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优化活动设计,推动学习发生

优化活动设计,推动学习发生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方面,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设计,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加强设计是关键。二是创新主题设计,结合专业讲党课,坚持既要落实党的思想理论和大政方针,又能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做到“大格局、小切口”。三是创新参与方式,多种方法学党课,强调共同参与激发主体性,增设试讲环节提高理论性,同时创新海外连线提升参与度,结合专业实践保持先进性。

优化活动设计,推动学习发生

以人为本是前提。一方面,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设计,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另一方面,要研究工作对象(80后、90后等)的分群体特征和具体学生的个性化特点,研究其成长和发展规律,依此开展学生工作,才可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心灵和思想的工作,需要体现“人本”和“人文”精神。

研究机制是基础。基层院系学生工作育人资源丰富,需要深入研究“教”与“学”的规律,以及不同环境、组织形式(社团、班级、宿舍等)、载体第二课堂校园文化等)的育人功能,深度解析不同方式方法(深度辅导、各类学生活动等)对于学生学习成长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加强设计是关键。“无意识的影响并不等同于自觉的教育”[1],这就要求在学生工作中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育人作用机制加强设计,结合本院系实际情况将校内外各类资源转化成教育资源,给养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要依据教育实践的逻辑进行综合设计,从主题规划、时空安排,到载体选择、资源配置,再到阶段推进、动态调整,直至考核评价等各个环节,形成富有针对性和综合性的设计方案。

比如,“重洋难隔赤子心”——外院2014级本科生党支部专题学习活动被评为“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活动”精品案例。该活动在一开始就围绕如何让身在海外的党员保持思想教育的连续性这一问题展开精心设计。一是创新开展形式,跨越重洋听党课,通过线上协作平台共同开展学习讨论,借助即时通信软件进行远程连线授课。二是创新主题设计,结合专业讲党课,坚持既要落实党的思想理论和大政方针,又能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做到“大格局、小切口”。支部有效利用新媒体,将世界各地的支部党员紧密团结在一起,将支部党员出国人数多的问题转化为利用国际视野看中国的优势,借助语言专业优势,树立了世界眼光和中国意识,明确了同学们语言学习的使命与责任。三是创新参与方式,多种方法学党课,强调共同参与激发主体性,增设试讲环节提高理论性,同时创新海外连线提升参与度,结合专业实践保持先进性。

资料4-4 基于扎根理论方法的高校优秀班集体形成影响因素研究(节选)[2]

1.高校优秀班集体形成影响因素的开放性译码

开放式译码指的是将现有的文字总结材料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以开放的心态处理现有资料,悬置个人既有观点,将全部资料进行命名与归类的过程。通过这一研究过程,经过反复阅读原始材料,初步梳理提取出优秀班集体汇报材料中的各种信息,将材料中通俗、描述性的语言逐个分解“贴标签”提炼成具有一定概念、范畴的精练化语言,将案例进行概念化编码和加工如下(因篇幅所限,此处节选部分):

通过诸多案例中对优秀班集体形成的影响因素有一定总结性陈述的70个案例进行概念化处理,我们在开放性译码的思路下共梳理出29个概念。再通过对这29个概念进行范畴化处理,我们共概括出12个范畴,即:党建工作、民主氛围、制度建设、思想建设、骨干引领、集体参与、文体活动、记录与分享、共同回忆、文化建设、和谐氛围、学风建设。通过确立的这12个范畴,可以对优秀班集体的形成因素划分出12个考察视角,以探究更高维度上优秀班集体的形成因素的影响条件。

2.高校优秀班集体形成影响因素的主轴译码

主轴编码是以开放性编码为基础,对材料所提取出的概念进行归纳和提炼,依据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类属关系对其建立合理的初步联结,核心任务就是找到影响优秀班集体形成的类属范畴间的各种联系,并特别注意保持类属范畴关系的严密性和互斥性,重点关注各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在影响优秀班集体形成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以更好地呈现出孤立零散的范畴间的逻辑关系。我们按照Strauss提出的编码范式模式,将不同类属按照事情发展的通常顺序联结起来:(A)因果关系—(B)现象—(C)情境—(D)中介条件—(E)行动/互动策略—(F)结果。

续表(www.xing528.com)

3.高校优秀班集体形成影响因素的选择性译码

选择性译码的目的在于寻找“故事线”,并刻画出行为现象和脉络条件。通过上述的译码整理,本研究认为,“高校优秀班集体形成的影响因素”应该是这一主线具有统领性的核心范畴。这一核心范畴,可与其他的范畴建立体系化的联系,从而将大部分研究结果囊括在一个比较宽泛的理论范围之内。因此,本研究结果可以概括为,对于班集体发展的不同阶段,思想引领、骨干带动、集体互动与文化建设4个主范畴,对于优秀班集体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即思想引领是根本,骨干带动是关键,集体互动是重点,文化建设是基础。

4.理论饱和度检验

数据分析工作由三名课题成员共同完成,三人开放性译码结果的一致率高达92.59%,表明此次扎根理论实践过程具有较好的信度,之后,小组成员间还通过进一步讨论,就其他争议范畴达成了一致意见。

此外,我们向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大学四所高校本、硕、博三个类别涉及人文、社科、工科、理科、医学、跨学科的320名学生发放问卷,其中男生175人,女生145人,男女生比例较为均衡;学生政治面貌中,共青团员占多数,为71.56%,中共党员或预备党员为25.31%;班级规模从15人以下、16人至30人、31人至45人、46人以上均有涉及。整体上来说,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其中,31题开放型问题为“您认为优秀班集体的形成有哪些影响因素?您可根据如下方面用几句话或几个词语来描述”,问题设置从班主任或辅导员、班干部等学生干部及学生党员等八个维度切入,但因在问卷试填过程中发现,被试对主观题答题积极性不高,回答太过笼统,或短时间内没有找到合适描述词直接跳题。因此,只得修改问卷,设置问答提示词。所回收问卷统计结果如下:

问卷统计结果(经过词频统计后出现频次最高词汇依次排序如下)

续表

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出,研究结果所提出的范畴延展较为丰富,对于高校优秀班集体形成影响因素的12个主范畴,均未发现有新的重要范畴和关系形成,12个主范畴内部也未发现新的构成因子。此外,问卷31题为弥补此题设置的课题组成员主观因素介入过多这一缺憾,特设置第9小问为其他方面,供同学们自由作答。从结果来看,该题有内容的119个答案中,也未发现有新的重要范畴和关系形成,也未发现新的范畴构成因子。由此可认为,上述“高校优秀班集体形成的影响因素”理论上饱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