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蓄电池充电特性详解-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第4版)

蓄电池充电特性详解-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第4版)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蓄电池的充电特性是指在恒流充电过程中,蓄电池的端电压Uc和电解液密度ρ25℃等参数随充电时间tc变化的规律。图2-156-QA-60型蓄电池的充电特性曲线在恒流充电过程中,由于充电电流不变,即单位时间内生成硫酸的数量相等,因此,电解液密度ρ25℃随时间增长而线性上升,静止电动势Es也随密度的上升而升高。蓄电池充电终了的特征如下:蓄电池内产生大量气泡,即出现所谓的“沸腾”现象。

蓄电池充电特性详解-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第4版)

电池的充电特性是指在恒流充电过程中,蓄电池的端电压Uc电解液密度ρ25℃等参数随充电时间tc变化的规律。

在对放完电的蓄电池以恒定电流Ic进行充电的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一般为2 h)测量其单格电池的平均电压Uc、电解液密度ρ25℃等工作参数,并将其描绘在坐标纸上,即可得到蓄电池的充电特性曲线,如图2-15所示。

图2-15 6-QA-60型蓄电池的充电特性曲线

在恒流充电过程中,由于充电电流不变,即单位时间内生成硫酸的数量相等,因此,电解液密度ρ25℃随时间增长而线性上升,静止电动势Es也随密度的上升而升高。

蓄电池充电时,因为充电电压Uc必须克服蓄电池的静止电动势Es和内阻产生的电压降Ic R0之后才能在电路中形成电流,所以充电电压始终高于电动势,即

在充电初期,蓄电池端电压迅速上升。这是因为充电时,活性物质与电解液发生化学反应首先是在极板孔隙中进行,生成的硫酸使孔隙内的电解液密度迅速增大。随着硫酸的增多,并不断向周围扩散,当极板孔隙内生成硫酸的速度与向外扩散的速度达到动态平衡时,端电压便随整个电池槽内电解液密度的升高而逐渐上升。(www.xing528.com)

当端电压达到2.4V左右时,电解液中开始产生气泡,此现象说明蓄电池充电已基本充足,极板上的活性物质已基本转变为PbO2和Pb,部分充电电流已用于电解水,产生氢气与氧气。随着充电时间的增长,电解水的电流增大,产生的氢气和氧气增多,呈现所谓的“沸腾”现象。由于氢离子在极板上与电子的结合速度比较缓慢,在靠近负极板处会积存较多的H,从而使极板与溶液之间产生附加电位差(称为氢过电位,约为0.33V),进而使端电压急剧升高至2.7V左右。此时,如果继续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则称为过充电。过充电时,极板内部产生大量气泡,形成局部压力,加速活性物质脱落而使极板过早损坏,因此,应尽量避免长时间过充电。在实际充电中,为了保证蓄电池充电充足,通常需要进行2~3 h的过充电。

在全部充电过程中,极板孔隙内的电解液密度比电池槽中的稍大一些。因此,蓄电池的电动势总是高于静止电动势。停止充电后,极板孔隙内、外的电解液也逐渐混合均匀,蓄电池端电压逐渐降低,最终等于静止电动势。

蓄电池充电终了的特征如下:

(1)蓄电池内产生大量气泡,即出现所谓的“沸腾”现象。

(2)蓄电池端电压和电解液密度均上升至最大值,且在2~3 h内不再增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