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机化合物污染的研究结果

有机化合物污染的研究结果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有机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已遍及全球各个角落。为此,西方有些学者把有机化合物的污染划为当今世界“三大环境问题”之一。有机化合物对海洋哺乳动物的危害生活在大海里的哺乳动物也同样遭受有机农药和多氯联苯的污染危害。

有机化合物污染的研究结果

目前有机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已遍及全球各个角落。为此,西方有些学者把有机化合物的污染划为当今世界“三大环境问题”之一。

1.有机化合物的污染来源

农药的使用大多采用喷洒形式,使用中约有50%的滴滴涕以微小雾滴形式散布在空中,就是洒在农作物和土壤中的滴滴涕也会再度挥发进入大气。在空中滴滴涕被尘埃吸附,能长期飘荡,平均时间长达4年之久。在这期间,带有滴滴涕的尘埃逐渐沉降,或随雨水一起降到地表和海面。据有关学者测定,在每平方千米的面积上,每年有20g滴滴涕沉降下来。这样,一年沉降在世界海洋表面上的总量就达到2.4×104t,有人估计,以往各国生产的2.8×106t滴滴涕,已经有1/4约7×105t到达海面了。也有人估计,通过大气进入海洋的滴滴涕约占生产量的5%~6%,通过河流进入的约占3%。

海洋中的多氯联苯主要是由人们任意投弃的含多氯联苯的废物带进去的。同时,在焚烧废弃物过程中,多氯联苯经过大气搬运入海也不可忽视,仅在日本近海,多氯联苯的累积量已经超过了万吨。

由于滴滴涕一类氯代烃主要是通过大气传播的,因此目前地球上任何角落都有滴滴涕存在。据有关资料报道,1966年人们在南极发现的企鹅蛋中,含滴滴涕0.1~1mg/kg,企鹅体内也检查出有滴滴涕和多氯联苯。在北极圈附近生存的北极熊海豹,体内也发现多氯联苯。

2.有机化合物污染的危害

含有重金属的农药所产生的危害与重金属污染的危害相同。有机磷农药的毒性较烈,能在局部水域造成危害,但它较易分解,毒性作用持续时间不长。有机氯农药的结构比较稳定,不易分解,因此其毒性作用持续时间较长。有机氯污染的水域以滴滴涕和多氯联苯的农药为主,据统计,自1944—1968年全球滴滴涕的产量达3×106t,其中1×106t污染了海洋环境。有机化合物污染的危害,概括起来有:对海洋生物的危害、对海鸟的危害、对海洋哺乳动物的危害以及对人体的危害,具体分述如下。

(1)有机化合物对海洋生物的危害

有机氯农药以及多氯联苯一类的氯化烃是疏水亲油的物质,因此海洋生物对它们都有很高的富集能力。许多海洋生物能够把海水中含量微弱的氯化烃“浓缩”几千至几万倍蓄积在体内,而且大部分集中在脂肪比较多的器官中。目前,海洋中从很小的浮游生物到鱼类、贝类、鸟类、海兽,几乎都遭到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污染危害。例如,海水中只要含有十亿分之几的氯化烃就足以抑制某些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www.xing528.com)

海洋受到化学农药的污染,对鱼、贝类的最大危害是直接将其毒死。例如,1962年夏季,日本九州沿岸的水田中撒了一种化学农药五氯苯酚,几小时后被突然降临的大雨冲到海里,使长崎、福岗、佐贺熊本四县沿海的贝类全部死亡。同时,有机农药对鱼、贝的危害,还反映在胚胎的发育上,使孵化出来的鱼苗死亡。

(2)有机化合物对海鸟的危害

有机氯农药污染对海鸟的危害,有个突出的例子:在1965年荷兰沿海的格瑞思德岛上发现一种叫燕鸥的海鸟数量剧减,原有40 000多只燕鸥只剩下1 300只。从死亡的燕鸥身上发现有明显的中毒迹象,这是因为鹿特丹附近一家生产有机氯农药的化工厂向沿海排入污水使鱼类中毒,而燕鸥正是捕食了这种鱼而中毒死亡的。

(3)有机化合物对海洋哺乳动物的危害

生活在大海里的哺乳动物也同样遭受有机农药和多氯联苯的污染危害。因为海兽与海鸟一样,都是以其他较低等的海洋动物为食,所以体内集中了通过各种海洋生物富集和浓缩后的氯化烃。例如,1962年在南极海域捕获的抹香鲸的鲸油,只含0.07mg/kg的滴滴涕,而到1968年同一海区的抹香鲸鲸油,滴滴涕含量增加到28~35mg/kg。北大西洋的须鲸鲸油中,也含有32mg/kg的滴滴涕和5~7mg/kg的多氯联苯。

(4)有机化合物对人体的危害

滴滴涕、多氯联苯一类的化学物质还能通过海产品的食用而进入人体。许多有机氯农药还可能含有某些致癌物质,引起癌症,尤其是引起肝癌。据最新研究发现,人类所患的各种癌症有80%是由化学药品造成的。日本学者内山充认为,其中滴滴涕占据首位,六六六的危害也不可忽视。同时,儿童对滴滴涕更敏感,环境中滴滴涕的污染能使儿童患白细胞增多症的概率更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