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洋珊瑚礁:生态环境和生物分布研究

海洋珊瑚礁:生态环境和生物分布研究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珊瑚虫死亡之后,它们的骨骼积聚起来,其后代又在这些骨骼上成长繁殖,如此逐年积累,就成为珊瑚礁。造礁珊瑚对生长环境要求严格。因此珊瑚礁生物群落只分布于大陆或岛屿的边缘。礁栖脊椎动物主要是五彩缤纷的各种鱼类,世界海洋鱼类中有25%是仅分布在珊瑚礁水域。海龟、海鸟也常出现于珊瑚礁生物群落。目前已知世界珊瑚礁面积为6×105km2,相当于世界海洋面积的2%,或0~30m等深线浅海海区的15%。

海洋珊瑚礁:生态环境和生物分布研究

在低纬度南北两半球20℃等温线范围内的沿岸浅海海区经常分布有珊瑚礁(coral reef)。珊瑚礁是以珊瑚骨骼为主骨架,辅以其他造礁及喜礁生物的骨骼或壳体所构成的钙质堆积体,是海洋环境中独特的一种生物群落。腔肠动物门的珊瑚虫(主要是Scleractina目的珊瑚虫)以及其他腔肠动物的少数种类在生活过程中对石灰岩基质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当珊瑚虫死亡之后,它们的骨骼积聚起来,其后代又在这些骨骼上成长繁殖,如此逐年积累,就成为珊瑚礁。除此之外,含钙的红藻特别是石灰红藻属(Porolithom)和绿藻的仙掌藻属(Halimeda)对造礁也起重要作用。所以珊瑚礁实际上是珊瑚—藻礁。此外,一些软体动物(如各种砗磲)对沉积碳酸钙也起重要作用。

腔肠动物的珊瑚虽然在世界各海区都有生存,但是只有在热带和部分亚热带的近岸浅海海区才能形成珊瑚礁。造礁珊瑚在其组织内有共生虫黄藻,所有珊瑚的虫黄藻都属于共生甲藻属Symbiodinium这一属,虫黄藻生活在珊瑚虫消化道的衬层细胞内,能够吸收造礁珊瑚排出的二氧化碳,并为珊瑚虫提供钙质。由于虫黄藻光合作用需要光照,造礁珊瑚都生活在浅海海区。非造礁珊瑚体内没有共生虫黄藻,光对它们的营养和生长不是必需的,因而可以生活在真光层下方。

造礁珊瑚对生长环境要求严格。要求海水温度在20℃以上,最佳生长温度为23~29℃,水温低于18℃造礁珊瑚则不能生存。因此,造礁珊瑚只能生长在热带浅海海区。但世界珊瑚礁的分布有不对称的特点,这主要与洋流的分布有关。一般大陆的东侧有暖流流过,珊瑚礁一般发育良好,而大陆西侧一般有寒流流过,水温较低,不利于造礁珊瑚的造礁活动,故此处珊瑚礁发育状况较差。

由于体内共生的虫黄藻只有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才能顺利进行光合作用以及促使碳酸钙沉淀,因此一定的光照条件对造礁珊瑚生长发育是必需的。其适合的生存深度是25m以内,水深70~80m是其生存的极限深度。因此珊瑚礁生物群落只分布于大陆或岛屿的边缘。但在海水透明度大的海区少数种类可以生活在100m深处。

造礁珊瑚是真正的海洋生物种类,一般生活于盐度较高而稳定的浅海海区,适宜盐度32~42。而在受河水影响强烈的近岸水域则不宜于造礁珊瑚生长。绝大多数造礁珊瑚要求水质清洁、水流畅通、溶解氧丰富的环境,因为浑浊的海水能使珊瑚虫窒息,影响光线传播而使其共生的虫黄藻得不到充足的光线。(www.xing528.com)

造礁珊瑚适应于固着生活,珊瑚虫要求硬质岩石基底,但也有少数种类生活在砂坎上。

珊瑚礁初级生产力范围为1 500~5 000g/(m2·a),为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高初级生产力水平,主要初级生产者包括浮游植物、底栖藻类以及共生的虫黄藻。礁栖脊椎动物主要是五彩缤纷的各种鱼类,世界海洋鱼类中有25%是仅分布在珊瑚礁水域。海龟海鸟也常出现于珊瑚礁生物群落。

目前已知世界珊瑚礁面积为6×105km2,相当于世界海洋面积的2%,或0~30m等深线浅海海区的15%。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是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