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与思路
在“提高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北京高校党建难点项目中,按照学校实施计划安排,外院主要侧重于探索党员讲党课的实施模式及其对提高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的作用分析。作为试点院系,外院党委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通过对现有党课开展情况和党支部组织生活情况的认真分析和梳理,我们认为:①一些党课存在教育内容单一,理论脱离实践,缺乏针对性;教育形式缺乏创新,吸引力不够;教育方法比较单调,说服力不足;党员积极性未被调动,参与度不够等问题。②北大教师和学生党员知识层次比较高,视野比较开阔,对党课的预期较高,不仅希望在党课教育中感受真理的魅力,也渴望从中得到更多的收获。③党课是党支部的七项组织生活制度之一,也是提高组织生活质量的重要教育形式。要从确保党的纯洁性、提高战斗力的高度来重视和对待,把党课教育作为学院党建工作的大事抓紧抓好,切实通过加强党课教育的探索创新有效提高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
基于上述认识,外院党委按照难点项目试点要求,结合学院实际情况,重点针对“党员讲党课”制度进行探索创新,试行多种模式,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二、做法与成效
(一)“党课试讲,过程指导”——推行“党员讲党课”制度
2016年上半年,外院在全体党支部中推行“党员讲党课”制度,要求每个支部至少一名普通党员走上讲台讲党课,并通过做好前期设计、增设试讲环节、加强过程指导来确保“党员讲党课”的质量和效果。在前期设计上,外院各支部选派党员围绕“十三五”“两学一做” 等选择主题、收集资料、编写教案、上台授课,“全环节”参与其中。在中间环节上,外院党委专门组织了一场试讲,由院领导、教工党支部书记、专业任课老师、辅导员等组成评审小组,针对试讲情况进行点评,从主讲内容、形式技巧、语言表达、形象细节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切实提升了讲课同学的授课水平和讲课效果。在过程指导上,外院要求各支部指导老师全程参与“党员讲党课”活动。在授课和讨论过程中,老师们适时引导党员积极参与讨论,及时进行分析点评,深化了大家对主题的认识,提升了党课的整体教育效果。
资料附2-1 “党员讲党课”试讲会(节选)
2016年3月11日下午两点,外国语学院“党员讲党课”试讲会在外文楼111会议室顺利举办。本活动旨在通过学院教师党员为学生党员讲党课进行指导,提高“党员讲党课”活动质量。
活动中,各学生党支部党员代表介绍了所准备的讲课大纲和思路框架,并进行了简短的试讲。在党员们试讲的同时,与会领导老师们也进行了指导、点评。针对同学们的试讲,老师们建议:
1.在主讲内容上能够“顶天立地”——既能落实大政方针,又能结合同学们的生活实际,要接地气、提士气,做到“大格局、小切口”。具体而言则可以结合党史等内容,讲精讲细,抑或结合专业、贴近实际。
2.在形式技巧上能够活用PPT、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增强互动。例如有的同学在涉及“十三五”规划的主题时就引用了网上热门的新华社“十三五”小短片,形式活泼,寓教于乐。
3.在语言表达上注意用词准确、清楚,同时有意识地将上课语音语速与日常谈天区别开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在形象细节上,注重上课礼节、仪表、形象等,要求主讲人真正将自己融入教师的角色中去,不仅做到“言传”,也要力求“身教”。
经过试讲活动,各个学生支部的主讲人虚心接受了老师们的意见,同时能够互相借鉴、交流学习,对自己的教案设计和讲课形式进行了优化。
在“党员讲党课”活动中,通过“教”与“学”的深入互动,充分地调动了同学们学党史、学党章、关注时事热点的积极性,也让大家在亲身体验讲课的过程中对教师身份有了深刻认识,实现了换位思考,深化了教育效果。
(资料来源:外国语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提供)
(二)“同文传情,志愿暖心”——党员老教授的人生分享
外院注重在学生党员的思想引导和专业指导上更多发挥教师党员的作用。学院离退休党支部的老教授们曾为学院治学研究、人才培养及学科建设作出突出贡献,老一辈教授的学术精神、治学态度、品德风范是值得我们珍视的宝贵精神财富。外院学生党支部联合外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离退休党支部探索开展“同文传情,志愿暖心”离退休老教授访谈活动,先后邀请了西葡语系赵振江、俄语系左少兴和李明滨等老师讲党课,吸引了支部成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参与其中。受邀的老教授从各自的人生经历出发,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做人和治学以及做一名合格党员方面的故事,展现了外院老党员的风采,给学生党员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资料附2-2 “同文传情,志愿暖心”活动侧记(节选)
迄今为止,今年77岁的赵振江教授翻译了数十位西班牙语诗人的十几万行诗句。在西班牙访学的青葱岁月里,他生活简单清贫,却与西班牙的专家一道,把《红楼梦》翻译成了西语。虽已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年纪,他仍然牵挂着学院的教学工作。作为“同文传情”活动的主讲人,赵振江老先生以“治学与人生”的主题,以自己的学术与教学经历为线,分享了自己严谨治学、笔耕不辍、笃实拼搏的精神和理念。“赵老师‘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高尚学术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王艳超说,“作为北大的一名共青团工作者、青年教师和学生辅导员,我愈发感受到了肩上立德树人、培育青年的重任。我们要努力培育更多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
(资料来源:http://pku.cuepa.cn/show_more.php?doc_id=2353087)
(三)“支部搭台,聚力发展”——师生党员共话学科建设
外院系(所、中心)较多,教工支部按专业纵向建支部,学生支部按年级横向建支部。上半年,学院党委以东南亚系为试点,依托教工党支部,与跨年级建立的东南亚系学生党小组进行对接,于3月底召开座谈会,就东南亚系的党建工作、学科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主题共讲党课并展开座谈。活动充分发挥了支部和师生党员在院系学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和模范带头作用,将支部的组织生活与学科发展事业密切结合起来,既增强了支部的内部凝聚力和对外影响力,深化了师生党员的思想认识和使命意识,有效提高了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又凝聚了师生集体智慧,形成了更多发展共识,对学科发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起到了有力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资料附2-3 支部搭台 师生共话:东南亚系召开党员座谈会(节选)
3月25日下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东南亚系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小组召开党员座谈会。教师党员与学生党员共聚一堂,将东南亚系的学科建设与支部的党建工作结合起来,“支部搭台,师生共话”,共同探讨新形势下系里的专业发展和学科建设。此次座谈会形式创新,将教师支部与学生支部联动起来,跨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藩篱,让全系教师党员与学生党员和学生代表一同参与讨论,互通有无,共话发展。座谈会由东南亚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史阳副教授主持。
……
针对同学们提出的感受与建议,教师也进行了探讨与回应,在交流过程中,形成了很多有意义和价值的思路,有助于东南亚系在今后的学科建设中更进一步,同学们的建言献策对老师们设计和规划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座谈会既是一次调研,又是一次交流,达到了师生交流、互通有无、加深认识、共促发展的目的。此次座谈,是东南亚系支部和师生党员在院系学科建设中发挥战斗堡垒和模范带头作用的具体实践。通过支部搭台,师生共话学科建设,将支部的组织生活与学科发展事业密切结合起来,既增强了支部的内部凝聚力和对外影响力,深化了师生党员的思想认识和使命意识,有效提高了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又凝聚了师生集体智慧,形成了更多发展共识,对学科发展、专业建设起到了有力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资料来源:https://sfl.pku.edu.cn/xyxw/50908.htm)
(四)“学习共建,实践成长”——向社会实践学习的党课
外院翻译硕士的培养以提高翻译实践能力为目标,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2016年4月,外院2015级翻译硕士党支部与腾讯公司北京党总支进行共建,以“学习共建,实践成长”为主题,将党课课堂搬到了企业,邀请腾讯公司相关部门分享企业党建经验和“两学一做”学习体会,在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深化了学生党员对“两学一做”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党员更好把握了时代脉搏,更加明确了自身的定位和使命。(www.xing528.com)
(五)“重温历史,铭记精神”——把党课搬到革命遗址
为重温历史,铭记革命精神,深化思想教育,结合“纪念建党95周年和北京大学党组织成立96周年”主题,学院党委及部分党支部组织赴相关革命遗址考察,把党课学习搬到了革命遗址。5月14日,外院党委组织部分党员和群众,来到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实地学习,开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做合格党员”主题党日活动,现场聆听专题讲解,实时进行互动讨论,在缅怀先烈的同时深化了对革命历史的了解,进一步增强了担当意识、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此外,阿拉伯语系教师党支部组织本系师生党员和部分研究生赴房山区窦店镇开展活动,把党的教育和阿拉伯语专业的实际工作联系起来;东南亚系教工党支部组织“重温抗战历史”的主题党日活动,赴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在现场参观和聆听讲解中领略抗战军民的伟大智慧,深化认识。
资料附2-4 2012级硕士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天津平津战役纪念馆之行(节选)
短暂的参观结束了,各位党员以及积极分子的爱国热情依旧未减。我们一行对平津战役的历史,以及它在新中国取得胜利中的重大作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平津战役的胜利,谱写了解放战争的辉煌篇章,在伟大的人民战争史上竖起了一座威武壮丽的丰碑。离开纪念馆之前,我们分别在党旗前与纪念馆正门前合影,并重温了当年入党的誓言。谈到这次参观,不少同学都有自己独到的看法,12级东南亚文化硕士生黎国权就指出: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为战时我党的形象正面、将领英明、战士英勇所折服,感到无比敬佩。
(资料来源:https://sfl.pku.edu.cn/xygl/dwgz/zbfc/50409.htm)
(六)“海外连线,教育不断”——跨越重洋的党课学习
基于语言学习的特点,外院出国交流的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人数较多,2016年,2014级本科生党支部有党员20人,出国交流党员8人,超过1/3。时差、地域跨度等为海外党员参与支部活动带来了困难,同时,复杂多元的意识形态冲击和宗教文化渗透也带来了挑战。[2]外院组织开展以“重洋难隔赤子心——在学生国际交流的背景下如何开展好‘两学一做’”的主题活动,现场连线海外同学主讲以“带着一颗党心去环游世界”为主题的党课,讲述自己作为党员在海外的故事及其感受,同时还有同学以“用世界的眼光看习总书记七一讲话” 为主题的党课,通过对比分析世界各大媒体对于七一讲话的新闻报道,分享学习感受,深化思想认识。借力新媒体手段,外院不断加强海外党小组建设,利用网络社交平台、即时通信工具等方式,让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参与到党课学习中来,保证思想教育不间断。2017年3月,“海外连线讲党课,重洋难隔赤子心”工作案例获评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工作案例精品作品。
三、总结与启示
(一)坚持正确导向,做好主题设计
党课不同于一般的政治教育,党课一定要“姓党”,这是由党课性质所决定的。由于“党员讲党课”多由普通党员主讲,所以更需要把好政治关,坚持正确导向。同时,在主题设计上要注重“顶天立地”,既能落实党的思想理论和大政方针,又能围绕中心工作,结合师生工作生活实际,接地气、提士气,做到“大格局、小切口”。
资料附2-5 “为了民族和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忆老一辈革命家”主题党课(节选)
“湘江战役中,红军被国民党围困,几乎全军覆没,血染湘江。百姓们‘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耿焱教授的讲述,将外国语学院学生们的思绪带回了过往的岁月之中。这一天,她作为北大丝路沿线区域与国别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北大西语系英语专业74届院友回到母院,以“为了民族和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忆老一辈革命家”为主题,为学院一百余名学生代表讲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光荣的革命传统永不过时,永远是鼓舞青年人奋发有为的动力。“铭记历史、珍惜当下、牢记使命、再创辉煌,是我听完这堂党课之后最大的感受和启示”,外国语学院东南亚系越南语专业学生宋展旭说,“作为北大学子,我更要延续、传承好这种精神和情怀”。这只是外国语学院思政工作的一个剪影。近年来,尤其是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外国语学院把立德树人作为学院的立身之本,把思政工作放在学院工作的首位,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思政会议和31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谁来抓、抓什么、怎么抓”,着力在实践中回答“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根本问题,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之路。
(资料来源:http://pku.cuepa.cn/show_more.php?doc_id=2353087)
(二)激发主体意识,加强分类指导
党课是教育的一种形式,要遵循教育规律。要尊重教师党员与学生党员的主体性,在党课的设计、组织、评价等环节让党员充分的参与进来,进一步深化“教”与“学”的互动。同时,要加强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群体的特点,鼓励党支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增强支部之间以及支部与群团组织的联动,强化效果导向,从形式、内容、方法、手段等角度加强“党员讲党课”的模式探索。
资料附2-6 党旗连接人文与科学——记外院博士生党支部与物理学院凝聚态第一党支部联合主题党课(节选)
2014年4月20日,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党支部与物理学院凝聚态第一党支部一同前往圆明园,以党组织的平台增进了不同学科之间同学的了解,加强了支部的建设。
进入博士学习阶段,同学们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主要投入到各自的学习研究工作中,但也不同程度伴随着社会接触面缩小等问题。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建设博士生党支部,并以党支部平台拓展同学对其他学科领域以及博士生学习生活状态的了解,是博士生党支部建设探索的重要课题。在学院党委领导的支持和联系下,外院博士生党支部与物理学院凝聚态第一党支部一同组织、策划了这次联合主题党课。
(资料来源:https://sfl.pku.edu.cn/xygl/dwgz/zbfc/50416.htm)
(三)细化环节设计,强化过程指导
党课的教育内涵蕴含于细节和环节之中,需要加强设计和指导。要注重党课前期的环节设计,从主题选择到形式应用,从试讲修正到主讲讨论,每个细节的推敲对于主讲效果都意味着一次提升。同时,试讲与正式开讲等环节的多方参与和点评指导,不仅要把好“政治关”,也要建好“质量环”,要以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最终的党课教育效果,进而有效提升党支部的组织生活质量。
资料附2-7 “讲述中国故事,共话‘一带一路’”——外院2014级本科生党支部专题学习交流会(节选)
2017年6月2日下午,外国语学院2014级本科生党支部组织了“讲述中国故事,共话‘一带一路’”的专题学习交流活动。党支部书记王世杰带领大家共同学习了“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提出背景、实施过程、影响意义,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同时,王世杰向大家汇报了支部开展“燕园知外”线上答疑活动的情况。本学期“燕园知外”共推出三期汇编,为学院、学校希望赴海外交流的同学提供关于对象国的国情、学习、生活、交通等各方面的咨询。作为志愿者参加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胡亚洁同志分享了她在服务和助力“一带一路”过程中的感受与领悟。本支部的多名党员同学参与到本次论坛的志愿服务,他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国家对外交流的重要意义,在志愿服务中展现了外院学生党员的担当和风采。随后,全体支部人员观看了海外同学讲述中国故事的视频,许洋、司雨萌、焦易博等同学通过自己在国外学习的经验,向海外友人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一带一路”的相关知识。接着国内参会同志与海外的党员进行了实时连线,分别听了在日本留学的司雨萌、菲律宾留学的秦若愚同学的分享。
郑清文肯定了同学们创新开展支部活动、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探索和努力,并指出了此次支部活动的创新之处,一是活动主题“顶天立地”,既契合国家“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又结合学科专业特点了解“一带一路”;二是活动方式突出实践,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展线上答疑等志愿服务活动展现了支部党员风采;三是发挥专业优势,海外党员积极讲述“中国故事”,让更多外国人了解中国,在实践与交流中将专业学习与“为中国发声”有机结合起来。
(资料来源:https://sfl.ku.edu.cn/xsyd/xshd/53849.htm)
【注释】
[1]本文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承接“提高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难点项目试点工作结项报告。
[2]培养有理想懂中国懂世界的人才——北大外国语学院思想政治工作侧记.北京大学校报.http://pku.cuepa.cn/show_more.php?doc_id=235308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