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服装结构设计(男装篇):裤装结构设计要素及总裆宽的分配

服装结构设计(男装篇):裤装结构设计要素及总裆宽的分配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裤装结构中,前上裆部位的结构设计主要考虑静态合体性,为适合人体在前中心处增加倾斜角,使前上裆线向内倾斜。通常,裤装上裆运动松量的处理方法有三种:图5-16裤装上裆部位结构设计要素①裤上裆运动松量后上裆倾斜增量。3.总裆宽及前、后裆宽的分配在裤装结构中,总裆宽是以人体腹臀宽为基础进行设计的。

服装结构设计(男装篇):裤装结构设计要素及总裆宽的分配

1.后上裆倾斜角

设计原理:如图5-15所示,根据人体的测量数据,男人体臀凸角(臀部体表在臀凸点与垂直方向的夹角)约为22°,人体臀沟角(腹臀沟在臀围线上与垂直方向的夹角)约为7°,由于裤装上裆部位包覆人体的腹臀沟,因此臀沟角对裤装上裆部位结构有直接影响,是设计裤装后上裆倾斜角的依据。以人体臀沟角为参考,通过增大后上裆倾斜角可增长后上裆长,从而增加裤装的运动功能性,并且增大后上裆倾斜角也可有效地消除后裤片的臀腰差,以达到规格设计的要求。根据裤装的不同风格,后上裆倾斜角可设计为:

图5-15 人体上裆部位体表角

宽松、较宽松风格裤装为5°~10°,较合体风格裤装为10°~13°,其中以静态美为主的裤装为10°~12°,合体风格以动态舒适性与静态美兼顾的裤装为14°~16°,运动型合体裤装为16°~20°。

后上裆倾斜角的取值还受到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若材料拉伸性好且主要考虑裤装静态的美观性,后上裆倾斜角应取≤12°;若材料的拉伸性差且主要考虑裤装的动态舒适性,后上裆倾斜角取值趋向为15°。

2.前上裆倾斜量

(1)设计原理:如图5-16所示,人体腹部呈外凸弧形,根据测量数据,人体腹凸角约为5°。在裤装结构中,前上裆部位的结构设计主要考虑静态合体性,为适合人体在前中心处增加倾斜角,使前上裆线向内倾斜。

(2)设计方法:设计前上裆倾斜角的结构处理形式是在前中心向内撇进1cm 左右。在特殊的情况下(如腰部没有省道或褶裥时),为解决前腰臀差,撇去量也可≤1.5cm。

宽松类服装≤0.5cm,较宽松类服装≤0.5~1cm,较合体类≤1~1.5cm,合体类≤1.5cm。

综上所述,各要素在裤装上裆部位结构设计的关系如图5-16所示,其中裤装上裆运动松量=后上裆倾斜角产生的增量●+裆底松量◎。通常,裤装上裆运动松量的处理方法有三种:

图5-16 裤装上裆部位结构设计要素

①裤上裆运动松量后上裆倾斜增量(常用于贴体风格裤装)。

②裤上裆运动松量裆底松量(常用于宽松风格裤装)。

③裤上裆运动松量部分后上裆倾斜增量+部分裆底松量(常用于较宽松、较贴体风格裤装)。(www.xing528.com)

3.总裆宽及前、后裆宽的分配

在裤装结构中,总裆宽是以人体腹臀宽为基础进行设计的。一般人体腹臀宽=0.24H*,对于脚口宽大的裙裤而言,总裆宽=人体腹臀宽+少量松量,考虑到制图计算的方便性和统一性,常用H 代替H*,一般裙裤总裆宽=0.21H。在裙裤向普通裤装的演变过程中,消除中裆及脚口部位的多余量,使前、后裆宽点分别下落,且两点之间产生一定间隙,因此,一般裤装实际总裆宽的设计可小于裙裤总裆宽,这样不仅可以满足人体穿着的基本要求,而且可减小裤装横裆的尺寸,使造型更加美观。一般裤装总裆宽的取值为0.14H~0.16H,即可满足裤装结构功能的要求。

裤装下裆缝的位置即为前、后裆宽的分界,一般前、后裆宽的分配比例约为1∶2,在具体应用时可根据款式风格进行适当调整。

4.挺缝线的造型与位置

挺缝线也称为烫迹线,是裤装前后裤筒的成形线。裤装挺缝线的造型有两种形式:一是前、后挺缝线均为直线型;二是前挺缝线为直线型,后挺缝线为合体型。

(1)前、后挺缝线均为直线型的裤装结构:前挺缝线位于前横裆中点位置,即侧缝至前裆宽点的1/2 处;后挺缝线位于后横裆中点位置,即侧缝至后裆宽点的1/2 处,此类结构为基本裤装结构。

(2)前挺缝线为直线型、后挺缝线为合体型的裤装结构:前挺缝线位于前横裆中点位置;后挺缝线位于后横裆的中点向侧缝偏移0~2cm 处,如图5-17(a)所示。后挺缝线偏移后,对后裤片必须进行熨烫工艺处理。在下裆缝处进行拉伸熨烫,将凹进状的下裆缝拉伸,拔开呈直线状,并将裤身部分向挺缝线处归烫,在侧缝上部进行归拢熨烫呈直线状后向挺缝线处推开,通过熨烫使裤装挺缝线造型成形(将裤装沿挺缝线进行折叠后观察挺缝线的形状),即呈上凸下凹的弧形,凸出部位对应于人体臀部,凹进部位对应于人体大腿部,形成合体型的裤身造型,如图5-17(b)所示。偏移量与裤后挺缝线的造型有关,偏移量越大,后挺缝线的贴体程度越高。

图5-17 后挺缝线的偏移及工艺处理

对于休闲风格的裤装,挺缝线不需烫出,因此可采用前、后挺缝线分别均向侧缝偏移的结构处理,前挺缝线偏移量为0~1cm,后挺缝线偏移量为0~1.5cm。挺缝线的偏移可带动中裆和脚口向侧缝方向偏移,使下裆部位的配置空间区域增加,从而增加裤装的运动功能性,并且挺缝线的偏移会影响裤装成形上裆宽的大小,使有效裆宽进一步增大。因此,为增强裤装的合体性可适当减少总裆宽的设计值,对于一些特殊款式(如睡裤),前、后挺缝线的偏移量最大时可使前、后侧缝线呈直线状,因此可将前、后裤片在侧缝处拼合在一起进行结构设计。

5.男西裤的结构、工艺配伍

整烫工艺对于服装的最终外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归拔是必不可少的。归拔并不是简单地把缝份分开,而是使服装变得更加立体。归拔工艺的基本原则就是对人体凸出部分的面料采用归缩,对人体凹进部分的面料采用拔开,从而完成服装由平面到立体的转变。男西裤的归拔工艺流程主要如下:

(1)前裤片的归拔:前裤片的归拔部位主要包括前裆、前下裆、前裤腿、前中缝四部分,具体归拔示意如图5-18所示。在前小裆7~8cm 处进行归缩处理,归缩量为0.3~0.5cm。在此处进行归缩工艺后可使裤子的前裆容量增大,使裤子更具立体感。前下裆,在裆底至膝盖位的1/2 处进行归缩处理,归缩量为0.6~0.8cm。同样,在此处进行归缩工艺后也可使裤子的前裆容量增大,使裤子更具立体感。前裤腿,在膝盖位至裤脚2/3 处进行拔开处理,内外侧拔开量均为0.5~1cm。在此处进行拔开工艺主要是根据人体的小腿部外形特征,使裤子更贴合人体。前中缝,沿裤子前中缝将裤片对折,对裤子的前中缝进行整烫处理。在膝盖位附近进行归缩处理,归缩量为0.3~0.5cm。同样,在此处进行归缩处理也是根据人体小腿部外形特征,使裤子更贴合人体。

(2)后裤片的归拔:后裤片的归拔部位主要包括后裆、后下裆、后侧缝、后裤腿四部分,具体归拔示意如图5-18所示。后裆,在后裆弯处进行拔开处理,拔开量为0.8~1.2cm。在此处进行拔开工艺可使裤子的后裆容量增大,增加臀部的活动量,使裤子更具立体感。后下裆,在裆底至膝盖位进行拔开处理,拔开量为1.2~1.7cm。在此处进行拔开处理主要是根据人体的大腿部外形特征,使裤子更贴合人体。后侧缝,在臀围线之上进行归缩处理,归缩量为0.3~0.5cm。进行归缩处理之后,会使裤子的臀部更加立体。臀围线之下至膝盖位之上进行拔开处理,拔开量为0.5~0.8cm。进行拔开处理之后,会使裤子的侧缝更符合人体形态特征。后裤腿,在膝盖位至裤脚3/4 处进行归缩处理,内外侧归缩量为0.5~1cm。在此处进行归缩处理主要是根据人体的小腿部外形特征,使裤子更贴合人体。后中缝,沿裤子后中缝将裤片对折,对裤子的后中缝进行整烫处理。臀围线附近进行拔开处理,拔开量为0.3~0.5cm。进行拔开处理之后,可使裤子更符合人体臀部曲线。膝盖位之上7~8cm 进行归缩处理,归缩量为0.2~0.7cm。在此处进行归缩处理,主要是根据人体膝盖位处的形态特征。在膝盖位附近进行拔开处理,拔开量为1~1.5cm。同样,在此处进行拨开处理也是根据人体的小腿部外形特征,使裤子更贴合人体。经过归拔处理的前、后裤片拼合在一起后,可以看出裤子的外形与人体的腿部形态特征极为吻合,穿着较为舒适。归拔工艺在西裤制作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可以使服装更加立体、更加贴合人体,满足人体的外形需要。

图5-18 男西裤前、后裤片归拔工艺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