化与中国酒文化的奇妙结合

想必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人大多喜好饮酒、品酒,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酒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与陶瓷密切相关,常常相伴而行、共同发展。那么,中国酒文化到底与陶瓷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在讲述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的先民们到底是什么时候发现“酒”这种美妙饮品的呢?

大家都知道,我们喝的酒属于液体,根本无法长久保存。因此关于这一问题,我们很难找到直接的证据进行证明,也很难进行确切的考证,自然也就无法知晓它的正确答案。不过可以判定的是,早期的酒应该是天然形成的,很有可能是大自然中的果实成熟后落到地上,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慢慢地不断发酵,进而形成了一种带有酒香的液体物质。随着时间的不断演进,人们通过反复实践、总结经验,逐渐开始有意识地进行人工酿酒,并在酿酒、饮酒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酒文化,一直保留延续至今。

中国人饮酒十分讲究,不仅有一套比较完整的酒规,如敬酒、碰杯、猜拳,还有多种多样的酒俗,如节令酒、迎宾酒、会友酒、祭神酒、祭祖酒、庆功酒、喜宴酒、丧葬酒。其中,酒令文化就是中国酒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酒令当是从中国古代“即席长歌”之类的酒俗中演变而来的,既是一种游戏,也是一种习俗和礼仪,其内容极其丰富,涉及社会百态,包括各类人物事件、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动物植物、诗词歌赋、五行八卦、曲牌骨牌等。它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中国酒文化中也最为特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酒文化的精髓。

中国人饮酒,历来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音乐歌舞等艺术形式相伴而行,形成了中国独特的酒文化。

早在三千年前的《诗经·国风·周南·卷耳》[1]中就载有酒与诗歌佳句

陟彼崔嵬,我马虺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唐代“诗圣”杜甫有咏酒诗多篇,如《独酌成诗》[2]云:

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

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

兵戈犹在眼,儒术岂谋身。

共被微官缚,低头愧野人

《可惜》[3]云:

花飞有底急,老去愿春迟。

可惜欢娱地,都非少壮时。

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

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

赞美“诗仙”李白的《饮中八仙歌》[4]云: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酒与书、画也常常是一对孪生兄弟,如《兰亭集序》(图6-1),就是“书圣”王羲之在曲水流觞时挥毫写就的,文句一气呵成,通顺流畅,字迹潇洒飘逸,遒劲有力,成为千古名篇,至今仍是许多书法家竞相临摹的范本。当时就连王羲之自己酒醒后,也曾感叹:“更书数十百本,终不及之。”

“画圣”吴道子“每一挥毫,必然酣饮”,后来不少书画家争相模仿,即每当写书作画,必先饮酒至酣,略有醉意时精神亢奋,挥毫写书作画,运笔自如,一气呵成,往往能出其不意,成就传世佳作。

图6-1 《兰亭集序》(神龙本)王羲之作(传)

当然,中国酒文化还与庆典、祭祀、征战、丧葬、外交等有一定的关系,另有一些与酒有关的典故,如《汉书》下酒、杯弓蛇影、煮酒论英雄杯酒释兵权,耐人寻味。下面仅就陶瓷与中国酒文化的关系做个历史的梳理和总结。

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发明了陶器,并掌握了原始农业的耕作、养殖等技术,原始先民们“把辛勤劳动得来的谷物放在大型陶器中储存,食用未完或者遇水的谷物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加上处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不太长的时间内就发酵变质,而成为类似于酒的液体,就这样,先民们逐渐地掌握了谷物酿酒知识。经过不太长的时间实践,用陶器盛装谷物酿酒已能达到较为熟练的地步”[5]。从众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大量深腹罐(图6-2)、瓮(图6-3)、钵(图6-4)、壶(图6-5)、簋(图6-6)等器物,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图6-2 新石器时代彩陶罐

图6-3 新石器时代彩陶旋纹瓮

图6-4 新石器时代陶钵

图6-5 新石器时代彩陶网格纹壶

图6-6 新石器时代灰陶带盖双层簋

图6-7 商代灰陶爵

到了夏、商、周时期,随着农耕技术的提高,许多谷物类作物如稻谷、高粱小麦、粟稷等的产量和质量也随之提高,这为人工酿酒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尤其是商代,据史书记载,商人嗜酒成风,凡大小祭祀、四季节令、迎客会友等,都要饮酒,饮酒已经是商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饮酒就要有酒具”,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商代酒具繁多,品类十分齐全,可以满足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不同需求。中国酒具至商代基本定型,即使发展到今天,仍可看到不少商代酒具的影子。商代陶瓷类酒具主要有爵(图6-7)、杯(图6-8)、斝(图6-9)、盉(图6-10)、角、觥、觚、尊(图6-11)、罍等,其中有些酒具后来逐渐演变成了酒礼器。

图6-8 商代灰陶杯

图6-9 商代灰陶斝

图6-10 商代灰陶盉

图6-11 商代原始青瓷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农耕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谷物类作物的生产技术有了较大的提高,酿酒原料的产量也随之提高,此时,为酿酒而制作的陶瓷器物也相应地增多。此时的人们发现了谷物、瓜果发酵的秘密,掌握了用曲酿酒的方法,使酿酒业成为百姓日常的手工业。“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饮酒不再是王公贵族的专利,普通百姓也能享用。尤其是战国时代,虽然战乱频仍,但商业活动异常活跃,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进而形成了中国早期的商业市镇。其中,有些城市和小镇出现了酒肆,专门卖酒供路人畅饮。这一时期的陶瓷酒具器型(图6-12、图6-13、图6-14)多沿袭商代,但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图6-12 春秋时期原始青瓷把杯

图6-13 战国时期原始青瓷盅式碗

图6-14 战国时期印纹硬陶双耳钵

图6-15 汉代印纹硬陶双耳匏壶

到了秦汉时期,随着国家的统一,长期以来动荡不安的混乱局面得以结束,加上文字、货币度量衡的统一,土地私有化等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制酒业当然也随之繁盛。秦代陶瓷酒器基本沿袭以往的制作,无甚创新之处,唯独大量出现的陶制带盖酒壶(图6-15)颇值得称道。这种陶制的带盖酒壶不仅可以提高其卫生程度,还可以保鲜、保温,尤其是保温作用,对于喜饮温酒的古人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性能。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古人饮酒与今人不同,他们不喜欢打开酒瓶就喝,不喜欢喝冷酒、凉酒,而喜欢喝温酒。关于这一点,我们从“关羽温酒斩华雄”这一历史典故中也可获知一二。

到了东汉时期,由于成熟瓷器的发明,陶瓷类酒具品种日益丰富,能够满足大众化饮酒的需要。汉代邹阳《酒赋》[6]中有这么一段记述:

清者为酒,浊者为醴。(www.xing528.com)

清者圣明,浊者顽

皆曲湒丘之麦,酿野田之米。

仓风莫预,方金未启。

嗟同物而异味,叹殊才而共侍。

流光,甘滋泥泥。

醪酿既成,绿瓷既启。

且筐且漉,载莤载齐。

庶民以为欢,君子以为礼。

这一时期的陶瓷酒具主要有杯(图6-16、图6-17)、碗(图6-18)、盏、盂、扁壶(图6-19)、瓶(图6-20)、钟(图6-21)等,其式样越来越大众化、平民化,这也说明饮酒对象越来越广泛,饮酒人数越来越多。“酒可以养生,也可以治病,还可以解乏”,人们对酒的保健功效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也是推动制酒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图6-16 汉代青瓷耳杯

图6-17 汉代青瓷筒式杯

图6-18 汉代青瓷高足碗

图6-19 汉代青瓷扁壶

图6-20 汉代陶制长颈瓶

图6-21 汉代青瓷钟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统治者大都追求奢靡的享乐生活,饮酒作乐更是家常之事,三国文学家曹植的《箜篌引》[7]曾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当时王室贵族奢靡生活的场面:

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

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

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

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

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

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

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

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

经过四百多年的南北分裂后,到了隋代,又趋于统一。尽管隋代与秦代一样,只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但是都取得了全国统一,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据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七八记载,隋开皇十二年(592年)十二月,“有司上言:‘府藏皆满,无所容,积于廊庑。’……于是更辟左藏院以受之”[8]。可见,当时人们的经济生活是比较富足的。五谷丰登,仓廪殷实,为当时的酿酒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那么,到了隋代,陶瓷业的发展如何呢?

此时陶瓷业的发展也是比较明显的,除了青瓷制作的窑口较之前更加普及外,还有一个更突出的成就,那就是白瓷烧制的成熟,这为瓷质酒具的突破和发展创造了条件。由于白瓷酒具(图6-22)更能彰显酒文化的纯、洁和雅,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至今仍是酒具的主流品种。隋代陶瓷酒具主要有鸡头壶(图6-23)、盘口壶(图6-24)、带盖罐(图6-25)等,还有各种大小的酒杯和酒盅。

图6-22 隋代白瓷罐

图6-23 隋代青瓷鸡头壶

图6-24 隋代青瓷盘口壶

图6-25 隋代白瓷束腰盖罐

讲后练习题:

1.中国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掌握了用陶器盛装谷物来酿酒的技术。( )(判断题)

2.中国酒具的形制到了周朝才基本定型。( )(判断题)

3.中国在秦汉时期普遍使用带盖的陶制酒壶,这种酒壶不仅可以提高酒器的洁净卫生程度,还具有保鲜、保温的功能,十分实用。( )(判断题)

4.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发现了谷物、瓜果发酵的技术秘密,掌握了______________的方法,使酿酒业成为百姓日常的手工业。(填空题

讲后讨论题:

陶瓷作为酒具使用,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请结合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或亲身感受的,举一实例说明陶瓷与中国酒文化之间的关系。

【注释】

[1][宋]朱熹辑注:《诗经集传》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唐]杜甫:《独酌成诗》,摘录自[宋]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卷一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唐]杜甫:《可惜》,摘录自[宋]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卷二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唐]杜甫:《饮中八仙歌》,摘录自[宋]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朱顺龙、李建军:《陶瓷与中国文化》,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年,第35页。

[6][汉]邹阳:《酒赋》,摘录自[清]陈元龙等编:《钦定历代赋汇》卷一〇〇,《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三国魏]曹植:《曹子建集》卷六《箜篌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七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